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性口炎

目录

1 拼音

yào wù guò mǐn xìng kǒu yán

2 概述

药物过敏性口炎又称药物变态反应性口炎(drug allergy stomatitis)。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局部应用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超敏反应[1]。常见的药物主要有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安眠镇静药等[1]

药物过敏性口炎与接触性口炎是指过敏体质的机体通过接触(含漱、涂布、撒敷)、口服、注射等不同途径接触变应原后所产生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同属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均有明确的药物应用史。粘膜和皮肤损害统称为“药疹”,最常见的是单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疱,单个水疱以舌背正中部位好发,水疱破裂后,即形成糜烂或溃疡面,呈圆形或类圆形,界限清楚。皮肤损害常为水肿性紫红色斑,椭圆形、圆形,大小不等,边界清楚,也可为丘疹、水疱,或在红斑上出现水疱。口唇、生殖器、手足背、躯干也是药疹的好发部位。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皮肤粘膜可同时累及,若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易皱裂、糜烂、产生痛感。药疹再次发作时,损害往往出现于比较固定的位置,故又称为固定性药疹。严重者还可发生全身广泛性大疱,并累及体窍粘膜与内脏,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还可表现为剥脱性皮炎等变态反应等。

3 疾病分类

口腔科

4 药物过敏性口炎的病因

过敏体质接触(含漱、涂布、撒敷)、口服、注射等不同途径接触变应原。

5 药物过敏性口炎的临床表现

药物过敏性口炎(药物性口炎)属Ⅰ型变态反应,也可能是混合型。致敏药物多由磺胺类、解热止痛剂(水杨酸类、氨基比林等)、抗生素、巴比妥类等引起。患者用药后有一定潜伏期,潜伏期可长可短,可在24h内发病,甚至几分钟发病。主要病损为红斑、水肿和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或溃疡面,自觉胀痛。有的患者病损仅出现在口腔,有的患者生殖器出现红斑、水疱和糜烂面,眼有结合膜炎,皮肤有小红斑、丘疹和水疱,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或表皮坏死松解症。

另一种药物过敏表现为固定性药疹,每次发病多在同一部位,惯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周及四肢,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中央可起大疱、愈后留有色素沉着。局部有灼热。痒感。

药物过敏性口炎发病急,药物引起变态反应有一定的潜伏期,由初次24~48小时发作,反复发作缩短至数小时或数分钟[1]。口腔黏膜出现大疱,破溃后形成大面积糜烂面,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假膜形成[1]。停用可疑药物后病损可愈合[1]

6 药物过敏性口炎的诊断

询问药物过敏史及服药史,检查口腔粘膜糜烂部位、范围、形状,表面有无假膜形成。若为苔藓样药疹者,应注意局部有无刺激物,如牙齿的充填物等。

1.发病前有用药史,发病与用药有明显的因果关系[1]

2.发病急,药物引起变态反应有一定的潜伏期,由初次24~48小时发作,反复发作缩短至数小时或数分钟[1]

3.口腔黏膜出现大疱,破溃后形成大面积糜烂面,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假膜形成。停用可疑药物后病损可愈合[1]

7 药物过敏性口炎的治疗方案

治疗首先应避开抗原物质,即过敏原。尽量找出可疑的致敏药物,同时立即停用[1]。停用、停食可疑致敏的药物。多饮水,以加速致敏物的排出。与致敏药物结构相似的药物也禁止应用[1]。服用抗组胺药,可选扑尔敏4mg,口服每日3次;吡咯醇胺2mg,口服每日2次,或吡咯醇胺2mg,肌注,每日2 次;可用肾上腺素(1mg/支)0.25~0.5mg,皮下注射;可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mg/支)0.2~0.4mg与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可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药物,口服强的松、地塞米松、倍它米松;重症者用氢可化的松200~4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还可用10%葡萄糖酸钙加抗坏血酸0.5~1.0g,缓慢静注,每日1次。中药可服用过敏煎(柴胡、防风、五味子、乌梅、甘草);或消风散、清营汤加减。局部可考虑涂炉甘石水粉。

7.1 全身抗组胺药

(1)氯苯那敏:4~8mg,一日3次口服[1]

应用氯苯那敏时应注意其不良反应以及禁忌证:嗜睡、疲劳、乏力,用药期间不得驾驶车辆或操作危险的机器[1]。膀胱颈部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消化性溃疡所致的幽门狭窄、心血管疾病、青光眼、高血压、高血压危象、甲亢、前列腺肥大的患者体征明显时慎用[1]。下呼吸道感染以及哮喘患者禁用[1]

(2)赛庚啶:4mg,一日3次口服[1]

不良反应有嗜睡、口干、乏力、头昏、食欲增强等,高空作业者、驾驶员应慎用[1]

(3)苯海拉明:25~50mg,一日2~3次[1]

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晕、恶心;过敏或对乙醇胺类药物过敏者、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1]

(4)异丙嗪:12.5~25mg,一日3次口服[1]

不良反应:嗜睡、口干,因此高空作业者、驾驶员、运动员禁用[1]

不应与哌替啶、阿托品合用[1]

(5)氯雷他定:10mg,一日1次口服[1]

不良反应:乏力、头痛、嗜睡、口干、胃肠道不适以及皮疹等[1]

7.2 局部用药

对症治疗,消炎止痛,促进愈合[1]。如金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利多卡因溶液、氯己定溶液等局部应用[1]

8 药物过敏性口炎的预防

慎用安眠药、磺胺药、青霉素、阿司匹林、安替比林、去痛片等。

应当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证,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避免出现过敏反应[1]

注意:

1、凡是首次使用的药物最好单独服用以便于明确是否引起过敏。

2、以上所述的几种药物,每次使用都要注意有无过敏现象。

3、因治疗需要多种药物同时服用时,一旦发生药物过敏,不知是哪种药物时,处理方法是停服所有的药物。如果病情不允许全部药物停止服用时,应将最近开始服用的药物首先停服。

9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6-31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