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瘤

目录

1 拼音

yǐng liú

2 注解

瘿瘤为病名[1]。出《中藏经》卷上。即瘿与瘤的合称[1]。或单指瘿[1]

3

瘤又名瘤赘,病名[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有六瘤记载,即骨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石瘤[2]。多因七情劳欲,复感外邪,脏腑失调,生痰聚瘀,气血凝结而成[2]。症为体表出现肿物,如梅如李,日久增大,界限分明,色白而肿痛,亦可破溃化脓,病程漫长,多属阴症[2]。治宜化痰解瘀,软坚散结;破溃化脓者,佐以解毒[2]。须按瘤体不同而选方[2]

4

瘿为病名。出《尔雅》。又名大脖子[2]、瘿病、瘿气、瘿瘤、瘿囊、影袋。《说文解字》:“瘿,颈瘤也。”瘿瘤的名目较多,《圣济总录》卷一二五有五瘿,即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所引起,以颈前喉结的两侧漫肿或结块,皮色如常,不痛不溃,随吞咽而上下移动,逐渐增大,缠绵难消为特点[3]。多指甲状腺肿大一类疾患[3]。可发于任何地区,以高原地带及山区多见,男女老幼均可罹患,而以中青年女性为多[3]。古典医书将本病分为气瘿、肉瘿、血瘿、筋瘿和石瘿等五类。

气瘿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亦可参照本条治疗[3]

针灸对单纯性甲状腺肿有较好的疗效,其效果优于甲状腺腺瘤和甲亢。腺肿局部针刺时宜取仰卧位,应避免误伤颈部血管和神经。[3]

瘿病与饮食缺碘或机体消耗碘过多而摄入量不足有关。因此,针灸治疗同时给予碘剂治疗可增强疗效。[3]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56.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9.
  3. ^ [3]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0-20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