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明

目录

1 拼音

yì míng

2 英文参考

EX-HN14[中国针灸学词典]

yìmí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HN1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翳明为经外奇穴名(yìmíng EX-HN14)[1][2]。出《中华医学杂志》。在项部,当翳风后1寸[2]。主治头痛,眩晕,目疾,耳鸣,失眠,近视,远视,夜盲,雀目,早期白内障,内耳性眩晕,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失眠,健忘,癔症,腮腺炎,精神分裂症,心悸,高血压等。

4 拼音

yì míng

5 代号

EX-HN14

6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1956,6:535):在耳垂后的高骨下方,与耳垂平行,按之有酸痛感,约距天牖穴一寸。

7 翳明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翳明穴在项部,当翳风后1寸[2][3]

翳明穴位于颈部,翳风后1寸[3]

翳明穴位于翳风穴后1寸处[4]

经外奇穴——翳明穴的位置

经外奇穴——翳明穴的位置

8 翳明穴取穴方法

正坐位,头略前倾。在项部翳风穴后1寸。

正坐位,头略前倾,于乳突后下方处取穴[5]

快速取穴:将耳垂向后按,正对耳垂边缘凹陷处,向后1横指处即是翳明穴[6]

9 翳明穴穴位解剖

翳明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和头最长肌。分布有下颌神经的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头夹肌[6]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分布,深层有副神经、颈神经后支和耳后动脉分布;再深层有迷走神经干、副神经干和颈内动、静脉经过[6]

布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后动、静脉分支,深部在颈内动、静脉网(有迷走神经、交感干的颈上神经节)[6]

10 翳明穴的功效与作用

翳明穴有明目聪耳,宁心安神的作用。

11 翳明穴主治病证

翳明穴主治头痛,眩晕,目疾,耳鸣,失眠,近视,远视,夜盲,雀目,早期白内障,内耳性眩晕,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失眠,健忘,癔症,腮腺炎,精神分裂症,心悸,高血压等。

翳明穴主治头痛、眩晕、目疾、耳鸣、失眠[6]

翳明穴主治夜盲,近视,远视,白内障;以及内耳性眩晕,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失眠,精神分裂症等[6]

翳明穴主治近视、远视、夜盲、头痛、耳鸣、眩晕、失眠、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腮腺炎、精神病等[6]

神志病:失眠,健忘,癔症[6]

心病:心悸,高血压[6]

眼病:视物模糊,目翳,雀目,青盲[6]

其他病:头痛,眩晕,耳鸣[6]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直刺0.5~1寸[6][6],局部有酸胀感[6],可放散至半侧头部[6]

一般直刺1.0~1.5寸[6][6]

注意:翳明穴深层有延髓、脊髓,故不宜向后正中线方向针刺过深[6]

12.2 灸法

可灸[6][6]

13 翳明穴的配伍

翳明穴配承泣、鱼腰、丝竹空、睛明、攒竹、风池,治近视[6]

翳明穴配耳门、中渚、外关、听会,治耳聋耳鸣[6]

翳明穴配四渎、风池、哑门、内关、太冲,治内耳性眩晕[6]

翳明穴配印堂、内关、三阴交,治失眠[6]

14 特效按摩

用双手大拇指指尖分别按于同侧翳明穴,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可很快缓解耳聋、耳鸣带来的不适症状[6]

1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62.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3.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64.
  5. ^ [5]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92.
  6. ^ [6]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