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

目录

1 拼音

yāo zhuī chuān cì shù

2 英文参考

lumbar puncture

spinal puncture

3 操作名称

腰椎穿刺术

4 概述

腰椎穿刺术是肿瘤学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治疗技术。

5 适应证

腰椎穿刺术适用于:

1.了解脑脊液的性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外伤、感染和脑血管病。

2.行脑脊液动力试验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

3.向蛛网膜下腔注入空气,行气脑造影。

4.注入麻醉药,施行蛛网膜下腔神经根阻滞麻醉。

5.向蛛网膜下腔注入抗癌药或抗生素,起抗肿瘤、抗感染的作用。

6.对开颅、脊髓手术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通过腰椎穿刺适量放出脑脊液,可以预防粘连,减轻病情。

7.测定颅内压力。

6 禁忌证

1.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头水肿或有脑疝者,禁忌穿刺。

2.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者均禁忌穿刺。

3.腰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者禁忌穿刺。

4.颅内占位性病变,已有严重颅内压增高者或脑疝症象者禁忌穿刺。

5.脊柱结核、严重腰椎畸形、出血性疾病者禁忌穿刺。

6.颅底骨折或其它原因引起脑脊液漏者禁忌穿刺。

7 准备

1.器械准备

(1)治疗车上层放治疗盘、腰穿包、手套2副、口罩、帽子、消毒测压管,下层放中单或棉垫、消毒液及穿刺过程中用过的物品。

(2)消毒腰穿包(包括带针芯腰穿针、镊子、无菌瓶数个、棉球、纱布、5ml针管)。

(3)治疗盘中有2.5%碘酊,75%乙醇,2%普鲁卡因。

2.患儿准备  患儿侧卧,膝髋屈曲,双手抱头,充分低头弯腰。应由助手协助患儿,以取得最大程度的脊椎弯曲,充分暴露检查部位的椎间隙。

8 方法

1.体位 病人侧卧硬板床上,嘱其头部向前胸尽量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胸部,其目的是使棘突间隙增宽,以利穿刺。

2.穿刺点的选择 穿刺可在腰椎第3~4间隙进行(约在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必要时可选腰椎2~3或4~5间隙。4岁以下的儿童,因其脊髓下端止于2、3腰椎水平,故应选腰椎4~5棘突间隙做穿刺点,以防伤及脊髓。

2.常规消毒,用拇指固定第3腰椎棘突,沿棘突下方用1%普鲁卡因局麻,边进针边推药,深至韧带,用消毒纱布压迫,拔针后稍等片刻。

3.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在穿刺点皮肤处,右手持针由穿刺点刺入。穿刺时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持针,食指持于针芯柄上,针尖切面向上,穿刺方向与床面平行(即垂直于脊柱方向)。

4.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厘米,儿童为2~4厘米。如遇骨质可退出少许,更换方向再刺。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减小,有“落空感”,提示针尖已进入蛛网膜下腔。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脑脊液流出后,立即接上测压管测压并记录脑脊液压力数,即脑脊液的初压。正常情况下侧卧时的脑脊液压力为70~180毫米水柱或一分钟为40~50滴。

6.移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毫升,分送常规、生化、细胞学检套,必要时送细菌学及血清学检查。然后再接上测压管,测定脑脊液的终压。

7.若要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及阻塞的程度,可做动力试验。方法是: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压迫病员一侧颈静脉10秒钟。在正常情况下,脑脊液压力立即上升至原来的一倍左右,压力解除后,脑脊液压力在20秒钟内又降至原来的水平,称为该测动力试验阳性,提示蛛网膜下腔通畅。如果压迫一侧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不上升,称为动力试验阴性,提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压迫后又缓慢下降或不下降,则该侧动力试验阴性,表示该侧有不完全性阻塞(如小脑窝内肿瘤或横窦内血栓形成)。脑出血的病人或颅内压增高明显的病人不做此试验。

8.蛛网膜下腔给药 最常用的药物是甲氨喋呤(MTX),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和脑膜白血病的化疗。

(1)药物剂量及用法:一般是MTX 0.25~0.5mg/kg/次或12mg/m2/次(极量20mg)鞘内注射,每周两次,直至症状缓解。其后再于6~8周间以同药同剂量鞘内注射以防止复发。

(2)具体操作方法:放出脑脊液约5~10毫升(注意放出量与注药量相同),将用生理盐水(约5~10毫升)稀释后的甲氨喋呤药液缓缓注入鞘膜腔。

9.手术结束,重新插入针芯,再一并拔出穿刺针,盖上消毒纱布后用胶布固定。

10.嘱患者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出现腰穿后头痛等症状。

9 注意事项

1.在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面色等情况。一旦出现瞳孔散大、意识不清,呼吸深慢或病理呼吸等症象时,说明有脑疝形成,应立即停止放液,并向椎管内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10~20毫升,或者静脉快速注入20%甘露醇250毫升,并采取其它相应的抢救措施。

2.针头刺入皮下组织后要缓慢进针,以免用力过猛损伤马尾神经或血管,以致产生下肢疼痛或使脑脊液中混入血液影响结果的判断。

3.鞘内注药时,应先放出等量的脑脊液,然后再注入药物。

4.穿刺针要细,脑脊液采取量要少于10毫升,以免引起腰穿后疼痛。

5.如采取脑脊液过程中发现流出鲜红色血液而持续不断时,可能是蛛网膜下腔继发性出血,患者多有脑血管疾病。此时应停止操作并做相应的处理。

6.当患儿有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若病情需要,应先用脱水剂,降颅压后再穿刺,并且患儿放脑脊液时应用部分针芯堵在针口上,以减慢滴出速度,以防发生脑疝。

7.由于患儿年龄和胖瘦的不同,达到脊髓腔的深度也不同,对瘦小者穿刺时应多加小心,刺入后徐缓前进,以免进入过深引起出血。

8.新生儿可用普通注射针头进行腰穿,较用常规腰穿针容易。

9.术后患儿至少平卧4~6h。有颅内高压的患儿,腰穿后平卧时间可适当延长。

10.穿刺部位皮肤有化脓性感染者,禁忌穿刺,以免引起感染。

11.穿刺应在硬板床上进行。

12.穿刺时如发现患儿呼吸、脉搏、面色突然异常,应停止操作,并进行抢救。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