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yǐn

2 英文参考

fluid reten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rink[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饮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基本药物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
55643生脉饮口服液10ml0.81元中成药部分*
55743生脉饮口服液10ml(无糖)0.89元中成药部分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病名·饮

饮为病名,饮证的总称。指脏腑病变过程中渗出并积存于腔道内的清稀液体[1]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金匮要略·痰饮咳嗽脉证并治》:“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候》:“诸饮者,皆由荣卫气否涩,三焦不调,而因饮水多停积而成痰饮。”其证因饮在各经而异[2],《证治汇补》卷二:“饮分各经,在心则怔忡眩晕,在肺则喘急咳嗽,在脾则短气痞满,在肝则胁满嚏痛,在肾则脐下悸动,在上则面浮,在下则跗肿,在胃中则胸满口渴而水入即吐,在经络则一臂不遂而复移一臂,在肠间则雷鸣泄泻或为溺结与癃闭相似,在阳分不去,久则化气与黄肿相似,在阴分不去,久则成形与积块相似,在左胁者形同肥气,在右胁者形同息贲。”治疗初宜分消,次宜调养,虚宜温中,久宜暖肾[2]

痰饮是因饮邪留于肠胃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治宜温阳化饮,方用苓桂术甘汤,金匮肾气丸等。[3]

悬饮是因饮邪停留于胁肋部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饮后水流在胁下,咳睡引痛,谓之悬饮。”证见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则转身及呼吸均牵引作痛,或兼干呕、短气等。治宜逐饮为主。方用十枣汤、三花神佑丸等。本证类似多种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4]

溢饮多因大渴暴饮过多,或水气溢于肢体肌表所致。《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症见身体痛重,支节烦疼,或兼见喘咳胸闷等。治宜温肺化饮,发汗去邪。方用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苓神术汤等。[5]

支饮是因饮邪停留于胸膈之间,上迫于肺,肺失肃降所致。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主要症状为胸闷短气,咳逆倚息不能平卧,外形如肿,或兼见头晕目眩,面色黧黑,心下痞坚等。治宜温肺化饮平喘为主。方用小青龙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6]

5 方剂剂型之一·饮

饮为方剂剂型之一[6]。如甘露饮、香薷饮等[6]

6 饮食水谷之总称·饮

饮为饮食水谷之总称[6]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火精四布,五经并行。”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7.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9.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88.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75.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