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一经连用配穴法 (最后修订于2016/4/16 17:58:21)[共134字]
摘要:一经连用配穴法即接经法(channelcontinuationmethod),为配穴法之一。指在同一条经脉上选用相近的几个穴位配合应用,相互连接以加强作用。一经连用配穴法多用于四肢痿痹等病,如破伤风,取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身柱、大椎等穴。......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英国药品管理局:含可待因药连用3天易上瘾
新华社伦敦9月4日电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日前警告说,一些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痛药具有连用3天以上使人上瘾的风险。该部门要求厂商对在英国销售的含可待因药品的标签添加警示说明。 英国药管局发布的警告说,一些人因为上瘾而长期大剂量服用这些药物,引发胃出血和胆结石。 英国药管局要求从明年开始,所有在英销售的含可待因的止痛药包装上都必须加上“可能导致上瘾,最多服用3天”的警示说明,并且每盒最多含32片药
- 固相微萃取(SPME)与GC的连用
提到气相我就不敢说话了,我知道高手看着呢。虽然固相萃取早就听说,也摸过萃取小柱。(真的只是摸了一下)。但是讲到多功能进样器时,顶空我还知道,而固相微萃取进样还有点想不通,顺便上网找了一下这方面知识,没有感性认识,转错了不要笑。更不要笑我孤陋寡闻,现在除了上网,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几乎没有。SPME由手柄(Holder)和萃取头(Fiber)两部分构成,形状象一支色谱注射器,萃取头是一根涂不同色谱固定相
- 连用重剂起沉疴
张某某,男,72岁。2011年6月15日初诊。9年前患中风后遗症,生活尚能自理。常咳喘,2008年5月确诊为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炎,经检查发现右肺几乎全感染溃腐,左肺亦溃腐50%以上,已无法手术,只能胸穿排气引流解危。连续4年每4~5月份胸穿缓急。2011年5月做完第四次穿孔不到半月,骤现肺胸气胀饮满,甚至神昏窒息。院方束手。诊见患者头面四肢浮肿、苍暗无华,胸腹膨满,喘息耸肩,虽吸氧难解顽痰壅咽,不
- 蓝光一经要求就激活基因
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种用光来启动某个细胞中的个体基因的方法,这种细胞包括被移植到小鼠体内的细胞。该方法将眼睛的感光分子机器固着于一个细胞的基因表达系统。它也许能被用于产生精确数量的药物蛋白质,或被用来控制基因或细胞疗法的剂量。黑视素是一种在某些视网膜细胞表面的感光色素。它在对蓝光进行反应的时候会触发钙离子快速地涌入细胞内。钙离子还会启动一种能激活一种叫做NFAT的转录因子的信号级联反应。Haife
- 主客配穴法
主客配穴法 针灸配穴法之一。即原络配穴法。见该条。作者:
- 配穴法
配穴法 针灸临床治病时穴位相互配合的方法。常用的有:前后配穴法、俞募配穴法、表里配穴法、原络配穴法、远近配穴法、子母配穴法等。详各条。作者:
- 前后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 针灸配穴法之一。前,指头面,胸腹;后,指枕项、腰背。前后穴位相配,称前后配穴法。如眼病取面部的睛明和枕部的风池;胃病取腹部的中脘、梁门,背部的胃俞、脾俞等。俞募配穴法也可归于此类。参见该条。作者:
- 上下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 配穴法之一。指上肢和下肢穴配合应用。例如胃病,上肢取内关,下肢取足三里;咽喉痛,上肢取合谷,下肢取内庭等。古代文献所载述的八脉八穴配穴法,也属于此法范畴。作者:
- 俞募配穴法
俞募配穴法 针灸配穴法之一。即以病变脏腑所属的背俞穴与募穴相配用治疗病患的配穴法。如膀胱病选用膀胱俞配中极,肝病选用肝俞配期门等。作者:
- 表里配穴法
表里配穴法 针灸配穴法之一。指在表里相合的经脉上选配穴位,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的方法。如胃病取足三里(胃经)与公孙(脾经);喉痛取鱼际(肺经)与合谷(大肠经)。以本经原穴与其表里经的络穴相配者则称原络配穴法。参见该条。作者:
- 原络配穴法
原络配穴法 针灸配穴法之一。即以本经原穴与其表里经的络穴相配合,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的方法。如肺经有病取本经的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等。因本法以取本经的原穴为主,表里经的络穴为配(客),故又称主客配穴法。作者:
- 远近配穴法
远近配穴法 针灸配穴法之一。以局部与远道相结合的配穴方法。如胃痛取中脘、胃俞为近取,内关、足三里为远取;牙痛远取合谷、内庭,近取颊车等,均是。作者:
- 五腧配穴法
五腧配穴法 配穴法之一。指根据五腧穴的主治特性选配应用的方法。包括五腧穴主症配穴、子母补泻、泻南补北、大接经法、子午流注法等。详见各条。作者:
- 左右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 针灸配穴法之一。指左右两侧相对穴同时应用的方法。常用于内脏病变,如胃病取两侧胃俞,心悸取两侧神门,呕吐取两侧内关等。作者:
- 八脉八穴配穴法
八脉八穴配穴法 奇经八脉的八个穴位相互配伍应用的方法。出《针灸指南》。其法将八脉八穴按其主治功能相合配为四对。如内关配公孙,主治心、胸、胃部疾病。外关配临泣,主治目、头侧、面颊部疾病。后谿配申脉,主治颈、项、肩胛部疾病。列缺配照海,主治咽喉、胸膈部疾病。作者:
- 同名经配穴法
同名经配穴法 配穴法之一。指手足同名称的经脉所属穴配合同用。如手、足太阴,手、足阳明等,各经脉均相互衔接,治疗上有协同作用。例如齿痛,取手阳明经的合谷和足阳明经的内庭。《百症赋》中有“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钟而明”等,均属此范围。本法与接经取穴同出手足同名经相接的理论。参见该条。作者:
- 三焦配穴法体会
【关键词】难经;三焦;配穴法三焦配穴法是笔者从《难经》中化裁而来的一种针灸配穴方法,上中下三焦病证各有一特定主治穴位,气冲通治三焦。在临床应用中,取穴少,效果好。 1理论渊源 《难经》三十一难载:“上焦……其治在膻中;中焦……其治在脐旁;下焦……其治在脐下一寸……三焦,
- 《温病正宗》:[下编·正宗辑要第二章·分论]五、温热久在一经解
《温热论》曰∶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总在一经为辨。此义世皆以手足经释之,非也。伤寒亦有不传经者,但传经者多,温病传经者少。所以然者,寒邪为敛,其入以渐,进一境即转一象,故变证多;温邪为开,重门洞辟,初病即常兼二三经,再传而六经已毕,故变证少也。《温病正宗》王德宣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带下
风令脉浮,湿令脉缓,湿热洪涩,滑则痰注,虚衰脉弱,滑脱虚微,大则劳伤,脉脱者不治。《女科指要》
- 《正骨心法要旨》:[卷一经义]击仆伤后入房伤脾经义
《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曰∶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注】有所击仆,乃伤其外体也。如醉后入房,或汗出不知避忌当风,则邪客于肌肤,伤其内体矣,是皆伤脾之因也。《正骨心法要旨》清吴谦等公元1742年
-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经闭门]经闭门汇方
三和汤当归川芎大黄朴硝白芍地黄黄芩栀子连翘薄荷甘草(各等分)上锉,每服八钱,水煎服。六味地黄汤熟地(八钱)山萸肉山药(各四钱)丹皮泽泻茯苓(各三钱)上清水煎服。劫劳散白芍(六两)黄(炙,四两)甘草(炙)人参(去芦)当归(去芦,酒洗)熟地(洗净,焙干)五味子阿胶(炒珠,各一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七片,枣三枚,煎至九分,温服,无时,日三。芩心丸用黄芩心枝条者三两(米泔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
-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经闭门]血枯血亏经闭证治
六味地黄汤胃热烁血玉烛散。失血血枯养荣汤。地黄汤治房劳损,萸药苓丹泽地良。乳众血枯经若闭,须用十全大补方。【注】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女子不月。二阳,胃也。胃热甚,则烁其血,血海干枯,故月事不下。宜以玉烛散泄其胃热,则经血自行。若原素有吐衄之证,或生育过多,则血海干枯,及房劳过伤阴血,乳众伤其血液,皆足以致经闭。失血多,宜养荣汤主之;房劳过者,以六味地黄汤滋之,即山萸、山药、白茯苓、丹皮、泽泻、熟
-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经闭门]师尼室寡经闭
师尼室寡异乎治,不与寻常妇女同。诊其脉弦出寸口,知其心志不遂情。调经若不先识此,错杂病状岂能明。和肝理脾开郁气,清心随证可收功。【注】师,道姑也。尼,女僧也。室,未适夫之女也。寡,少而亡夫之妇也。异乎治者,谓不与寻常妇女同其治也。如诊其脉弦出寸口,则知其心志不遂,情志之为病也。凡欲调妇女一切经病,若不先识此因,则不能明情志错杂难名之病状也。治此证者,当以和肝理脾、开郁清心,随证施治,自可收功也。《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痛经
血热者,清之凉之,血瘀者,破之利之,寒者宜温宜散,虚者宜补宜培,痰凝搜涤,水停决壅,风宜疏风理血,气宜调理肝脾。《女科指要》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经闭
主以四物汤,血滞换赤芍加延胡索,热加山栀、丹皮,寒加炮姜、肉桂,瘀加桃仁、五灵脂,虚加阿胶、黄明胶,风加荆芥、防风,湿加苍术、白芷,暑加香薷、藿香,气滞加木香、香附。《女科指要》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经闭
肾脉微涩为不月,肝脉紧涩为经闭,滑数热壅,细涩寒疵。《女科指要》
-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经闭门]血滞经闭
石瘕寒气客胞中,状如怀子不经行。胞闭热气迫肺咳,伤心气血不流通。【注】经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寒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此论经闭,因寒气客于下,故病石瘕,而不病肺劳也。经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于肺,心气不得不通,故月事不来也。此论胞脉闭,因热气攻于上,故迫肺作咳,病肺劳而不病石瘕也
-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经闭门]妇人经断复来
妇人七七天癸竭,不断无疾血有余;已断复来审其故,邪病相干随证医。【注】妇人七七四十九岁时,天癸竭,地道不通,当月水不下。若月水不断,不见他证,乃血有余,不可用药止之。若已断,或一年或三五年复来者,当审其有故无故,是何邪所干,随证医治也。《妇科心法要诀》清·乾隆吴谦等公元1644-1911年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痛经
月经之至如潮汐之往来,不愆其期,故谓之月经,亦谓之月信。以通阴阳,以行血气,以荣养于一身,盖血气充满,阴阳和平则经候调而形体盛,旧血不去,新血不生也。若外亏卫气之充捍而邪客于表,内乏营血之灌溉而邪着于里,邪之所凑,留而不去则血气暗伤,经候错乱,将行之际在表则身先疼痛,在里则小腹疼痛,或蓄热或凝寒,寒者色必紫,热者色必鲜,血虚者色必淡,血瘀者多作块,然血为气配,随气而行,块血亦有气滞者,阴从阳化也,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痛经
趁痛散治经行恶寒身痛,脉浮细涩者。附子(一两,炮)防风(一两)白芍(一两半,酒炒)当归(二两)虎骨(一两)白芷(一两)白术(一两半,炒)茯苓(一两)续断(一两)本(一两)甘草(五钱)为散生姜三片,大枣三枚,煎服三钱。营卫两虚,外邪留恋而内干冲任,故必恶寒身痛然后经行。附子扶阳以御外寒,白芍建中以实卫气,当归养血以通冲脉,白芍敛阴以滋任脉,虎骨追风,续断续筋雄络,本散太阳之邪,白芷散阳明之邪,防风散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潮热、蒸热、寒热
逍遥散治血虚潮热月事不调,脉弦虚者。柴胡(五分)白芍(一钱半,汤炒)甘草(五分)当归(二钱)白术(一钱半,炒)茯苓(一钱半)荷叶(三钱)水煎去渣温服。血虚不能维阴而阳郁不伸,故潮热有时,月事涩少不调焉。当归养血脉以荣冲任,白芍敛营阴以和肝脾,柴胡疏腠解郁,甘草和胃缓中,白术健脾土以生血,茯苓清治节以和中,加以荷叶之升阳和胃,水煎温服,务使经血内充,则虚阳退藏而潮热自解,何患经水涩少月事不调乎。地骨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鼻衄
主以举轻古拜散,血热犀角地黄汤,血虚四物汤,血虚热上迫滋肝凉八味,经寒血上走白芍理阴煎,伤温黑膏法,分解伤寒建中汤加黄。《女科指要》
- 《医学实在易》:[卷一经络易知]十六络诗
肺经列缺络,偏历属大肠。胃有丰隆给,脾则公孙详。心经络通里,支正属小肠。飞扬膀胱络,肾络大钟彰。内关手心主,外关三焦藏。胆络光明穴,蠡沟肝莫忘。任脉屏翳会,督脉络长强。更有大包脾大络,胃(之大)络虚里在左旁。(诸经之络唯一,而脾胃之络各二,何也,盖以脏腑为脾胃之本,十二经皆以受气也。《医学实在易》清陈修园公元1644-1911年
- 《难经集注》:[卷之一经脉诊候第一(凡二十四首)]漏水下百刻图
复还注手太阴。天度二十四气。昼夜二十四时。人身经二十四条。(按原本此下复有人身经二十四条七字。系衍文。今删。)流注与天同度。所以计一万三千五百息。\r漏水下百刻图\pt40a1.bmp\r水下四刻移一经复还于手太阴其得百刻荣卫各计二十五度。二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吕曰。诸十二经脉。三部九候。有病者皆见于尺寸。故言脉之大要会也。丁曰。旧经注此说为五脏六腑之法者非也。大要会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潮热、蒸热、寒热
阴虚生内热,阳盛生外热,阴虚即血虚不能维阳而潮热有时,阳盛乃邪盛留连经络而发热无已时,邪传胆府则寒热往来,邪陷血室则发热而且必语妄,热传阳明则热盛于中而神昏多汗,外热虽潮,语妄特甚。热传血分则热煽厥阴而潮热虽微语妄一如阳明,是为热入血室,至于血瘀血枯,无论有邪无邪,皆能令女子潮热。《女科指要》
- 《难经集注》:[卷之一经脉诊候第一(凡二十四首)]二难画图
(此二难以下画图,皆下注图也。)凡此以下画图内。黑白道以分阴阳终始。其天门、地户、人门、鬼门。是阴阳升降关格门户。其气口人迎左右神门。是呼吸上下尺寸关格门户。(原脱尺字。据李驹纂图句解补。)阴气始于立秋。阳气始于立冬。阴气终于立夏。阳气终于立春。\r天地阴阳升降始终之图\pt40a2.bmp\r\r手足阴阳流注始终之图\pt40a3.bmp\r诸阳会于首诸阴至胸中\r尺寸阴阳随呼吸出入上下始终图\
- 《医学入门》:[内集·卷一经络]奇经主病
奇经病非自生,盖因诸经溢出而流入之也。阳维之病苦寒热,阴维之病苦心痛。阳跷之病,阳急而狂奔;阴跷之病,阴急而足直。冲病则气逆而里急,督病则脊强而折厥,任病则男疝而女带瘕,带病则腹胀满而腰溶溶,其冲任二经,是又妇人乳血月候之所从出。(男女之异,正在此处。)奇经之脉其如是乎!《医学入门》明李橚公元1575年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鼻衄
鼻为阳明之部,气血俱多之乡,冲任又附于阳明为经血之海,或邪盛于经遏热动血,或血虚于里阳旺迫血,皆能令人血出于鼻而谓之衄,衄久不止,天癸亦致涩少,且鼻为肺窍,火刑金者必兼咳嗽而渐甚。《女科指要》
- 《女科经纶》:[卷一月经门]经论女子血海属于少阴一经
《灵枢》曰∶冲脉起于胞中,出于气街,前行于胸,伏行于背,上出颃颡,渗灌诸阳,下入于足,注诸络,为十二经脉之海,其出入皆少阴经以行,故为血海。《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潮热、蒸热、寒热
尺脉洪大阳陷入阴,寸大尺衰阴虚阳盛,血虚脉虚,血枯脉涩,涩大血瘀,洪数热蒸。《女科指要》
- 《医学启源》:[卷之上三、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七)心包络,手厥阴,为母血。
是动则病手心热,肘臂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大动,〔面〕赤HT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治法与小肠同。《医学启源》金张元素公元1127-1279年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带下
任脉为病,女子带下赤白,冲任伤带脉不能收引,伤于气分则为白带,伤于血分则为赤带。良由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久为白淫,白淫即白带之甚者,淫溢不止,常如米泔或如粘胶,以及劳伤元气或肝木乘脾,或湿痰下注,或湿热伤阴,或寒湿伤脏,皆能令女子带下。《女科指要》
-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经闭门]诊看妇人须先问经期妊娠
未诊妇人女子病,先问经期与妊娠,不详误药非细事,疑似难明昧所因。【注】未诊妇人女子病,必先问经期与有无妊娠。若不详细审问,倘用药误触之,则所关匪细,多变生他证;疑似难明,岂不昧其病之所因哉!《妇科心法要诀》清·乾隆吴谦等公元1644-1911年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鼻衄
浮洪者邪盛于经,涩数者血虚于脏,虚数乃血为热迫,软数是血不归经。《女科指要》
- 《妇科心法要诀》:[卷一经闭门]血滞经闭证治
三和汤石瘕带表吴茱萸,攻里琥珀散最宜。胞闭三和汤四物,硝黄连薄草芩栀。【注】寒气客于胞中,血留不行而成石瘕。兼表证多者,宜吴茱萸汤温散之;里证多者,宜琥珀散攻之。胞脉闭,上迫于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宜三和汤清之,即四物汤合凉膈散,乃朴硝、大黄,连翘、薄荷、甘草、栀子、黄芩也。如大便不实者,去硝黄。吴茱萸汤琥珀散四物汤(方俱见前调经门)《妇科心法要诀》清·乾隆吴谦等公元1644-1911年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崩漏
崩脉多芤,漏脉必涩,数为血热,软则气虚,风干冲任,脉必浮弦,冷结胞门,脉则沉细,若夹瘀血,涩滞无疑。《女科指要》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崩漏
主以补阴益气煎加白芍血余灰,挟风加炒黑荆芥,挟热加炒黑丹皮,挟寒加黑姜灰,气虚倍人参加炙黄,血滑加败棕灰、赤石脂,腹痛加广木香、香附,血滞加醋炒延胡灰,真如确有血瘀可加蒲黄灰、五灵脂灰,俱宜醋炒以敛之,此在崩症亦当先理血气为主,若属大虚即漏症,盒饭补涩,慎毋执一法也。补阴益气煎治崩漏气血两亏,清阳下陷,脉软弦微数者。生地(五钱)人参(一钱半)当归(三钱,醋炒)升麻(三分,醋炒)山药(三钱,炒)柴胡
- 《女科指要》:[卷一经候门]痛经
寒凝紧盛,迟细虚寒,热结于血或洪或数,血少挟热弦数涩芤,水停沉细,滑必痰凝,风冷脉浮,沉则气滞。经前腹痛,气血之滞。经后刺疼,血室之虚。《女科指要》
- 《医学入门》:[内集·卷一经络]奇经八脉
督脉起自下极俞,并于脊里上风府,过脑额鼻入龈交,为阳脉海都纲要。(督之为言都也。阳脉都会,男子之主。)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喉承浆里,阴脉之海妊所谓。(生养之源,女子之主。冲脉即气冲,乃胃脉发源。)出胞循脊中,从腹会咽络口唇,女人成经为血室,脉并少阴之肾经,与任督本于阴会,(督任气冲)三脉并起而异行。(皆始于气冲,一原而分三歧。督脉行背而应乎阳,任脉行腹而应乎阴,冲脉自足至头,若冲冲而直行于上,为
- 《医学启源》:[卷之上三、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十)大肠经,手阳〔明〕,燥,庚金。
经曰∶大肠者,肺之腑也,传道之司,号监仓之官。肺病久,则传入大肠,手阳明是其经也。寒则泄,热则结,绝则利下不止而死。热极则便血。又〔风中〕大肠则下血。又实热则〔胀〕满而大便不通;虚寒则滑泄不止。大肠〔者〕,乍虚乍实,乍来乍去,寒则溏泄,热则后重,有积物则发寒栗而战,热则发渴如疟状。积冷不去,则当脐痛,不能久立,痛已则泄白物是也。虚则喜满喘嗽,咽中如核妨矣。此乃大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也。
- 《医学启源》:[卷之上三、五脏六腑,除心包络十一经脉证法](八)三焦,手少阳,为父气。
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上下内外左右皆通也。其于灌体周身,和内调外,荣养左右,宣通上下,莫大于此也。又名玉海水道。上则曰三管,中则曰霍乱,下则曰走泄,名虽三而归(其),有其名而〔无〕其形,亦号孤独之府。而卫〔出〕于上,荣出于中,上者络脉之系也,中者经〔脉〕之系也,下者水道之系也,〔亦又〕属膀胱之宗始,主通阴阳,〔调虚实〕,呼吸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