罂粟

目录

1 拼音

yīng sù

2 概述

罂粟是一种一年生的栽培植物,一般种植在海拔高300~1700m的地方,其植株约高1.5m,每年二月播种,四五月份开花,花呈白、红、紫等颜色,每朵花有四个花瓣,其叶子大而光滑,呈带有银色光泽的绿色,当其果实成熟时,花瓣自然脱落。罂粟为提取阿片类物质的药用植物,有镇痛、解痉、止泄、止咳及麻醉作用,其干燥果实及壳为中药固涩剂,其果、壳、花及未成熟的果实的乳汁用量过大,均可中毒。罂粟本身不是毒品,但它是鸦片制品的原料,从罂粟中可得到像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待因等毒品。

罂粟含20余种生物碱,主要为菲类生物碱、吗啡、可待因、蒂巴因及异喹啉等生物碱、罂粟碱,那可汀等。罂粟壳含有罂粟壳碱。各种生物碱均可经消化道吸收,对大脑皮质感觉区、延髓呼吸及咳嗽中枢均有抑制作用,并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对脊髓有兴奋作用。主要经肾脏排泄。[1]

3 罂粟中毒

罂粟的果、壳、花及未成熟的果实的乳汁用量过大,均可中毒。罂粟本身不是毒品,但它是鸦片制品的原料,从罂粟中可得到像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待因等毒品。

罂粟含20余种生物碱,主要为菲类生物碱、吗啡、可待因、蒂巴因及异喹啉等生物碱、罂粟碱,那可汀等。罂粟壳含有罂粟壳碱。各种生物碱均可经消化道吸收,对大脑皮质感觉区、延髓呼吸及咳嗽中枢均有抑制作用,并抑制胃肠平滑肌蠕动,对脊髓有兴奋作用。主要经肾脏排泄。

3.1 临床表现

罂粟中毒的三大特点为昏睡、瞳孔缩小及呼吸抑制。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中毒初期兴奋不安、头晕头痛、谵妄、恶心、呕吐,继则乏力、昏睡或昏迷,呼吸浅表而不规则,瞳孔极度缩小如针尖大,伴有发绀,体温和血压下降,脉搏由快变慢而弱,尿急,排尿困难,出汗,胆绞痛。因毒性作用主要在中枢,昏迷时,脊髓反射依然存在或增高,继而消失。最终一般死于呼吸衰竭(死前瞳孔散大)。[2]

3.2 诊断

罂粟中毒的诊断要点为[2] :

根据患者有误服或过量应用本品史,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

3.3 治疗

罂粟中毒的治疗要点为[2] :

1.先取碘酒20~30滴,温开水送服,再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5%碳酸氢钠液洗胃,内服硫酸镁导泻,或给通用解毒剂。

2.用呼吸兴奋药,如山梗菜碱、可拉明、苯丙胺、安钠咖等。如呼吸衰竭给吸入含二氧化碳的氧气,人工呼吸,保暖,给浓茶或咖啡,勿使患者入睡。

3.特效解毒剂:可选用纳洛酮:每次0.4~0.8mg,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必要时每20~30min重复1次。亦可用纳洛酮4mg加入10%葡萄糖1000ml中静脉点滴。

4.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促使吗啡解毒或静脉滴入10%葡萄糖溶液,促进排泄,防止脱水,必要时输入血浆。

在此要强调指出的是:禁用盐酸阿扑吗啡催吐,因为阿扑吗啡为吗啡除去一分子水而得,能兴奋延髓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为催吐药,但也能抑制呼吸中枢,罂粟中毒后如再用本品,则加深抑制,故不宜使用。可用烯丙吗啡或丙烯左吗啡对抗其毒性。不可应用印防己毒素和士的宁,以免和吗啡的脊髓兴奋作用相加而导致惊厥。

5.对症处理:注意预防呼吸衰竭及休克。

4 《*辞典》:罂粟

4.1 出处

《本草图经》

4.2 拼音名

Yīnɡ Sù

4.3 别名

罂子粟(《本草拾遗》),御米、象谷、米囊、囊子(《开宝本草》),莺粟(《滇南本草》)。

4.4 来源

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种子。

4.5 原形态

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茎直立,高60~150厘米。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叶片长卵形成狭长椭圆形,长6~30厘米,宽3.5~2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而抱茎,边缘具不规则粗齿,或为羽状浅裂,两面均被白粉成灰绿色。花顶生,具长梗,花茎长12~14厘米;萼片2,长椭圆形,早落;花瓣4,有时为重瓣,圆形或广卵形,长与宽均为5~7厘米,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黄色;雌蕊1,子房长方卵圆形,无花柱,柱头7~15枚,放射状排列。蒴果卵状球形或椭圆形,熟时黄褐色,孔裂。种子多数,略呈肾形,表面网纹明显,棕褐色。花期4~6月。果期6~8月。

本植物的嫩苗(罂粟嫩苗)、果实的乳汁(鸦片)、果壳(罂果壳)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4.6 生境分布

原产欧洲南部及亚洲。

4.7 化学成份

种子含少量罂粟碱、吗啡及痕迹那可汀,发芽种子含相当多的那可汀;据另一报道还含有吗啡,可待因及蒂巴因。种子尚含11-氧卅酸。

4.8 性味

①《开宝本草》:"甘,平,无毒。"

②《本草图经》:"性寒。"

4.9 功能主治

治反胃,腹痛,泻痢,脱肛。

①《本草图经》:"主行风气,驱逐邪热,治反胃胸中痰滞。"

②《纲目》:"治泻痢,润燥。"

③《医林纂要》:"除胃热。"

4.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剂。

4.11 注意

《得配本草》:"多食利二便,动膀胱气。"

4.12 附方

①治反胃不下饮食:白罂粟米二合,人参末三大钱,生山芋五寸长(细切,研)。三物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六合,入生姜汁及盐花少许,搅匀,分二服,不计早晚食之,亦不妨别服汤丸。(《南唐食医方》罂粟粥法)

②治赤白痢:罂粟壳(去穰、蒂令净,炙黄),罂粟子(炒令微黑)。上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鸡头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泻,米饮下。小儿,丸如粟米大,量大小加减服之。(《百一选方》)

4.13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1. ^ [1]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20-321.
  2. ^ [2]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32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