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牙龈溃烂为症状名[1]。指齿龈(牙床周围组织,包括上龈、下龈)破溃、糜烂、疼痛的表现[2][1] 。多由平素胃腑积热,复感风热之邪而致,也可由寒湿之气滞于经脉所致[1]。《诸病源候论》称“齿漏”,以后历代医书统称“牙疳”[1]。
参见齿漏、牙疳:
齿漏为病名[3]。《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风邪客于经脉,流滞齿根,使断肿脓汁出,愈而更发,谓之齿漏。”即牙漏[3]。
牙疳为病名[4]。以牙龈红肿,溃烂疼痛,流腐臭脓血为主症[4]。见《儒门事亲》卷五:“牙疳者,龋也。龋者,牙断腐烂也。”又据发病情况分为:风热牙疳、青腿牙疳、走马牙疳三种[4]。其中以风热牙疳较为多见;青腿牙疳因其下肢兼见青色肿块,故名;走马牙疳多发生在小儿,因发病急骤,故名走马,是一种较危重的急性口腔病,临床可见于急性溃疡性口炎,坏死性龈、口炎。治以清泄毒火为主,内服凉膈散加减;外用锡类散,时时敷涂[4]。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8.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23.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6.
治疗牙龈溃烂的方剂
- 独枣丹
块(入枣肉内烧存性,研末)。功能主治:麻疹后,牙龈溃烂,肉腐出血。用法用量:米泔煎汤,入盐少许,漱口...
- 七味地黄丸
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形体憔悴,寐中发热等症。肾水不足...
- 人中白散
再研极细。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小儿口疳、走马疳及牙龈腐烂黑臭者。用法用量:先用温汤漱口,每用少许吹患...
- 蝎附散
蝎梢7枚(不去毒)。主治:风蚛牙痛,肿痒动摇,牙龈溃烂,牙宣出血,口气。用法用量:先用竹杖刺动牙龈,...
- 铜青散
,铜青1分,麝香1字。主治:走马疳。口内生疮,牙龈溃烂,齿黑欲脱,或出血臭气。用法用量:干敷口角,及...
- 更多治疗牙龈溃烂的方剂
治疗牙龈溃烂的中成药
- 喉药散
:清咽利喉,消肿定痛。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溃烂,乳蛾,小儿热盛惊风。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
- 双料喉风散
痛,口腔糜烂,牙龈疼痛,鼻窦脓肿,耳内流脓,皮肤溃烂等。药理作用:实验研究:本方有抗炎、镇痛和较强的...
- 黄连清胃丸
胃通便。主治:口燥舌干,两腮焮肿,牙齿疼痛,齿根溃烂,口流热涎,烦渴饮冷,气息臭秽,头痛目赤,尿涩便...
- 华佗再造丸
期服用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口干、牙龈红肿、口腔溃烂、下肢无力、疲乏、大便干燥、小便赤色、阴囊湿疹等...
- 更多治疗牙龈溃烂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牙龈溃烂
-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蛆痘
肝热,有上窜,则为心热,此欲作搐也。疮已收靥,牙龈溃烂者,此肉疮未得平复也,勿作走马疳疮治之,疹后牙...
-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蛆痘
肝热,有上窜,则为心热,此欲作搐也。疮已收靥,牙龈溃烂者,此肉疮未得平复也,勿作走马疳疮治之,疹后牙...
-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七口齿兼咽喉科]齿病
治风牙痛,肿痒动摇,牙龈溃烂,宣露出血,口气等疾,悉能治之。地骨皮香白芷川升麻防风细辛川芎槐花当归本...
- 《普济方》:[卷六十八牙齿门]虫蚀牙齿
。用手指蝎附散(出澹氏方)治风牙疼。肿痒动摇。牙龈溃烂。宣出血。口气等疾。蝎梢〔一(三)枚不去毒〕附...
- 《医方集解》:[泻火之剂第十四]清胃散
上下牙痛,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其牙喜寒恶热;或牙龈溃烂,或牙宣出血,或唇口颊腮肿痛(足阳明胃脉循鼻外...
- 更多古籍中的牙龈溃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