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手足搐搦症

目录

1 拼音

yīng ér shǒu zú chù nuò zhèng

2 英文参考

infantile tetany

3 注解

4 疾病别名

婴儿手足搐搦症

5 疾病分类

儿科

6 疾病概述

手足搐搦症多见于一岁以内的婴儿,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致血钙降低,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引起抽搐。抽搐常突然发生,四肢肌动,两眼上翻,口唇发青,知觉暂时丧失。轻时仅有惊跳或面部肌肉抽动,意识存在。每次发作可为数秒、数分钟或更长。每天可发作数次至数十次。严重时可引起喉头肌肉痉挛,出现喉鸣、呼吸困难、窒息等。如抢救不及时就会发生生命危险。

此症发作时立即用钙剂治疗,静脉缓慢注入10%葡萄糖酯酸钙。以后口服钙剂及补充维生素D。

7 疾病描述

手足搐搦症多见于一岁以内的婴儿,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致血钙降低,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引起抽搐。

8 症状体征

注意有无惊厥,每天发作次数、维持时间、部位与分布,发作时手足姿势,有无意识障碍及呼吸困难。体检:注意惊厥发作时患儿姿势、意识状态及有无喉肌痉挛表现。注意特殊体征①面神经征:指弹耳前面神经处,出现同侧瞬眼、口角抽动。②手痉挛征:束血压计气袋于前臂,打气至收缩和舒张压之间2~3min后,出现手搐搦状。③腓神经征:以叩诊锤叩击膝外侧腓骨头上部腓神经,出现足向外翻、外展。④6个月以内婴儿可伴有颅骨软化,呈乒乓球样。

9 疾病病因

对一岁以内人工喂养儿及未成熟儿注意发病季节,起病前曾否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有无感染、佝偻病或腹泻史。

10 病理生理

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致血钙降低,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引起抽搐。抽搐常突然发生,四肢肌动,两眼上翻,口唇发青,知觉暂时丧失。轻时仅有惊跳或面部肌肉抽动,意识存在。

11 诊断检查

测血清钙、磷、总蛋白、碱性磷酸酶。应与婴儿痉挛症(为一种婴儿型癫痫)、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镁血症等相鉴别。

12 治疗方案

1. 急救措施

喉痉挛与惊厥可致呼吸暂停,均有生命危险,应尽快急救。喉痉挛治疗应先将舌尖拉出,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惊厥发作时应立即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苯巴比妥钠7~10mg/(kg?次),或安定0.2~0.5mg/(kg?次);或以10%水合氯醛0.5ml/(kg?次)灌肠。发作停止后,以小量镇静药维持(苯巴比妥钠2~3mg/(kg?次))6~8h一次,用2~3d。

2.钙剂治疗

立即用10%葡萄糖酸钙1~2ml/kg加等量10%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并监测心率,如发生心动过缓即减慢注入速度或停止,每日注射1~3次。痉挛停止后可改口服10%氯化钙5~10ml,3~4/d,5~7d后改用葡萄糖酸钙或乳酸钙0.5g 4/d,持续3周以上。

3.维生素D治疗

补充钙剂3~5d后可给维生素D,由小剂量开始2500~5000IU/d,一周后可增至5000~10000IU/d,疗程与佝偻病相同。

4.其他

若按上述方法治疗后发作仍不停止,应测血清镁。

5、护理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静脉滴注钙剂时注意剂量、浓度,速度应缓慢,防止外漏,并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口服氯化钙应稀释为1%~2%后服用,防止呕吐,观察有无腹泻。

(3)维生素D治疗注意事项同佝偻病。

6、治愈标准

惊厥停止,一般情况良好,血钙正常。

13 预后及预防

补充小儿的钙剂及维生素D。

14 特别提示

本病多见于1岁内小儿,尤以3-9个月发病率最高,冬春季多见。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