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痈

目录

1 拼音

yā yōng

2 英文参考

abscess between finger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丫痈(abscess between fingers[1])为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九,是指生于手丫歧骨缝间的痈[1]。即手丫发[2]

手丫发出自《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又名手丫支、手背丫、手丫毒、丫痈、鸦叉、手丫疔、丫指毒。包括了手背丫及掌心丫[3]。即五指丫处 、结毒焮肿,除虎口外,皆同手丫发[3]

属手背部急性化脓性感染[4]

4 症状

初起形如芒刺,渐觉疼痛,若高肿红活,掀热溃速者为痈;若漫肿坚硬,无红无热,溃迟者为疽[4]

凡溃后筋骨露者难愈[4]

5 治疗

宜服活命饮加黄芩、黄连、山栀、桔梗、升麻;有表证者羌活散汗之;有里证者内疏黄连汤清之[4]

外用梧桐叶、紫花地丁各等分研细末调敷,或用柿根膏外敷[4]

6 关于痈

痈(abscess (disease)[4])为病名[5]。又称“外痈”。是指生长于皮肉之间,以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结块范围多在6~ 9cm大小,发病迅速,易肿、易溃、易敛,或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5]。见《五十二病方》。痈为急性化脓性疾患的总称[5]

痈是气血为毒邪壅塞而不通的意思,有“内痈”与“外痈”之分。内痈生在脏腑,外痈生在体表。由于发病部位不同,本病有许多名称,生于颈部的,称颈痈;生于腋下的,称腋痈;生于脐部的,称脐痈;生于胯腹的,称胯腹痈;生于委中穴的,称委中毒。

《黄帝内经灵枢·痈疽》云:“痈者,其上皮薄以泽。此其候也。……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

痈相当于西医的体表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详见痈条。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6.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0.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1.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7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