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膏

目录

1 拼音

yì mǔ cǎo gāo

2 英文参考

Extractum Leonuri Inspissatu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yimucao past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yimucao ga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益母草膏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基本药物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
93282益母草膏煎膏剂125g7.0元中成药部分*
93382益母草膏煎膏剂10g0.68元中成药部分
93482益母草膏煎膏剂15g0.98元中成药部分
93582益母草膏煎膏剂60g3.5元中成药部分
93682益母草膏煎膏剂100g5.7元中成药部分
93782益母草膏煎膏剂120g6.7元中成药部分
93882益母草膏煎膏剂138g7.7元中成药部分
93982益母草膏煎膏剂140g7.8元中成药部分
94082益母草膏煎膏剂150g8.3元中成药部分
94182益母草膏煎膏剂180g9.8元中成药部分
94282益母草膏煎膏剂200g10.8元中成药部分
94382益母草膏煎膏剂250g13.3元中成药部分
94482益母草膏煎膏剂300g15.7元中成药部分
94582益母草膏煎膏剂350g18.2元中成药部分
94682益母草膏煎膏剂380g19.6元中成药部分
94782益母草膏煎膏剂400g20.6元中成药部分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益母草膏为方名,出《赤水玄珠》卷二十,即《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五方之益母膏。

中成药益母草膏是由益母草经加工制成的煎膏[1]。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症见月经量少、淋漓不净、产后出血时间过长;产后子宫复旧不全见上述证候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益母草膏的药典标准。

5 别名

益母膏(《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五)

还魂丹(《惠直堂经验方》)

6 组成

益母草若干。

益母草(端午日或小暑日俱可收采)

7 益母草膏的用法用量

捣烂熬膏,每服五钱至一两。

上药不限多少,连根、茎、叶洗净,用大石臼石杵捣烂,以布滤取浓汁,入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如黑砂糖色为度,入瓷罐收贮。

8 益母草膏的功效与主治

益母草膏治月经不调;胎动不安,腹痛下血(当归煎汤送下);产后泻血(大枣煎汤送下);产后血晕、中风(童便和酒送下);产后咳嗽,恶心吐酸,胁痛无力(黄酒送下);产后痢疾(米汤送下);产后崩漏(糯米汤送下);产后带下(阿胶汤送下);产后二便不通,烦躁口苦(薄荷煎汤送下)。

益母膏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治妇女月经不调,产后血瘀腹痛;亦治跌打损伤,瘀血积滞,天阴作痛。

益母草膏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症见月经量少、淋漓不净、产后出血时间过长;产后子宫复旧不全见上述证候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9 出处

《赤水玄珠》卷二十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五。

10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之益母草膏

10.1 方名

益母草膏

10.2 别名

坤膏、坤草膏

10.3 组成

益母草若干。

10.4 功效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之益母草膏具有去瘀生新之功效。

10.5 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之益母草膏主治经血不调,恶露不尽。

10.6 用法用量

每服1匙,用红糖水冲下;或用黄酒冲下。

10.7 制备方法

于端午日采紫花方茎之益母草,连根洗净,于石臼内捣烂,以布滤取浓汁,入砂锅中,文武火熬成膏,如沙糖色为度。用遮光瓶装或瓷缸存贮。

10.8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10.9 附注

坤膏、坤草膏。

11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益母草膏

11.1 方名

益母草膏

11.2 组成

益母草(鲜,干的亦可)480两,川芎48两,白芍48两,当归48两,生地88两,木香16两。

11.3 功效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益母草膏具有调经,祛瘀生新之功效。

11.4 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益母草膏主治经期不准,血色不正,量少腹胀,产后瘀血腹痛。

11.5 用法用量

每服3-5钱,开水调下。

11.6 制备方法

上切,洗净泥土,水煎3次,分次过滤后去滓,合并滤液,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膏状,以不渗纸为度,每两清膏汁再兑炼蜜1两成膏。

12 益母草膏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

益母草膏

Yimucao Gao

本品为益母草经加工制成的煎膏。

12.2 制法

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1.25(80℃)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红糖200g,加热溶化,混匀,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12.3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稠厚的半流体;气微,味苦、甜。

12.4 鉴别

取本品10g,加水20ml,搅匀,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1~2,离心,取上清液,通过732钠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内径为0.9cm,柱高为12cm),以水洗至流出液近无色,弃去水液,再以2mol/L氨溶液40ml洗脱,收集洗脱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水苏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盐酸(8: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2.5 检查

12.5.1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36(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F)。[2]

12.5.2 其他

应符合煎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F)。

12.6 含量测定

取本品3g,置烧杯中,精密称定,加水10ml使溶解,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1~2,通过732钠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内径为2cm,柱高为15cm),用水洗至洗脱液近无色,弃去洗液,再用2mol/L氨溶液1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水苏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8μl、对照品溶液3μl与8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盐酸(8: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105℃加热15分钟,放冷,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一稀碘化铋钾试液(1:10)混合溶液至斑点显色清晰,晾干,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10nm,测量供试品吸光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光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每1g含盐酸水苏碱(C7H13NO2·HCl)不得少于3.6mg。

12.7 功能与主治

活血调经。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症见月经量少、淋漓不净、产后出血时间过长;产后子宫复旧不全见上述证候者。

12.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g,一日1~2次。

12.9 注意

孕妇禁用。

12.10 规格

(1)每瓶装125g (2)每瓶装250g

12.11 贮藏

密封。

12.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3 益母草膏药品说明书

13.1 药品类型

中药

13.2 药品名称

益母草膏

13.3 药品汉语拼音

Yimucao Gao

13.4 成份

益母草膏为益母草经加工制成的煎膏。

13.5 性状

益母草膏为棕黑色稠厚的半流体;气微,味苦、甜。

13.6 益母草膏的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经水量少。

13.7 规格

每瓶装125克

13.8 益母草膏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克,一日1~2次。

13.9 益母草膏的禁忌

孕妇禁用。

13.10 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食物。

2.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各种流产后腹痛伴有阴道出血应去医院就诊。

5.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

6.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益母草膏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益母草膏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益母草膏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益母草膏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3.11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3.12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14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