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村病毒科

目录

1 拼音

yě tián cūn bìng dú kē

2 英文参考

Nodaviridae

3 中文名称

野田村病毒科

4 英文名称

Nodaviridae

5 分类类型

6 分类

野田村病毒科

7 野田村病毒科成员

   
甲型野田村病毒属(Alphanodavirus)东方蜚蠊病毒(Black beetle virus)
布拉拉罗病毒(Boolarra virus)
羊舍病毒(Flock house virus)
野田村病毒(Nodamura virus)
帕里亚卡图病毒(Pariacato virus)
舞毒蛾病毒(Gypsy moth virus)
马纳瓦图病毒(Manawatu virus)
新西兰病毒(New Zealand virus)果蝇细胞系病毒(Drosophila line 1 virus)
乙型野田村病毒属(Betanodavirus)巴芬比目鱼神经坏死病毒(Barfin flound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红斑鲶鱼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条纹鲑鱼神经坏死病毒(Striped jack nervous necrosis  virus)
虎河豚神经坏死病毒(Tiger puff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大西洋鳕鱼神经坏死病毒(Atlantic cod nervous necrosis  virus)
大西洋比目鱼野田村病毒(Atlantic halibut nodavirus)
鲈鱼脑炎病毒(Dicentrarchus labrax encephalitis  virus)
龙趸比目鱼神经坏死病毒(Dragon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多脂比目鱼神经坏死病毒(Greasy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比目鱼神经坏死病毒(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大比目鱼神经坏死病毒(Halibut nervous necrosis  virus)
日本比目鱼神经坏死病毒(Japanese flound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晚期钙化脑炎病毒(Lates calcarifer encephalitis  virus)
马拉巴比目鱼神经坏死病毒(Malabaricus groud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海鲈神经坏死病毒(Seabass nervous necrosis virus)
石首鱼野田村病毒(Umbrina cirrosa nodavirus)

8 野田村病毒科基本特性

野田村病毒科病毒粒子无囊膜,近球形,等轴对称,直径30nm,电镜下看不到明显的表面结构,病毒空外壳很少看到。病毒基因组为两个分子的正链ssRNA,分子量分别为1.1×106和0.48×106,两个分子包裹在同一个粒子中,两个分子的5’端都具有帽子结构,3’端都缺少poly(A)尾。

野田村病毒科病毒粒子由180个蛋白亚单位组成。病毒的形态发生涉及一个病毒样原病毒粒子(proviron)的形成,原病毒粒子通过壳蛋白前体α(分子量44×103)的自动切割形成两个较小的蛋白,从而获得感染性,这两个较小蛋白分别称为β蛋白和γ蛋白,分子量分别为40×103和4×103。,这种成熟切割经常是不完全的,典型病毒粒子含有残留的未切割前体链,残留前提比例在10%到50%间变化。这种比例变化依据病毒种类不同而异,也可能由于病毒增殖和纯化的条件不同而变化。

野田村病毒科病毒在细胞质中复制,RNA合成对放线菌素D抗性。病毒感染细胞中含有3个单链RNA分子,分别为RNA1、RNA2和亚基因组RNA3,RNA3并不包装到病毒粒子中。RNA1分子量为1×106(3.1kb),编码112kDa的A蛋白,它可能是RNA聚合酶组分。RNA分子量为0.5×106(1.4kb),编码44kDa的壳蛋白前体。亚基因组RNA3分子量为0.15×106(389bp),编码10kDa的B蛋白,B蛋白可能在正链RNA的合成中起作用。用分离的RNA1感染细胞合成RNA1和RNA3,但不合成RNA2。RNA1和RNA2对病毒粒子的产生都是必需的,RNA2对RNA3的合成强烈抑制。不同RNA在感染细胞中的信使活性大小为,RNA3﹥RNA2﹥RNA1。如果病毒在低感染复数时不能传代,容易形成缺陷干扰颗粒。在对超感染产生抗性后,病毒在培养细胞上易发生持续性感染。

甲型野田村病毒都从昆虫中分离出来,乙型野田村病毒分离于脊椎动物,病毒可能没有显著的宿主专一性。在实验室,本科的大多数成员都能在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体内增殖,分离于蚊子的野田村病毒能在乳鼠中生长,但不能在果蝇培养细胞上生长。Flock house病毒原是从草地蛴螬(Costerlytra zealandica0幼虫中分离到,它能在烟草植物及果蝇培养细胞中扩增。东方蜚蠊病毒、Flock house病毒和野田村病毒都能在培养的果蝇细胞上形成噬斑。野田村病毒难以在细胞培养上扩增,但能在病毒RNA转化的转化培养细胞上增殖。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