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攻为补为治法术语。指通过攻邪的方法达到补虚的目的。《景岳全书·传忠录》:“或宜以攻为补,或宜以补为攻,而得其补泻于微甚可否之间,斯尽善矣。”病本属虚,但病之虚系因邪气侵凌正气,正气受损而致,且此时病情虽虚但尚可耐受攻邪,则宜用攻邪之法祛除邪气,邪去则正安,而虚证可以渐复,这就是以攻为补的治法。如《伤寒论》治少阴病因邪热亢盛而致津液严重亏损,用大承气汤急下存津,即属此法。
详见百科词条:以攻为补 [ 最后修订于2015/12/4 19:48:29 共187字 ]
有以攻为补作用的穴位如下:
- 腧穴
又以其浅层属阳,深层属阴。《难经·七十难》有“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的刺法。在治法上,《黄帝内经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和阴阳就是通过腧穴的阴阳分经和深浅,结合运用阴阳补泻手法来实现的。腧穴中,五输穴的阴、阳五行属性最为明确。《难经》论述了阴经和阳经的井、荥、输、经、合不同的五行属性,阴经井穴自“木”始,阳经井穴自“金”始,依次排列,并依此确立五行的生克关系、区分“...
- 眼
没有视网膜特有的细胞结构,因而落于该处的光线或视网膜像的组成部分,将不可能被感知,故称为盲点。两侧视神经乳头在视网膜内黄斑或中央凹中心的鼻侧约3mm处。但正常时由于用两眼看物,一侧盲点可以被对侧视觉补偿,人们并不觉察自己的视野中有一处无视觉感受的区域。盲点的存在可用专门设计的方法来证明。图9-5视网膜的主要细胞层次及其联系模式图图9-6哺乳动物光感受器细胞模式图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根据对视...
- 三阳
风、醒神苏厥、升阳固脱的作用,故以治疗督脉病、神志病及气虚下陷证为主。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手足少阳、足太阳三阳经,以及足厥阴经和督脉交会于此。本穴是治疗督脉病、神志病,以及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和风热上攻引起的头部疾患的要穴。督脉为“阳脉之海”,百会穴又位于头顶部,可升提阳气,且督脉起于胞中,经肛门部贯脊上行,足厥阴经筋结于阴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以及《黄帝内经灵枢·终始》“病在下者...
- 丹田
管:浅层有肋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肋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关元穴的功效与作用:关元穴具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的功效。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作用。关元穴位于脐中下3寸,当“肾间动气”之处,别名“丹田”,为保健要穴。关元穴邻近膀胱和胞官,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故可治疗妇科病、男...
- 气海
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气海穴的功效与作用:气海穴具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经的功效。气海穴有补气理气,益肾固精的作用。“气海”义为诸气汇聚之处,故有补气、调气之功,本穴位居下焦“丹田”部位,主要对肝、脾、肾三脏之气亏虚和真气不足所产生的气虚之证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主...
- 髓空
,落枕,腰腿疼痛,下肢瘫痪,中风后遗症,脊髓炎,腰扭伤,头痛,扁桃体炎,鼻炎,鼻出血等。悬钟穴具有疏调肝胆气机、通经活络、祛风止痛、补髓壮骨之功效,是传统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所致半身不遂的要穴之一,亦可用于中风昏迷复苏后遗留半身不遂后遗症的治疗。经常艾灸悬钟、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悬钟穴的别名:绝骨(《备急千金要方》),髓孔(《灸法图残卷》)。出处:《针灸甲乙经》:悬钟,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足三阳...
- 髓孔
,落枕,腰腿疼痛,下肢瘫痪,中风后遗症,脊髓炎,腰扭伤,头痛,扁桃体炎,鼻炎,鼻出血等。悬钟穴具有疏调肝胆气机、通经活络、祛风止痛、补髓壮骨之功效,是传统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所致半身不遂的要穴之一,亦可用于中风昏迷复苏后遗留半身不遂后遗症的治疗。经常艾灸悬钟、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悬钟穴的别名:绝骨(《备急千金要方》),髓孔(《灸法图残卷》)。出处:《针灸甲乙经》:悬钟,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足三阳...
- 下肓
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肋间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气海穴的功效与作用:气海穴具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经的功效。气海穴有补气理气,益肾固精的作用。“气海”义为诸气汇聚之处,故有补气、调气之功,本穴位居下焦“丹田”部位,主要对肝、脾、肾三脏之气亏虚和真气不足所产生的气虚之证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