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病

目录

1 拼音

yāo tòng bìng

2 英文参考

lumbag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umbag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腰痛病(lumbago[1][2])为症状名[3]。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3][3]。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现代医学中的各种脊椎炎、腰椎间盘脱出、脊椎肿瘤、增生性脊柱炎纤维织炎、腰部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风湿及类风湿病及肾下垂、肾盂肾炎、肾周围组织炎、肾囊积水、肾结核、肾结石和盆腔疾病等,凡出现腰痛者,均属本症范畴[4][4]

4 腰痛病的病因病机

多由外感、外伤、劳累、肾虚等引起腰部经气阻滞或经脉失养所致[4]

腰为肾之外候,诸脉多贯于肾而络于腰背[4]。腰痛与肾及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病损相关。故凡年高、病久,劳倦过度,情志所伤,房室不节而使脏气虚衰;或因感邪、外伤而使腰部经脉不利,气血不畅等,皆可导致腰痛[4]。《济生方·腰痛》:“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审如是说,则知肾系于腰,因嗜欲过度,劳伤肾经,肾脏既虚,喜怒忧思,风寒湿毒,得以伤之,遂致腰痛。又有坠下闪肭气凝血滞,亦致腰痛。”

寒湿腰痛:多由感受风寒或久居寒冷湿地,涉水冒寒,风寒水湿之邪浸渍经络,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发为腰痛。

腰肌劳损:多因劳累过度,闪挫跌仆,经筋络脉受损,或因各种原因引起体位不正,致气滞血瘀,脉络受阻,发生腰痛。

肾虚腰痛: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衰,或房劳伤肾,精气耗损,肾气虚惫,发为腰痛。

脊柱外周肌肉群是带动骨关节运动的动力源,是加强骨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其体位关系易受外力作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故外伤、炎症常为腰痛的直接致病因素,如姿势不当、重力、暴力直接作用腰部,引起脊柱小关节周围韧带撕裂、关节损伤而产生腰痛。

5 腰痛病的症状

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4]

《内经》论述此证,常兼见“转摇不能”、“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等症,而痛的部位则可“痛引脊内廉”、引项背,引膺及腰以下部位(如“腰脽痛”等);腰痛的性质,则有“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痛如小锤居其中”、“腰中如张弓弩弦”(胀痛)等不同。

临床常见的腰痛类型有寒湿腰痛、劳损腰痛、肾虚腰痛及急性扭伤腰痛等。寒湿者,腰部重痛,得热痛减,发作与寒冷阴雨气候有关[4]。劳损者,多有陈伤宿疾史,劳累痛剧,腰部强直酸痛[4]。肾虚者,腰痛隐隐,绵绵不已,病程日久,伴肾虚等症状[4]。急性扭伤者,腰部突然剧烈疼痛,转侧俯仰不能[4]

6 腰痛病的辨证分型

《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辨其所因而治之。”

6.1 腰痛·风湿证

腰痛·风湿证(lumbago with wind-damp syndrome[4])为病证名[5]。又称风湿腰痛,是指感受风湿,以腰背重痛,转侧不利; 或发热恶寒,自汗身重; 或浮肿,脉浮涩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5]。见《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

6.1.1 病因病机

多因风湿乘袭,留滞经络所致[5]

6.1.2 症状

症见腰背重痛,转侧不利;或见发热恶寒,自汗身重;或见浮肿,脉多浮涩[5]

6.1.3 治疗

治宜祛风化湿。可用羌活败毒散、独活秦艽汤、五加皮汤等方[5]。本证可见于肌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类风湿性脊椎炎等病[5]

6.2 腰痛·风寒证

(lumbago with wind-cold syndrome[5])为病证名[6]。又称风寒腰痛,是指感受风寒,以腰痛拘急,或连脊背,或引腰膝,或见寒热,腰间觉冷,得温痛减,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6]。见《东医宝鉴·外形篇》。

6.2.1 病因及症状

《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凡腰痛病有五……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痛。”

因风寒着腰所致的腰痛拘急,或连脊背,或引脚膝,或见寒热,腰间觉冷,得温痛减,脉浮而紧[6]

6.2.2 治疗

治宜疏散风寒[6]。可用二柴胡饮、五积散、加味龙虎散等方[6]

本证可见于纤维组织炎、增殖性脊椎炎、类风湿性脊椎炎、腰肌劳损等病[6]

6.3 腰痛·风热证

腰痛·风热证(lumbago with wind-heat syndrome[6])为病证名[6]。又称风热腰痛,是指感受风热,以腰痛而热,小便热赤,或身热微汗,口干而渴,咽喉红肿,舌边有红刺,苔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6]。腰痛之一[6]。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

6.3.1 病因病机

因风热之邪侵袭肾经所致[6]

6.3.2 症状

症见腰痛强急,牵连脚膝,口渴便秘,脉洪数[6]

6.3.3 治疗

治宜祛风清热。可用败毒散,或大、小柴胡汤等方[6]

6.4 腰痛·湿痰证

腰痛·湿痰证(lumbago with damp-phlegm syndrome[6])为病证名[7]。又称湿痰腰痛,是指感受湿痰,以腰部冷痛沉重,牵引背胁,阴雨为甚,或见便泄,苔白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7]。腰痛之一[7]。又称痰注腰痛[7]

6.4.1 病因病机

《症因脉治·内伤腰痛》:“脾湿不运,水饮凝结,则为痰注腰痛。”

6.4.2 症状

症见腰间重滞,牵引背脊,一块冷痛,得寒更甚,得热稍减,或兼见大便泄泻,或见腰间肿而按之濡软不痛,皮色不变,脉滑或沉伏[8]

6.4.3 治疗

治宜涤痰化湿[8]。可选用南星二陈汤、导痰汤、龟樗丸、控涎丹等方[8]。兼虚者,可并用六君子汤、八味丸[8]

6.5 腰痛·寒湿证

腰痛·寒湿证(lumbago with cold-damp syndrome[8])为病证名[9]。又称寒湿腰痛,是指感受寒湿邪气,以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体倦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舌淡体大,苔白腻而润,脉象沉紧或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9]。腰痛之一[9]。见《丹溪心法·腰痛》。又名湿冷腰痛[9]

6.5.1 病因病机

因寒湿着腰伤肾所致[9]

6.5.2 症状及治疗

《医学入门》卷五:“久处卑湿,雨露浸淫,为湿所着,腰重如石,冷如水,喜热物熨。不渴便利,饮食如故,肾着汤加附子;停水沉重,小便不利,五积散、渗湿汤。”

也可用术附汤、五积散、独活苍术汤等方[9]。外治用摩腰丹[9]

6.6 腰痛·湿热蕴结证

腰痛·湿热蕴结证(lumbago with syndrome of accumulation and binding of damp-heat[9])为病证名[9]。又称湿热腰痛,是指感受湿热,以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9]。腰痛之一[9]。见《丹溪心法·腰痛》。

6.6.1 病因病机

因感受时令湿热,或因饮食厚味,内蕴湿热所致[9]

6.6.2 症状

《症因脉治》卷一:“湿热腰痛之症,内热烦热,自汗口渴,二便赤涩,酸痛沉重。”并有腰间热,或肢节红肿,苔黄,脉数等[9]

6.6.3 治疗

治宜清热利湿[9]。方用加味二妙散、大分清饮、柴独苍术汤等[9]。兼虚者,宜七味苍柏散[9]。本证可见于类风湿性脊椎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盂肾炎、肾周围炎等病[9]

6.7 腰痛·脾湿证

腰痛·脾湿证(lumbago with spleen damp syndrome[9])又称脾湿腰痛,是指湿邪侵袭,以腰痛重滞,面色晄白,纳食不馨,或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滑或濡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9]

6.8 腰痛·肝气郁结证

腰痛·肝气郁结证(lumbago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9])又称肝郁腰痛,是指肝气郁滞,以腰痛连胁腹胀满,似有气走注,忽聚忽散,不能久立行走,舌偏红,苔薄,脉弦细或沉弦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9]

6.9 腰痛·瘀血证

腰痛·瘀血证(lumbago with static blood syndrome[9])为病证名[10]。又称瘀血腰痛,是指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以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暗青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10]。腰痛病的一种[10]。见《丹溪心法》卷四。又称沥血腰痛[10]

6.9.1 病因病机

多因闪挫跌仆、或腰痛经久,瘀血凝积所致[10]

6.9.2 症状

症见痛有定处,如锥刺状,日轻夜重,或腰痛而便黑,小便赤黄或黯红,脉涩[10]

6.9.3 治疗

治宜活血化瘀为主[10]。用补阴丸加桃仁、红花,或桃仁承气汤、川芎肉桂汤(李东垣方:羌活、肉桂、川芎、柴胡、当归梢、苍术、炙甘草、神曲、独活、防己、防风、桃仁)等并可配合针灸、拔火罐治之[10]

6.10 腰痛·肾虚证

腰痛·肾虚证(lumbago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10])为病证名[11]。又称肾虚腰痛,是指肾气亏虚,以腰痛酸软,喜按喜揉,腰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则少腹拘急,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 偏阴虚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11]。腰痛之一[11]。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又称肾经腰痛[11]

6.10.1 病因及症状

因房室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肾脏精气所致[11]

《金匮翼·腰痛》:“肾虚腰痛者,精气不足,足少阴气衰也。……其症形羸气少,行立不支,而卧息少可。无甚大痛,而悠悠戚戚,屡发不已。”

6.10.2 分类

有阳虚与阴虚之不同[11]

肾阳虚者,症见腰间冷痛,手足不温,面色苍白,便溏溺清,舌淡,脉沉细或虚软无力[11]。治宜温阳补肾[11]。可用八味丸、二至丸、右归丸、补髓丹等方[11]

肾阴虚者,症见腰痛绵绵,面色黧黑,头晕耳鸣,咽干口燥[11]。阴虚而火旺者,更见面红升火,内热心烦,小便黄赤,舌质红,脉细数或洪而无力[11]。治宜滋阴补肾[11]。可用左归丸、当归地黄饮、大补阴丸等方[11]

本证可见于慢性肾炎、肾下垂、腰肌劳损、脊椎结核等病[11]

7 腰痛的治疗

大抵外邪、外伤所致者,以急性腰痛居多,治以祛邪疏通为主;内伤虚损以慢性腰痛多见,治以补肾强筋为主[11]

针灸治疗腰痛有较好效果,但因脊椎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平时常用双手掌根揉擦腰部,早晚各1次,每次10min,可减轻和防止腰痛发作。

本处主要讨论寒湿腰痛、腰肌劳损、肾虚腰痛的针灸治疗,其他腰痛可参照治疗。

7.1 刺灸法

取肾俞、大肠俞、委中、夹脊穴、阿是穴等穴为主[11]。寒湿腰痛加关元俞、大肠俞;劳损腰痛加次髎、膈俞;肾虚腰痛加志室、命门、太溪;急性扭伤腰痛加人中、腰痛穴,委中放血[11]

治则 除湿散寒,补益肾气,通经止痛

处方 肾俞 腰眼 委中

方义 腰为肾之府,肾俞乃肾经经气转输之处,取之补益肾气,灸之可祛湿散寒;腰眼疏理局部筋脉,通经止痛;委中通调足太阳经气,通络活血止痛。

随证配穴 寒湿重—腰阳关,血瘀—水沟,肾虚—命门、三阴交。

操作 毫针刺,根据病情虚实酌情补泻或平补平泻,或加艾灸,或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7.2 耳针法

选穴 腰骶椎 肾 神门

方法 毫针刺患侧耳穴,针刺后嘱患者活动腰部,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亦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7.3 穴位注射法

选穴 以痛点为主。

方法 地塞米松5ml和普鲁卡因2ml混合液,严格消毒后刺入痛点,无回血后推药液,每次每穴注射0.5~1ml,每日或隔日1次。

7.4 刺络拔罐

选择压痛点为主,用皮肤针重叩出血,加拔火罐[11]。适用于寒湿、劳损及急性扭伤腰痛[11]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45.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4.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6.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7.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9.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64.
  9. ^ [9]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02.
  10. ^ [10]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8.
  11. ^ [1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