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白散

目录

1 拼音

yín bái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银白散

2.1 处方

升麻、知母、甘草(炙)、白扁豆(炒)、山药、人参、茯苓(去皮)、白术,各等分。

2.2 炮制

上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

治小儿百病。

2.4 用法用量

如慢惊搐搦,用麝香饭饮调下。急惊定后,用陈米饮调下。

惊吐不止,丁香汤调下。天柱倒,脚软,浓米饮调下。挟惊伤寒,薄荷葱白汤调下。疳气肚胀,气急多渴,百合汤调下。浑身壮热,面赤惊叫,金银薄荷汤调下,赤白痢不思乳食,姜钱三片,枣子三枚,煎汤调下。

吃食不知饥饱,不长肌肉,炒麦芽一撮,同生姜煎汤调下。暴泻,紫苏木瓜汤调下。神形脱,言语不正,及大人吐泻,藿香汤调下。诸病后无精神,少气力,不思食,煎生姜枣汤调下。禀受气怯小儿,可每日一服,最妙。

每服一钱,汤使如前。当服沸汤点,不计时。

2.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保婴撮要》卷三:银白散

3.1 处方

糯米(炒)75克 扁豆(蒸)60克 藿香6克 白术(炒)30克 丁香6克 甘草(炙)9克

3.2 制法

上为细末。

3.3 功能主治

治胃虚吐泻。

3.4 用法用量

每用6克,紫苏煎汤加米饮调下。

3.5 摘录

《保婴撮要》卷三

4 《活幼口议》卷二十

4.1 方名

银白散

4.2 组成

白术、人参、白茯苓、甘草(炙)、白扁豆(炒)、薏苡仁(炒)、藿香。

4.3 主治

呕逆哕,哕不止。

5 《卫生总微》卷七

5.1 方名

银白散

5.2 组成

煅熟寒水石半斤。

5.3 功效

解表发汗。

5.4 主治

小儿伤寒壮热,头痛体疼,脉大,夹惊者。

5.5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生姜汤送下;未能饮者,稠调抹口中,以乳汁送下.不拘时候。

5.6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入炒熟黄丹1钱半研匀,如淡,即添入些少,以红色为度。

6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6.1 方名

银白散

6.2 组成

人参(去芦头)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山药1两,天麻1两,全蝎(去毒,微炒)1两,白扁豆(炒)1两,甘草1分(炙)。

6.3 主治

小儿泻之后,脾胃虚弱,食睡露睛,渐生虚风。

6.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加水6分盏,生姜1片,大枣1枚,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乳食空。

7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毛彬方

7.1 方名

银白散

7.2 组成

半夏1两(汤洗7次,焙干为末,姜汁制为饼子),白扁豆(微炒)4钱,罂粟子4钱,人参(洗,去芦,锉)4钱,白术(洗,锉,焙)4钱,山药4钱,白茯苓4钱。

7.3 主治

小儿胃气不和,吐泻不止,痰逆,不进奶食。

7.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水8分,生姜2片,大枣1枚,煎6分,温服。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8 《幼幼新书》卷十引毛彬方

8.1 方名

银白散

8.2 组成

干葛半两,人参(去芦)半两,白茯苓半两,山药半两,白扁豆半两,半夏1分(汤洗去滑,姜制成饼,炒黄),糯米1合(淘洗,姜汁浸1宿,炒黄)。

8.3 主治

小儿胃虚,吐泻烦渴,成慢脾者。

8.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加水8分,生姜2片,同煎至6分,温服。

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9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玉诀》

9.1 方名

银白散

9.2 组成

人参、茯苓、甘草(炙)、白术(麦面炒)、白扁豆(去皮)、藿香叶各等分。

9.3 功效

取积,取虫,生胃气。

9.4 主治

小儿虚积。

9.5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紫苏汤送下。

9.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0 《卫生总微》卷十

10.1 方名

银白散

10.2 组成

人参(去芦)1分,白茯苓1分,白扁豆(炒熟)1分,甘草(炙)1分,白术(炒)1分,罂粟子(微炒)2钱(别研)。

10.3 主治

脾胃不和,泄泻不止,不思饮食,身体烦热。

10.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或1钱,紫苏汤调下,不拘时候。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1 《永乐大典》卷九七六引《卫生家宝》

11.1 方名

银白散

11.2 组成

白术1两(细锉,以1合绿豆炒香,去豆),干山药1两,白附子半钱(文武火上炮令黄,地上去火毒),人参1两,直僵蚕1分(洗去灰,微炒,勿令焦),白茯苓1两半,木香1分(湿纸裹煨),黄耆1两,白扁豆1两(微炒黄),川升麻1分(洗过,生,焙干),糯粟米半两(炒黄),天麻半两(锉如棋子大,面炒黄),甘草1分(锉,炒令焦),藿香半两(去土,生用)。

11.3 主治

小儿惊风。

11.4 用法用量

常服,米饮送下,小儿半钱,岁数以上加减用;慢惊抽搐,用麝香饭饮送下,日进6服;急惊定后,用陈米饮送下;惊吐不止,陈米饮送下;天柱倒,行步脚软,浓米饮送下;夹惊伤寒,发搐者,薄荷、葱白汤送下;疳气,腹急多渴者,百合汤送下;赤白痢,不思乳食者,生姜3片,大枣5个,陈米1合,煎饮送下;吃食不知饥饱,不长肌肉,麦芽一把炒姜汤送下;暴泻,紫苏、木瓜汤送下;形神脱改,言不正,及大人吐泻,藿香汤送下2钱。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好瓷罐盛,遇有患,依汤使用之。

12 《卫生总微》卷五

12.1 方名

银白散

12.2 组成

大天南星1个(重1两者,换酒浸,七伏时取出,置新瓦上,周围以炭火炙令干裂,顿于地上,去火毒,用瓷器合之,候冷取出)。

12.3 功效

涤涎,醒脾去风。

12.4 主治

吐泻生风,发慢惊瘈疭。

12.5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荆芥汤送下,早晨、午前各1次。

12.6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朱砂细末1分拌匀。

13 《普济方》卷三六三

13.1 方名

银白散

13.2 组成

天花粉(一方用蛤粉)、连翘、甘草、川白药、白附子各等分。

13.3 功效

凉膈退热。

13.4 主治

婴孩肝热,眼赤痛。

13.5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麦门冬蜜热水送下,不拘时候。

1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4 《普济方》卷三六八

14.1 方名

银白散

14.2 组成

石膏3钱(水飞),腻白滑石1两,甘草(炙,锉)7分。

14.3 主治

小儿伤寒,伤暑,伏热泄泻,自利烦渴,口燥咽干,中暑发渴,疮疹等。

14.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煎薄荷汤送下,白汤亦得,不拘时候。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5 《普济方》卷三八○

15.1 方名

银白散

15.2 组成

白术(细锉,1合绿豆炒,去豆)1两,黄耆(擘开,微炙勿令焦)1两,人参1两,干山药1两,直僵蚕(洗去灰,微炒勿令焦)1两,白茯苓1两半,川升麻半两,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真糯米半两,藿香半两,铁粉3分,麝香1钱,朱砂(研)1分,天竺黄(研)1分,青黛(研)1分,蛇黄1分,使君子(末)1分,黄连(去须末)1分,熊胆(研)1分。

15.3 主治

小儿惊疳,诸疳。

15.4 用法用量

1-2岁每服3丸,用粥送下;3-4岁每服5丸,1日2-3次。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粟米饭为丸,如麻子大。

16 《婴童百问》卷二

16.1 方名

银白散

16.2 组成

糯米(炒)2两,扁豆(蒸)2两,藿香1分,白术(炒)2分,丁香2钱,甘草(炙)3钱。

16.3 功效

止吐泻,壮胃气。

16.4 主治

婴童慢惊。胃虚吐泻。

16.5 用法用量

紫苏、米饮送下。

16.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7 《直指小儿》卷一

17.1 方名

银白散

17.2 组成

石莲肉1分,白扁豆(制)1分,茯苓1分,人参半分,天麻半分,白附(炮)半分,全蝎(制)半分,木香(炒)半分,甘草(炒)半分,藿香半分,陈米(炒香)3钱。

17.3 功效

助胃祛风。

17.4 主治

小儿呕吐作慢惊者。

17.5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加姜钱1片,入冬瓜子仁7粒同煎;或用陈米饮送下。

17.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