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茯苓汤

目录

1 拼音

yīn chén fú líng tāng

2 处方

茯苓 桂枝各30克 猪苓21克 滑石15克 茵陈60克

3 制法

上为末。

4 功能主治

治阴黄。病人五六日,脉沉细微,身温四肢冷,小便不利,烦躁而渴者。

5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水煎服。

6 摘录

《伤寒微旨》卷下

7 《医林绳墨大全》卷一

7.1 方名

茵陈茯苓汤

7.2 组成

茵陈1钱,半夏(汤泡)1钱,赤茯苓(去皮)1钱,陈皮1钱,枳实5分,桔梗(去芦)5分,甘草(炙)5分。

7.3 主治

头汗出,发黄。

7.4 用法用量

水1大盅,生姜7片,煎服,不拘时候。

8 《伤寒微旨论》卷下

8.1 方名

茵陈茯苓汤

8.2 组成

茯苓1两,桂枝1两,猪苓3分,滑石1两半,茵陈蒿2两。

8.3 主治

阴黄。病人5-6日,脉沉细微,身温四肢冷,小便不利,烦躁而渴。

8.4 用法用量

水4升,煮取2升,去滓放温,分作4服。

8.5 加减

如脉未出,加当归半两。

8.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8.7 各家论述

《医方考》:实热在内,其热不得泄越,故发黄;小便涩者,热之所注也;烦躁者,热犯上焦,清阳之分也;渴者,邪热蒸灼,不能生津润喉也。是方也,茵陈主黄疸佐以茯苓、猪苓则利水,佐以滑石则和热,佐以桂枝则同气相求,直达热邪之巢穴。内热既去,则津液自生,气自化,小便自利,烦渴自除,身黄自愈。

9 《卫生宝鉴·补遗》

9.1 方名

茵陈茯苓汤

9.2 组成

茯苓1两,官桂1两,猪苓7钱半,滑石1两半,茵陈1两半,当归1两。

9.3 主治

遍身冷,面如桃李枝色,腹满,小便涩,关尺脉沉迟细而发黄。发黄,小便不利,烦躁而渴。

9.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煎,温服。

9.5 制备方法

上锉。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