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

目录

1 拼音

yāo tòng

2 英文参考

lumbag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umbago[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backache[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 概述

腰痛:1.病证名;2.经外奇穴名。

4 病证名·腰痛

腰痛(lumbago[1][2])为病证名。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又名腰脊痛(出《黄帝内经素问·标本病传论》)。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2][2]。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3]。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4]。腰痛多由外感、外伤、劳累、肾虚等引起腰部经气阻滞或经脉失养所致[5]。可见于任何年龄,是很多病证的常见症状之一[5]

腰痛一证,外感内伤皆可产生,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因此治疗时除散寒行湿,清利湿热,活血祛瘀,舒筋活络外,多配补肾强腰的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5]。据临床所见,上述各型单发的少,兼见的多,腰痛日久,虚实夹杂,用药尚需互参[5]。治疗本病,除内治外,尚可配合针灸、按摩、理疗、拔火罐、膏贴、药物熏洗等方法,取综合治疗,疗效较好[5]。针灸治疗本病证有较好疗效。因脊椎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西医的各种脊椎炎、腰椎间盘脱出、脊椎肿瘤、增生性脊柱炎纤维织炎、腰部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病变、肌肉风湿病及类风湿病及肾下垂、肾盂肾炎、肾周围组织炎、肾囊积水、肾结核、肾结石和盆腔疾病等,凡出现腰痛者,均属中医腰痛范畴[5][6][6]

4.1 古人论述

腰痛一证,外感内伤均有,古代文献,早有论述。《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了肾虚腰痛的特点。《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篇》根据经络,阐述了足三阴,足三阳以及奇经八脉为病所出现的腰痛病证,并介绍了相应的针灸疗法。《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载有“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是为寒湿内侵所致。《诸病源候论》和《圣济总录》,认为腰痛原因和少阴阳虚,风寒着于腰部,劳役伤肾,坠堕伤腰及寝卧湿地五种情况有关。《丹溪心法·腰痛》篇指出“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七松岩集·腰痛》篇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浸,闪肭锉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而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对腰痛常见的病因和分型作了概括。至于治疗,《证治汇补·腰痛》篇指出:“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这种分清标本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对临床很有指导意义。[6]

4.2 腰痛的病因病机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腰为肾之外候,诸脉多贯于肾而络于腰背。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乎肾虚,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粘滞,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内外二因,相互影响,如《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说明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出现腰痛。凡年高、病久,劳倦过度,情志所伤,房室不节而使脏气虚衰;或因感邪、外伤而使腰部经脉不利,气血不畅等,皆可导致腰痛。至于劳力扭伤,则和瘀血有关,临床上亦不少见。[6][6]

《济生方·腰痛》:“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审如是说,则知肾系于腰,因嗜欲过度,劳伤肾经,肾脏既虚,喜怒忧思,风寒湿毒,得以伤之,遂致腰痛。又有坠下闪肭气凝血滞,亦致腰痛。”

4.2.1 感受寒湿

由于久居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劳汗当风,衣着湿冷,都可感受寒湿之邪。寒邪凝滞收引,湿邪粘聚不化,致腰腿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腰痛[6]。《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

4.2.2 感受湿热

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转为湿热。人感此邪,阻遏经脉,引起腰痛。[6]

4.2.3 气滞血瘀

跌仆外伤,损伤经脉气血,或因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导致经络气血阴滞不通,均可使瘀血留着腰部而发生疼痛。[6]

4.2.4 肾亏体虚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景岳全书·腰痛》篇强调肾虚腰痛的多发性,认为“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但察其既无表邪,又无湿热,而或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酒色斫伤,或七情忧郁所致者,则悉属真阴虚证”。[6]

4.3 腰痛的症状

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6]

《黄帝内经素问》论述此证,常兼见“转摇不能”、“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等症,而痛的部位则可“痛引脊内廉”、引项背,引膺及腰以下部位(如“腰脽痛”等);腰痛的性质,则有“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痛如小锤居其中”、“腰中如张弓弩弦”(胀痛)等不同。

临床常见的腰痛类型有寒湿腰痛、劳损腰痛、肾虚腰痛及急性扭伤腰痛等。寒湿者,腰部重痛,得热痛减,发作与寒冷阴雨气候有关[6]。劳损者,多有陈伤宿疾史,劳累痛剧,腰部强直酸痛[6]。肾虚者,腰痛隐隐,绵绵不已,病程日久,伴肾虚等症状[6]。急性扭伤者,腰部突然剧烈疼痛,转侧俯仰不能[6]

4.4 腰痛的辨证治疗

腰痛辨证,首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正如《景岳全书·腰痛》篇所说:“盖此证有表里虚实寒热之异,知斯六者,庶乎尽矣,而治之亦无难也。”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施治。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然客邪久羁,损伤肾气,则成实中夹虚证;肾气久亏,卫阳不足,新感淫邪,亦形成虚中夹实证,医者当细审邪正主次轻重,标本兼顾,方为合拍。其有气滞血瘀者,证多实中夹虚,治当活血行瘀,理气通络为主,善后还须调摄肾气,方能巩固疗效。[6]

《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辨其所因而治之。”

4.4.1 寒湿腰痛

腰痛·寒湿证(lumbago with cold-damp syndrome[6])为病证名[7]。又称寒湿腰痛(见《丹溪心法·腰痛》)、湿冷腰痛(《金匮翼·腰痛》)。是指感受寒湿邪气,以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体倦乏力,或肢末欠温,食少腹胀,舌淡体大,苔白腻而润,脉象沉紧或沉迟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7]

4.4.1.1 病因病机

寒湿腰痛多因劳力汗出之后,衣着湿冷,当风受寒,或久卧湿地,遭雨涉水,寒湿之邪客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于腰部所致[7]

4.4.1.2 寒湿腰痛的症状

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活动不便,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转侧不利,或痛连骶、臀、股、腘,疼痛时轻时重,静卧痛不减,每遇天寒阴雨则加重,痛处喜温恶寒,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而迟缓。[7][7][8][8]

4.4.1.3 证候分析

寒湿邪气侵袭腰部,筋脉拘急,气血阻滞不通:风寒湿邪为患,侵袭腰部,痹阻经络,因寒性收引,湿性凝滞,故见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酸麻,或拘急不可俯仰。腰部经脉为风寒之邪阻滞,故见痛连骶、臀、股、腘。湿为阴邪,得阳运始化,静卧则湿邪更易停滞,故虽卧疼痛不减。阴雨寒冷天气则寒湿更甚,故疼痛加剧。苔白腻、脉沉而迟缓,为寒湿停聚之象。[8][8][8]

4.4.1.4 寒湿腰痛的方药治疗
4.4.1.4.1 治法

散寒行湿,温经通络[8]

4.4.1.4.2 方药

《医学入门》卷五:“久处卑湿,雨露浸淫,为湿所着,腰重如石,冷如水,喜热物熨。不渴便利,饮食如故,肾着汤加附子;停水沉重,小便不利,五积散、渗湿汤。”

寒湿腰痛可用术附汤、五积散、独活苍术汤等方[8]

寒湿腰痛可用甘姜苓术汤加味[备注]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方论》):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治疗。本方又名肾着汤,以干姜、甘草散寒煖中;茯苓、白术、健脾渗湿。脾主肌肉,司运化水湿,脾阳不振,则寒湿留着腰部肌肉,故用煖土胜湿法,使寒去湿化,则诸证自解。临证应用,可加桂枝、牛膝以温经通络,或加杜仲、桑寄生、续断,以兼补肾壮腰。若寒邪偏胜,则冷痛为主,拘急不舒,可加附片,以温肾祛寒。若湿邪偏胜,则痛而沉重为著,苔厚腻,可加苍术,以燥湿散邪。若腰痛左右不定,牵引两足,或连肩背,或关节游痛,是兼有风邪,宜肾着汤[备注]肾着汤又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要略方论》):甘草、白术、干姜、茯苓合独活寄生汤[备注]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甘草、桂心加减,以祛风活络,补益肝肾。[8]

寒湿之邪,易伤阳气,若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势必伤及肾阳,兼见腰膝酸软,脉沉无力等症,治当散寒行湿为主,兼补肾阳,酌加菟丝子、破故纸,以助温阳散寒。[8]

4.4.1.4.3 外用药

外治可用摩腰丹[8]

4.4.1.4.4 熨法辅助

在内服药物的基础上,尚可配合熨法治疗寒湿腰痛,以肉桂、吴萸、葱头、花椒,上五味捣匀,炒热,以绢帕裹包熨痛处,冷则再炒熨之,外用阿魏膏[备注]阿魏膏(《景岳全书》):羌活、独活、玄参、官桂、赤芍、穿山甲、苏合油、生地、豭鼠矢、大黄、白芷、天麻、红花、麝香、土木鳖、黄丹、芒硝、阿魏、乳香、没药贴之。[8]

4.4.1.5 寒湿腰痛的饮食疗法
4.4.1.5.1 治法

散寒除湿,温经通络[8]

4.4.1.5.2 推荐食材

寒湿腰痛患者建议食用干姜、丁香、橘红、茯苓、肉桂、杜仲、大茴香、花椒、草果、羊肉、狗肉等[8]

4.4.1.5.3 推荐食疗方

[8]

1.白香汤:白芷15~30g,小茴香l5~30g,干姜15g,肉桂5~1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食用煎煮后的汁液。

2.陈香肉粥:陈皮15g,花椒15g,丁香10g,益智仁15~30g,羊肉150g,将羊肉以外的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羊肉粥食用。

3.桂枸茶:肉桂5~10g,桐杞子15~30g,泡水代茶饮。

4.4.1.6 寒湿腰痛的针灸治疗
4.4.1.6.1 方一

[8]

治法:祛除寒湿,温阳止痛。

选穴: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取阿是穴、委中、肾俞、腰阳关、风府穴。局部阿是穴配委中疏通足太阳经气。肾俞、腰阳关、风府助阳散寒化湿,使寒湿得祛,气血畅行。

随证配穴:恶寒发热者,加大椎、合谷。

刺灸方法:针灸并用,或加拔火罐。

4.4.1.6.2 方二

取肾俞、大肠俞、委中、夹脊穴、阿是穴等穴为主[8]。寒湿腰痛加关元俞、大肠俞[8]

4.4.1.6.3 方三

处方:肾俞、腰眼、委中。腰为肾之府,肾俞乃肾经经气转输之处,取之补益肾气,灸之可祛湿散寒;腰眼疏理局部筋脉,通经止痛;委中通调足太阳经气,通络活血止痛。

随证配穴:寒湿重—腰阳关。

操作:毫针刺,根据病情虚实酌情补泻或平补平泻,或加艾灸,或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4.4.1.7 寒湿腰痛的艾灸疗法

[9]

选穴:腰阳关、关元、肾俞、志室、委中

灸法:艾炷隔姜灸,用黄豆大艾炷,每穴5~7壮,灸至局部灼热红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疗程,亦可在天气变化时保健灸。

4.4.2 湿热腰痛

腰痛·湿热蕴结证(lumbago with syndrome of accumulation and binding of damp-heat[9])又称湿热腰痛[9]。腰痛之一[10]。是指感受湿热,以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减,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10]

4.4.2.1 湿热腰痛的症状

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或活动后或可减轻,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10][10][10]

《症因脉治》卷一:“湿热腰痛之症,内热烦热,自汗口渴,二便赤涩,酸痛沉重。”

4.4.2.2 证候分析

湿热邪气侵袭腰部,筋脉拘急,气血阻滞:湿热壅于腰部,筋脉弛缓,经气不通,故腰部弛痛而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热重湿增,故疼痛加重,活动后气机稍有舒展,湿滞得减,故痛或可减轻。湿热下注膀胱,故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均为湿热之象。[10][10]

4.4.2.3 治法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10][10]

4.4.2.4 湿热腰痛的方药治疗

腰痛·湿热蕴结证可用加味二妙散、大分清饮、柴独苍术汤等治疗[10]。兼虚者,宜用七味苍柏散[10]

腰痛·湿热蕴结证可用四妙丸[备注]四妙丸(《成方便读》):苍术、黄柏、牛膝、苡仁加减治疗。方中苍术苦温燥湿;黄柏苦寒清下焦之热;配薏苡仁清利湿热;再以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腰膝,四药合用,则湿热下清,而腰筋强壮,疼痛可愈。临证应用可酌加木瓜、络石藤,以加强舒筋通络止痛之功。若舌质红、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则是热象偏重,可酌加栀子、泽泻、木通以助清利湿热。湿热之邪,蕴蓄日久,或热象偏重,亦能耗伤阴津,兼见腰酸咽干、手足心热,治当清利湿热为主,佐以滋补肾阴,但要注意选用滋阴而不恋湿的药物,如女贞子、旱莲草等。[10]

4.4.2.5 湿热腰痛的饮食疗法
4.4.2.5.1 推荐食材

腰痛·湿热蕴结证患者建议食用茯苓、木瓜、栀子、薏苡仁、赤小豆、金银花、蒲公英等[10]

4.4.2.5.2 推荐食疗方

[10]

1.薏豆苓汤:薏苡仁50~100g,赤小豆30~60g,茯苓50~10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食用煎煮后的汁液。

2.苓瓜粥:茯苓10~30g,木瓜50~100g,蒲公英15~30g,先将茯苓和蒲公英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再用煎煮后的汁液煮大米粥,在大米粥煮熟前10分钟放入木瓜,食粥。

3.英花茶:金银花10g,蒲公英10g,木瓜10g,泡水代茶饮。

4.4.3 瘀血腰痛

腰痛·瘀血证(lumbago with static blood syndrome[10])又称沥血腰痛(《证治要诀·诸痛门》)、瘀血腰痛(见《丹溪心法》卷四)、血瘀腰痛(见《医学入门》卷四)。腰痛病的一种[11]。是指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以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暗青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11]

4.4.3.1 瘀血腰痛的症状

患者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以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证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暗青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数[11][11][11]

4.4.3.2 证候分析

瘀血阻滞:瘀血阻滞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腰痛如刺,而痛有定处,按之则痛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日轻夜重,均为瘀血内停征象。[11][11]

4.4.3.3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11][11]

4.4.3.4 瘀血腰痛的方药治疗

可用补阴丸加桃仁、红花,或桃仁承气汤、川芎肉桂汤(李东垣方:羌活、肉桂、川芎、柴胡、当归梢、苍术、炙甘草、神曲、独活、防己、防风、桃仁)等并可配合针灸、拔火罐治之[11]

可用身痛逐瘀汤[备注]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香附、五灵脂、牛膝、地龙、当归加减治疗,方中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没药、五灵脂消肿定痛并增强祛瘀之力;香附行气以活血;牛膝引瘀血下行并能强壮腰膝。临证应用可酌加地鳖虫以配方中地龙起通络祛瘀作用。因无周身痹痛,故可去秦艽、羌活。若兼有风湿者,宜加独活、金狗脊,以祛风胜湿,而狗脊配牛膝,更能强壮腰膝。若兼有肾虚者,宜加杜仲、续断、熟地黄以补肾壮筋骨。[11]

若有明显的体位不正,用力不当的闪扭病史,则加乳香以配方中没药,可增强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再加青皮以配方中香附,更可加强行气之力。[11]

在内服药物的基础上,尚可配合熨法治疗,以肉桂、吴萸、葱头、花椒,上五味捣匀,炒热,以绢帕裹包熨痛处,冷则再炒熨之,外用阿魏膏[备注]阿魏膏(《景岳全书》):羌活、独活、玄参、官桂、赤芍、穿山甲、苏合油、生地、豭鼠矢、大黄、白芷、天麻、红花、麝香、土木鳖、黄丹、芒硝、阿魏、乳香、没药贴之。[11]

4.4.3.5 瘀血腰痛的饮食疗法
4.4.3.5.1 推荐食材

腰痛·瘀血证患者建议食用当归、桃仁、黑木耳、洋葱、大蒜、西红柿、山楂、酿造醋等[11]

4.4.3.5.2 推荐食疗方

[11]

1.归龙肉汤:当归15g,地龙15g,桃仁15~30g,羊肉100g,将羊肉以外的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羊肉食用。

2.葱耳蒜粥:洋葱50~100g,大蒜1头,桃仁15~3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粥食用。

3.姜楂茶:生姜15g,山楂10g,泡水代茶饮。

4.4.3.6 瘀血腰痛的针灸治疗

处方:肾俞、腰眼、委中。腰为肾之府,肾俞乃肾经经气转输之处,取之补益肾气,灸之可祛湿散寒;腰眼疏理局部筋脉,通经止痛;委中通调足太阳经气,通络活血止痛。

随证配穴:血瘀—水沟。

操作:毫针刺,根据病情虚实酌情补泻或平补平泻,或加艾灸,或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4.4.3.7 瘀血腰痛的艾灸疗法

[11]

选穴:阿是穴、腰阳关、膈俞、肾俞

灸法:艾炷隔姜灸,用半截橄榄大艾炷,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至腰痛消失为止。

4.4.4 肾虚腰痛

腰痛·肾虚证(lumbago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11])为病证名[12]。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又称肾经腰痛(见《医宗必读·腰痛》)、肾虚腰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腰痛之一[12]。是指肾气亏虚,以腰痛酸软,喜按喜揉,腰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则少腹拘急,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 偏阴虚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腰痛证候[12]

腰痛·肾虚证可见于慢性肾炎、肾下垂、腰肌劳损、脊椎结核等病[12]

4.4.4.1 病因病机

肾虚腰痛因久病肾亏或年老体衰,或因房劳伤肾,精气耗损,肾气虚惫,腰府空虚所致[12][12]

4.4.4.2 肾虚腰痛的症状

腰痛以痠软为主,起病缓慢,隐隐作痛,绵绵不已,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如伴少腹拘急,面色㿠白,手足不温,神倦肢冷,少气乏力,滑精,舌淡,脉沉细者,为肾阳虚;如伴有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溲黄,脉细数者,为肾阴虚。[12][12][12]

《金匮翼·腰痛》:“肾虚腰痛者,精气不足,足少阴气衰也。……其症形羸气少,行立不支,而卧息少可。无甚大痛,而悠悠戚戚,屡发不已。”

4.4.4.3 证候分析

肾精亏虚,腰部失养:腰为肾府,肾主骨髓,肾之精气亏虚,则腰脊失养,故疫软无力,其痛绵绵,喜按喜揉,是为虚证所见。劳则气耗,故遇劳更甚,卧则减轻。阳虚不能煦筋,则少腹拘急,四肢不得温养,故手足不温。面色㿠白,舌淡,脉沉细皆为阳虚有寒之象。阴虚则阴津不足,虚火上炎,故心烦失眠,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均为阴虚有热之征。[12][12][12]

4.4.4.4 肾虚腰痛的方药治疗
4.4.4.4.1 阳虚

治法: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12]

偏阳虚者可用八味丸、二至丸、右归丸、补髓丹等方[12]

偏阳虚者以右归丸[备注]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为主方温养命门之火。方中用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培补肾精,是为阴中求阳之用;杜仲强腰益精;菟丝子补益肝肾;当归补血行血。诸药合用,共奏温肾壮腰之功。[12]

4.4.4.4.2 阴虚

治法:宜滋补肾阴[12]

偏阴虚者可用左归丸、当归地黄饮、大补阴丸等方[12]

偏阴虚者以左归丸[备注]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版胶为主方进行治疗,方中用地黄、枸杞、山萸肉、龟版胶以填补肾阴;配菟丝子,鹿角胶,牛膝以温肾壮腰,肾得滋养则虚痛可除。若虚火甚者,可酌加大补阴丸[备注]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知母、黄柏、熟地黄、龟版、猪脊髓送服。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可服用青娥丸[备注]青娥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补骨脂、杜仲、胡桃肉、大蒜头补肾以治腰痛。[12]

4.4.4.4.3 脾虚

肾为先天,脾为后天,二脏相济,温运周身。若肾虚日久,不能温煦脾土,或久行久立,劳力太边,腰肌劳损,常致脾气亏虚,甚则下陷,临床除有肾虚见证外,可兼见气短乏力,语声低弱,食少便溏或肾脏下垂等。治当补肾为主,佐以健脾益气,升举清阳,酌加党参、黄芪、升麻、柴胡、白术等补气升提之药,以助肾升举。[12]

4.4.4.4.4 外治

在内服药物的基础上,尚可配合熨法治疗,以肉桂、吴萸、葱头、花椒,上五味捣匀,炒热,以绢帕裹包熨痛处,冷则再炒熨之,外用阿魏膏[备注]阿魏膏(《景岳全书》):羌活、独活、玄参、官桂、赤芍、穿山甲、苏合油、生地、豭鼠矢、大黄、白芷、天麻、红花、麝香、土木鳖、黄丹、芒硝、阿魏、乳香、没药贴之。[12]

4.4.4.5 肾虚腰痛偏阳虚者的饮食疗法
4.4.4.5.1 治法

温补肾阳[12]

4.4.4.5.2 推荐食材

腰痛·肾虚证患者建议食用山茱萸、肉桂、山药、杜仲、龟甲胶、鹿角胶、郁金、羊肉、狗肉、牛肉等[12]

4.4.4.5.3 推荐食疗方

[12]

1.姜山狗汤:干姜10g,山药50~100g,肉桂10g,小茴香15~30g,狗肉100g,将羊肉以外的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羊肉食用。

2.桂山杞粥:肉桂10g,山茱萸15~30g,枸杞子15~30g,刀豆50g,将以上食物放入锅内煎煮30分钟以上,用煎煮后的汁液煮粥食用。

3.姜杞茶:干姜10g,枸杞子15~30g,泡水代茶饮。

4.4.4.6 肾虚腰痛的针灸治疗
4.4.4.6.1 方一

[12]

治法:补肾壮腰。

选穴: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取肾俞、志室、太溪、委中穴。肾虚腰痛应注意标本兼治,故取委中调和足太阳的经气以治其标。取肾俞、志室、太溪补肾填精,以治其本。

随证配穴:肾阳虚者,加气海、关元。肾阴虚者,加照海。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可加灸。

4.4.4.6.2 方二

取肾俞、大肠俞、委中、夹脊穴、阿是穴等穴为主[12]。肾虚腰痛加志室、命门、太溪[12]

4.4.4.6.3 方三

处方:肾俞、腰眼、委中。腰为肾之府,肾俞乃肾经经气转输之处,取之补益肾气,灸之可祛湿散寒;腰眼疏理局部筋脉,通经止痛;委中通调足太阳经气,通络活血止痛。

随证配穴:肾虚—命门、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根据病情虚实酌情补泻或平补平泻,或加艾灸,或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4.4.4.7 肾虚腰痛的艾灸疗法

[12]

选穴:肾俞、命门、关元、太溪、然谷

灸法:艾炷无瘢痕灸,用黄豆大艾炷,每穴10壮,每灸完1壮即按压所灸穴位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至腰痛好转为止,平时可保健灸。

4.4.5 劳损腰痛

劳损腰痛因闪挫撞击,或积劳陈伤,经筋、络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滞腰部所致[12]。症见劳累痛剧[12],腰部强直酸痛[12],触之僵硬有牵制感,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转侧困难,舌质暗,脉涩。

4.4.5.1 劳损腰痛的症状

腰痛每遇劳累而发,腰部强直酸楚,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腘中常有络脉瘀血,苔脉多无变化。[12]

4.4.5.2 证候分析

腰部长期失于气血濡养,故强直酸楚、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瘀阻于足太阳经腘部,故见腘部络脉瘀血。[12]

4.4.5.3 劳损腰痛的针灸治疗
4.4.5.3.1 方一

[12]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选穴: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取阿是穴、水沟、阳陵泉、委中、膈俞、次髎、夹脊。

刺灸方法: 针灸并用,在腘部瘀血处施刺络出血。

方义:针局部阿是穴和次髎以疏调足太阳腰部经气,舒缓筋脉。水沟可疏通督脉经气。筋会阳陵泉配血郄委中、血会膈俞及腰部夹脊,共奏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

4.4.5.3.2 方二

取肾俞、大肠俞、委中、夹脊穴、阿是穴等穴为主[12]。劳损腰痛加次髎、膈俞[12]

4.4.5.4 劳损腰痛的推拿疗法

[13]

选穴:三焦俞、气海俞、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髎、秩边、委中、承山

操作方法:

(1)循经揉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先用深沉而柔和的左右结构:㨰法、揉法沿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从上而下施术5~6遍,然后用掌跟在痛点周围按揉1~2分钟。

(2)穴位按压:医者以双手拇指依次按揉两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膀胱俞、志室、秩边等穴位,以酸胀为度。从而达到提高痛阈,解痉止痛的目的。

(3)腰部斜扳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与患者面对面,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各1次,再仰卧位,作屈髋屈膝被动运动,以调整腰椎后关节紊乱。

(4)活血通络法: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掌擦法直擦腰背部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达活血通络之目的。

4.4.6 急性扭伤

急性扭伤者,腰部突然剧烈疼痛,转侧俯仰不能[13]

4.4.6.1.1 急性扭伤的针灸治疗

取肾俞、大肠俞、委中、夹脊穴、阿是穴等穴为主[13]。急性扭伤腰痛加人中、腰痛穴,委中放血[13]

4.5 腰痛的其他疗法

4.5.1 自我推拿

平时常用双手掌根揉擦腰部,早晚各1次,每次10min,可减轻和防止腰痛发作。

4.5.2 耳针疗法

4.5.2.1 方一

选穴:腰骶椎 肾 神门

方法:毫针刺患侧耳穴,针刺后嘱患者活动腰部,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亦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4.5.2.2 方二

腰椎、骶椎、肾、神门。强刺激。取患侧,并嘱患者活动肢体,作举手、弯腰、转侧动作。[13]

4.5.3 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 以痛点为主。

方法 地塞米松5ml和普鲁卡因2ml混合液,严格消毒后刺入痛点,无回血后推药液,每次每穴注射0.5~1ml,每日或隔日1次。

4.5.4 刺络拔罐

选择压痛点为主,用皮肤针重叩出血,加拔火罐[13]。适用于寒湿、劳损及急性扭伤腰痛[13]

4.5.5 艾灸对症治疗

腰痛常伴有畏寒乏力、阳痿早泄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13]

4.5.5.1 畏寒乏力

选穴:神阙、气海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

4.5.5.2 阳痿早泄

选穴:涌泉、三阴交、气海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

4.6 腰痛的预防及调养

腰痛的预防,应多进行以腰部运动为主的医疗体育活动,防止受凉及坐卧冷湿之地,避免劳欲太过[13]

慎起居,避风寒,劳逸结合,为本病的重要调养因素[13]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注意姿势正确,尽可能变换体位,勿使过度疲劳[13]

宜睡硬板床,同时配合牵引及其他治疗,如湿热敷、熏洗等[13]

加强腰背肌肉段锻炼,平时可进行局部按摩,注意局部保暖,节制房事[13][13]

合理饮食,可配合食疗,多食补气血的食物,忌食酸辣等刺激性及煎炸食物[13]

4.7 腰痛的预后

一般来说,如属新感外邪或闪挫扭伤者,积极进行综合治疗,预后较佳。如属肾虚邪恋者,则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4.8 医案

王××,男,45岁。两年前因劳累引起右腰腿部疼痛,每遇冬天或天阴较重。检查:除腰部前屈不能超出20°外,别无其他明显变化。治疗:肾俞拔罐,针右侧阳陵泉、昆仑、委中,右侧环跳针后加灸,腰部阿是穴针后亦可加灸。其治半个月,腿腰运动自如,疼痛消失。(江苏省中医院门诊病历)

张某,男,30岁,工人。因反复腰痛3年、加重10天就诊。症见面色晦黯,痛苦面容,双手扶腰,转侧不利。查体:双侧腰部肌肉僵硬似板,触之有条索硬结,拒按,腰部俯仰活动困难,舌紫黯,脉沉涩。诊断为腰肌劳损,按上法治疗1个疗程,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休息5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13]

路某,男,55岁,商人。素有腰痛,近期发作较为频繁,且症状加剧,此次发作已1周,患部疼痛酸胀不适,阴雨天尤为明显,影响日常起居,以5厘米左右之艾条4段,装入自制的艾灸盒内,置于肾俞、志室穴位置处点燃熏灸,每日1次,每次灸约半小时。10次后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腰痛未再发。[13]

4.9 文献摘录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证治准绳·腰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景岳全书·腰痛》:“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辨其所因而治之。”

《医学心悟·腰痛》:“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脉浮弦者,风也;腰冷如冰,喜得热手熨,脉沉迟,或紧者,寒气,并用独活汤主之。腰痛如坐水中,身体沉重,腰间如带重物,脉濡细者,湿也,苍白二陈汤加独活主之。若腰重疼痛,腰间发热,痿软无力,脉弦数者湿热也,恐成痿证,前方加黄柏主之。若因闪挫跌仆,瘀积于内,转侧如刀锥之刺,大便黑色,脉涩,或芤者,瘀血也,泽兰汤主之。走注刺痛,忽聚忽散,脉弦急者,气滞也,橘核丸主之。腰间肿,按之濡软不痛,脉滑者,痰也,二陈汤加白术、萆薢、白芥子、竹沥、姜汁主之。腰痛似脱,重按稍止,脉细弱无力者,虚也,六君子汤加杜仲、续断主之。若兼阴冷,更佐以八味丸。大抵腰痛,悉属肾虚,既挟邪气,必须祛邪,如无外邪,则惟补肾而已。”

5 经外奇穴名·腰痛

腰痛为经外奇穴名[13]。出《新医疗法汇编》。

5.1 腰痛穴的定位

腰痛穴位于手背,腕背横纹前1寸,第二、四伸指肌腱尺侧缘各1穴[13]。左右计4穴[13]

5.2 主治病症

腰痛穴主治腰痛、扭挫伤、腰肌劳损[13]

5.3 刺灸法

一般直刺0.3~0.5寸[13]

腰部酸软疼痛,痛处喜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偏阳虚者,伴见面色㿠白,手足不温,舌淡脉沉细。

6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1-223.
  4. ^ [4]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5-248.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4.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45.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02.
  8. ^ [8]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98-100.
  9. ^ [9] 柴铁劬主编.灸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0. ^ [10]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9.
  11. ^ [1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8.
  12. ^ [1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5.
  13. ^ [13] 柴铁劬主编.推拿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