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尖线虫

目录

1 拼音

yì jiān xiàn chóng

2 注解

异尖线虫(anisakis)是一类成虫寄生于海栖哺乳动物如鲸、海豚、海豹等的胃部,幼虫寄生于某些海栖鱼类的线虫。它属于蛔目异尖科。可引起人体异尖线虫病(anisakiasis)的虫种主要有5属:即异尖线虫属、海豹线虫属、钻线虫属、对盲囊线虫属和鲔蛔线虫属。我国报道的主要是异尖线虫属和鲔蛔线虫属的虫种。

3 异尖线虫的形态与生活史

在人体寄生的虫体均为第三期幼虫,中肠部体宽为430~550mm,无侧翼。人不是异尖线虫的适宜宿主,但幼虫可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各部位,亦可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人的感染主要是食入了含活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如大马哈鱼、鳕鱼、大比目鱼、鲱鱼、鲭鱼等和海产软体动物如乌贼等而引起。虫体主要寄生于胃肠壁,患者发病急骤,酷似外科急腹症,常致临床误诊。

4 异尖线虫的致病

人体感染本虫后,轻者仅有胃肠不适,重者表现为在进食后数小时上腹部突发剧痛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纤维胃镜可见胃粘膜水肿、出血、糜烂、溃疡。晚期患者可见胃肠壁上有肿瘤样物,病理特点是以粘膜下层为中心,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脓肿或瘤样肿物,肿物内可见虫体断片、角皮或肠管等。除在胃肠外,虫体也可在腹腔、泌尿系统、皮下组织等处形成肿物。

5 异尖线虫的诊断

确诊本病主要依据从胃内检获幼虫。虫体多在胃大弯侧发现。用体外培养的幼虫分泌排泄物作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是本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

6 异尖线虫的流行与防治

在日本、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以及太平洋地区等20多个国家有本病病例报告。其中日本已报道人体病例14,000余例。主要是这些国家居民喜吃腌海鱼,或生拌海鱼片、鱼肝、鱼子或乌贼,由此获得感染,使本病成为一种海洋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尽管迄今尚未见有病例报告,但在国内市售海鱼中,发现鲐鱼、小黄鱼、带鱼等小型鱼体肌肉或器官组织内的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高达100%,感染度高达401条/尾鱼;从东海和黄海获得的30种鱼和两种软体动物发现带幼虫率为84%。可见在我国人群感染异尖线虫病的潜在危险性很大。

胃肠道异尖线虫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可用纤维胃镜检查并将虫体取出。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