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以补为攻为治法术语[1]。指通过补虚扶正以达到祛邪目的的治疗方法,见《景岳全书·传忠录》[1]。疾病出现邪实证名,但病邪之所以不能除去,系因正气虚衰不能驱邪外出,且病情又属正气不能耐受攻邪治法者,则宜补虚以扶助正气,正气得复则能驱邪外出,这就是以补为攻的治法[1]。如温病胃肠津液亏损,燥热内结而便秘不通,用增液汤增水行舟以除去肠中燥热所结,即属此法[1]。
3 参考资料
有以补为攻作用的穴位
- 三阳
疗督脉病、神志病,以及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和风热上攻引起的头部疾患的要穴。督脉为“阳脉之海”,百会穴...
- 子宫
灸5~15分钟。子宫穴的配伍:子宫配足三里,有培补中气,固摄胞宫的作用,主治子宫脱垂。子宫配三阴交...
- 三里
经活络,升降气机的作用。足三里有理脾胃、调气血、补虚乏、泻胃热、防病保健的作用。《内经·海论》:“...
- 肘尖
灸右肘,左右俱患,两肘皆灸,以三四十壮为期,更服补剂。一年灸一次,三灸其疮自除。如患三四年不愈者,...
- 维会
疗督脉病、神志病,以及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和风热上攻引起的头部疾患的要穴。督脉为“阳脉之海”,百会穴...
- 更多有以补为攻作用的穴位
有以补为攻作用的方剂
- 茯苓丸
法用量:每次5丸,用蜜汤送下,每日一次。稍加,以知为度。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引甄权方《妇...
- 羌活丸
、沙苑、白蒺藜各等分。功效:补壮筋骨。主治:老人风走注疼痛,并风气上攻下疰。用法用量:每服10丸,...
- 朱砂丸
》卷七十二方之朱砂丸主治妇人血海风冷,月水每来,攻刺脐腹疼痛,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用法用量:每服2...
- 木香丸
水白沫,醋心,痃癖气块,心腹胀满;男子肾脏风毒,攻刺四体,阳毒脚气,目昏头痛,心间呕逆,两胁坚满不...
- 黄连丸
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热毒攻眼,目珠子肿突出。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温...
- 更多有以补为攻作用的方剂
有以补为攻作用的中成药
- 麝香丸
1两(去皮),吴茱萸1两,木香1两。主治:积冷气攻心腹痛,四肢多冷,面色青黄,不欲饮食。用法用量:...
- 乌梅丸
再称定重量,用甲醇—盐酸(100:1)的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
- 当归丸
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功能与主治:活血补血,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来腹痛。用法与用量...
- 至宝丹
冰片各一分,金箔(半入药,半为衣)、银箔各五十片,牛黄五钱,安息香(以无灰酒搅澄飞过,滤去沙土,慢...
- 理中丸
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性状:本品为...
- 更多有以补为攻作用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以补为攻
- 《景岳全书》:[卷之二入集传忠录(中)]求本论(十六)
攻,而邪不能解,则又有不得不攻者,此处最难下手。但当察其能胜攻与不能胜攻,或宜以攻为补,或宜以补为攻...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黄胆大小总论合参
必用茵陈也。盖脾胃为湿热所伤,久之气血渐弱,必兼补养,如参术健脾,当归和血,秦艽散湿,使正气盛,邪...
- 《伤寒溯源集》:[卷之一太阳上编]中风证治第一
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主之。脉之阴阳有关以前为阳。关以后为阴者。盖寸口为阳。主乎上焦天气。尺...
- 《伤寒附翼》:[卷上]太阳方总论
太阳主表,故立方以发表为主,而发表中更兼治里,故种种不同。麻黄汤于发表中降气,桂枝汤于发表中滋阴,葛...
-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三·脾胃部]滞下
〔丹〕痢初得时,一二日间,以利为法,有热先退热。后重者,当利气,木香、槟榔。腹痛,用温散药,姜、桂...
- 更多古籍中的以补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