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养真益元膏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4:49:31)[共120字]
摘要:《幼科证治大全》引《济世全书》方名养真益元膏组成人参5钱,白术(炒)1两,茯苓1两,陈皮1两,麦冬1两,山药1两,山楂2两,甘草(炙)5分。主治小儿魃病,虚羸面黄,肌瘦体热。用法用量每服3丸,枣汤化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李有源:山药配黄芪益元固涩之我见
的益元固涩作用应当引起重视,现介绍临床应用的验案二则。验案一:某孩,男,9岁,2003年12月10日诊。患儿家长代诉:该患儿平素小便频数,量小。近半年来加重,小便不能忍耐片刻而时常发生遗尿。如上课时尿裤子,晚上睡时数次尿床等。观该患儿体质瘦弱,其家长述:患儿母亲在怀孕期间,饮食状况不佳。刚出I生时该患儿瘦小体弱,其后该挑食、偏食。余据此辨证为:先天元气不足,后天调养不够。治宜:补先天之元气,养后
- 益元散与双解散
时正伤寒发汗之要药也。温病乃杂气中之一也,断无正发汗之理,于法为大忌,即河间亦未言及。不如易僵蚕、蝉蜕得天地清化之气,以涤疫气,散结行经,升阳解毒。且郁热伏于五内,伤损正气,胀闷不快,川芎香窜,走泄真元,白术气浮,填塞胃口,皆非温病所宜,不如易黄连、姜黄辟邪除恶,佐归、芍凉血散郁以退蒸,则心肝和而风火自熄矣,因名增损双解散。方后并附医案一则:“戊寅四月,商邑贡生刘兆平,年八旬,患温病
- 益元散
中药名称益元散拼音名YiyuanSan鉴别 (2)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处方滑石 600g 甘草 100g 朱砂 30g制法 本品为浅粉红色的粉末;味甜,手捻有润滑感。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B)。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2.5g,精密称定,置250ml烧瓶中,加硫酸10ml与硝酸钾1.5g,小心加热使朱砂溶解,放冷,加1%硝酸溶液10ml,摇匀,再冷却后,用垂熔漏斗滤过,漏斗
- 益元汤治疗老年性痴呆26例
应迟钝,四肢发麻两手颤抖,烦躁易怒,腰膝酸痛,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血压150/75mmHg。头颅CT检查,示脑室扩大,脑沟增多,广泛性脑萎缩。诊断为老年性痴呆。中医辨证为心肾两亏,血不养筋。治疗宜补益肝肾,祛瘀豁痰,养心安神。药用:制附片15g,黄芪45g,丹参30g,益智仁15g,何首乌30g,法半夏15g,鸡血藤30g,补骨脂15g,川芎15g,枳实10g,茯苓15g,炒枣仁1
- 养心定悸膏
(附录ⅦA),应为1.08~1.10。 其他 应符合煎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F)。含量测定 取本品3g,精密称定,照氮测定法(附录ⅨL一法)测定,总氮量不得少于1.0%。功能与主治 养血益气,复脉定悸。 用于气虚血少,心悸气短,心律不齐,盗汗失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20g,一日2次。注意 腹胀便溏,食少苔腻者忌服。贮藏密封,置阴凉处。作者:自动采集
- 养阴清肺膏
7.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条件】密封,置阴凉处。 【规格】每瓶装100毫升 【包装】【批准文号】【有效期】【生产日期】 【生产单位】 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邮编: 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直接联系。作者:
- 养真汤
人参(三钱)、白朮(三钱)、云苓(三钱)、甘草(钱半)、山药(三钱)、莲米(三钱)、麦冬(三钱)、五味(八分)、黄?(三钱)、白芍(三钱)煎去头煎,只服二三煎,取燥气尽去,遂成甘淡之味,盖土本无味,无味即为淡,淡即土之止味也,此方取棪以养脾,深得其旨。作者:唐宗海
- 《女科切要》:[卷八附妇人修饰]太真红玉膏
(名女人面脂)轻粉(一两)杏仁(去皮,一两)滑石(水飞,一两)冰片(一分)麝香(少许)上为细末,蒸过,入冰麝再研,以鸡子清调匀,洗面后涂之。旬日,肤若凝脂。《女科切要》清吴道源公元1644-1911年
- 养阴清肺膏
中药名称养阴清肺膏拼音名YangyinQingfeiGao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有薄荷及牡丹皮的香气,味甜,有清凉感。鉴别 (1)取本品10ml,加水20ml及碳酸钠试液5ml,搅匀,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醚分2次振摇提取,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再用2%盐酸溶液6ml振摇提取,取盐酸液,分置三支试管中。 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生成红棕色沉淀;一管加碘化汞钾试液1滴,显黄色浑浊;另一管
- 《绛雪园古方选注》:[中卷内科]益元散
桂林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上为粉,水飞,每服三钱,温水下或新汲水下。渗泄之剂,不损元气,故名益元。分两六一,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故又名天水。滑石味其下通而《绛雪园古方选注》清王子接公元1644-1911年
- 《仁术便览》:[卷二痢疾]【益元散】
治中暑毒痢,又治小儿痢效。《仁术便览》明张洁公元1368-1644年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遵古汇集伤寒诸方]温经益元汤
治汗后大虚,头眩肉,自汗自利不止。熟地人参白术黄甘草芍药当归生地茯苓陈皮肉桂大附子姜三片,枣一枚,糯米一撮,水煎温服。《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卷下治暑主方]益元散
治中暑身热,小便不利,此药性凉,除胃脘积热,又淡渗湿,故利大便而散湿热也。又名天水散、六一散,加朱砂良。滑石(白腻者,去黄垢,水飞,六两)甘草(去皮,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服。以上清利消暑之剂,但孕妇禁用。《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绛囊撮要》:[内科]辰砂益元散
治一切中暑热之圣药。滑石(六钱水飞)生甘草(一钱)辰砂(五分)研极细末。用冷水或冷鲜藿香汤。调服即安。《绛囊撮要》清云川道人公元1644年-1911年
- 《医方论》:[卷三祛寒之剂]益元汤
附子(炮)干姜艾叶黄连知母人参麦冬五味子甘草加姜、枣、葱白煎,入童便一匙,冷服。戴阳者,阴不抱阳、虚阳上浮,几几欲绝。若误作热症治,立见败坏。此方用姜、附、艾叶《医方论》清费伯雄公元1865年
- 《退思集类方歌注》:[退思集类方歌注四逆汤类]〔附〕益元汤
(陶节庵《伤寒六书》)治面赤身热,不烦而躁,饮水不入口,名戴阳证。附子(炮)干姜艾叶黄连知母人参麦冬五味子甘草加入姜、枣、葱白煎,益元(汤)艾附与干姜,麦味知连参草将,姜枣葱煎入童便,(姜、附、艾叶回阳,协人参、附丽,赤《退思集类方歌注》清王泰林公元1644-1911年
- 《河间伤寒心要》:[伤寒心要论汗后烦渴]第三十凉膈减桂五苓桂苓甘露饮益元散
桂苓甘露饮茯苓(一两,去皮)泽泻(一两)甘草(二两,炙)石膏(二两)寒水石(二两)白术(半两)桂枝(半两,去皮)猪苓(半两)滑石(四两)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或新汲水、生姜汤尤妙。上共十七方。如无大承气,系第五三一承气代之亦妙,通三十九件药味,调理伤寒,曲尽其妙,百发百中。后之学人,详辨脉证,审而用之,起沉于指掌,策奇功以活人,方知其妙也。《河间伤寒心要》金镏洪公元1127年—1279年
- 《医方考》:[卷二火门第八]益元散
(即暑门六一散,又名天水散)滑石(六两)甘草(一两)共为末,用蜜水调下三钱。六腑有实火,上有烦渴,下有便秘、赤涩者,此方主之。滑石性寒,故能清六腑之热;甘草性平,故能缓诸火之势。《医方考》明代吴昆公元1584年
- 《时方歌括》:[卷下滑可去着]益元汤
益元艾附与干姜。麦味知连参草将。(附子炮艾叶干姜麦冬五味知母黄连人参炙甘草。○艾叶辛热。能回阳。)葱白童便为引导。内寒外热是慈航。此阴盛格阳之症。面赤口渴欲卧于泥水之中。为外热内寒。此汤姜附艾叶加知连等药。与白通加人尿猪胆汁同意。乃热因寒药为引用也。内热曰烦。为有根之火。外热不宁曰躁。为无根之火。故但躁不烦。及先躁后烦者。皆不治。《时方歌括》清陈修园公元1801年
- 《汤头歌诀》:[祛寒之剂]益元
(汤,《活人》)艾附与干姜,麦味知连参草将。(附子(炮)、艾叶、干姜、麦冬、五味子、知母、黄连、人参、甘草。艾叶辛热,能回阳。)姜枣葱煎入童便(冷服),内寒外热名戴阳(症。此阴盛格阳之症,面赤身热,不烦而躁,但饮水不入口,为外热内寒。此汤姜、附加知、连,与白通加人尿、猪胆汁同意,乃热因寒药为引用也。按∶内热曰烦,为有根之火;外热曰躁,为无根之火。故但躁不烦及先躁后烦,皆不治。)《汤头歌诀》清汪昂公
- 《医方集解》:[祛寒之剂第十]益元汤
(《活人》)治面赤身热,不烦而躁,饮水不入口,名戴阳证(成氏曰∶烦躁者,先烦渐至躁也;躁烦者,先躁而迤进复烦也;从烦至躁为热,先躁后烦谓怫怫然更作躁闷,此为阴盛格阳也,虽大躁欲于泥水中卧,但饮水不得入口是也。此气欲脱而争,譬如灯将灭而复明矣。按∶内热曰烦,谓之心中郁烦,为有根之火,故但烦不躁,及先烦后躁者皆可治;外热曰躁,谓身体手足动附子(炮)干姜艾叶黄连知母人参麦冬五味子甘草。加姜、枣、葱白煎此
- 《仁术便览》:[卷二泄泻]【益元散】
治暑湿泄泻,及大人小儿痢疾,俱好。加红曲丸,治红痢。去红曲,加干姜,姜汁丸,治呕吐泻泄似霍乱者。方见中暑门。一方治暴泄不止,小便不通。用车前子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其根捣汁服,止泄。《仁术便览》明张洁公元1368-1644年
- 《奇方类编》:[卷下伤暑门]益元散
治一切暑痰。白滑石(水飞)六两生粉草一两朱砂三钱共细末,不拘冷热可服。《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
- 《目经大成》:[卷之三热阵]温经益元散十八
人参黄白术枸杞当归鹿茸枣仁肉桂(各等分)附子丁香减半姜酒调。损虚成瘠,阴凑为寒,眩惕暴盲,此方主之。寒,阴气也。寒中阳经,犹能抗阴,其病易愈。寒中阴经,两阴相遇,如胶投漆。故病太阴、少阴,必重且危,病厥阴者死。今曰损虚曰阴凑,则非外因而作。盖工贾之人,曰既劳役,汗尽津亡,夜复花酒,髓枯血竭,恹恹哑病,瘦减腰围。尤自风餐水宿,冻馁交并,致脏气萧索,阴寒骤起。血得寒而凝结,寒遇凝而深入,似疟非厥,眩惕
- 《成方切用》:[卷六下祛寒门]益元汤
(活人)治面赤身热,不烦而躁,饮水不入口,名戴阳证。(成氏曰∶烦躁者,先烦渐至躁也。躁烦者,先躁而迤逦复烦也。从烦至躁为热,先躁后烦,谓怫怫然更作躁闷,此为阴盛格阳也。虽大躁欲于泥水中卧,但饮水不得入口是也,此气欲脱而争,譬如灯将灭而复明矣。按内热曰烦,谓心中郁烦,为有根之火。故但烦不躁,及先烦后躁者,皆可治。外热曰躁,谓身体手足动扰,欲裸衣入井,为无根之火。故但躁不烦,及先躁后烦者,皆不治。大抵
- 《儒门事亲》:[卷十二暑门(疟附)]益元散
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蜜调,新水送下。《儒门事亲》金张从正公元1127年—1279年
- 《祖剂》:[卷之二滑石白鱼散]益元散
切虚损内伤阴痿惊悸健忘螈痫闷短气痰嗽肌肉疼痛腹胀闷痛淋淋浊服石石淋疗身热呕吐泄泻肠下痢赤白除烦热胸聚寒热止渴消畜水妇人产后损液血虚阴虚热甚催生下乳治吹乳乳痈牙疮齿疳此药大养脾肾之气通九窍六腑去留结益精气壮筋骨和气通经脉消水谷保真元明耳目安魂定魄强志轻身驻寿耐劳役饥渴乃神验之仙药也用白滑石水飞过(六两)粉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三钱蜜少许温水调下实热用新汲水下解利用葱豉汤下通乳用猪肉面汤调下催生用香油
- 《成方切用》:[卷十一上婴孩门]辰砂益元散
治痘疹里热,小便赤黄,神气不清。方见卷七上消暑门六一散附方滑石清利六腑,甘草解热调中,辰砂安神去怯。去甘草,滑石辰砂各一钱,水飞过,加冰片用滑石《成方切用》清吴仪洛公元1761年
- 《女科秘旨》:[卷三转胞]益元散
滑石(六钱)生甘草(一钱)共为末。加入前药服。(〔吴按〕此系六一散。而益元散尚有朱砂也。)肥盛妇人。右寸脉沉滑。症兼恶心心胀。小水不利。属痰滞。以二陈汤。加青皮。升麻。柴胡。煎服探吐。使药汁与痰同出。然后用参大补之。大抵有孕小水不利。月分浅者当清之。兼保胎。月分多而虚者当补之。兼升提。治分两途。禀赋弱者。忧闷多食浓味者。庸有之。法用四物。二陈。四君子汤。去茯苓。煎服探吐。上窍通。下窍自利。(此症汇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遵古汇集伤寒诸方]益元汤
治有患身热头疼全无,但作躁闷面赤,饮水不得入口,是元气虚弱,无根虚火泛上,名曰戴阳症。附子(制)甘草干姜人参五味麦冬黄连知母葱艾姜枣水煎,临服入童便三匙,顿冷服。《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 《外科理例》:[附方]益元散
滑石(六两)甘草(炙二两)各研为末。和蜜与服三钱。热汤冷水任下。《外科理例》明·嘉靖二年汪机公元1368-1644年
- 《古方汇精》:[卷一内症门]益元煎(六)
(治男妇小儿。一切食积。腹胀气弱。血衰诸症。)白术(一斤)建曲(六两)扁豆广皮麦芽茯苓(各八两)小蝉肝(四两即水鸡肝)蜜丸。每服一钱五分。米饮调下。《古方汇精》清爱虚老人公元1644-1911年
- 《仁术便览》:[卷三虚损]【草还益元丹】
晚间服。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此延年绪嗣之至药也。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纸(酒浸一日,炒,半斤)当归(四两)麝香(一钱)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八十一丸,临卧酒送下。《仁术便览》明张洁公元1368-1644年
- 《仁术便览》:[卷一中暑]【益元散】
治中暑身热,小便不利。此药性凉,能除胃脘积热,又淡能渗湿,故利小便而方见伤寒门。《仁术便览》明张洁公元1368-1644年
- 《医学心悟》:[卷三类中风]益元散
通利九窍,清暑热,除烦渴,为治暑之圣药。甘草(一两)滑石(白腻者,水飞过,六两)上为末。每服三、五钱,新汲水调服,或用灯心煎汤,待冷调服。四味香薷饮(见伤暑。《医学心悟》清程国彭公元1644-1911年
- 《张氏医通》:[卷十六祖方]益元散(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
。小便不利禁用。此方加葱、豉煎服。则兼散表邪。加吴茱萸则治白痢。加红曲则治血痢。加炮姜则兼消饮食。加神砂则兼退心火。加青黛则散肝火。加薄荷则清肺热。加石膏则除胃热。其入通圣双解、解毒等方。随证配合。未遑枚举。辰砂六一散治暑月惊悸多汗。小便涩痛。益元散一料。加辰砂一钱。(飞。)蒲灰散(金匮)治皮水小便不利而渴。益元散去甘草。用滑石三分。加蒲灰七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滑石白鱼散(金匮)治消渴小便
- 意比舒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87例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意比舒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的疗效。方法选取122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意比舒乳膏治疗,对照组用采用皮康霜治疗,疗程结束后以临床症状和真菌镜检结果为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意比舒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疗效肯定,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是临床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的理想药物。
- 《眼科阐微》:[卷之一·元集]辨肾水不养神膏神膏干论
神膏乃目中包涵之膏液也。由胆中精汁积成,涵养瞳神者。膏中一点黑莹,是肾、胆所聚之精华,能照万物。如血不滋膏,神膏干矣。故滋膏须以养肝血为主。白睛有赤丝等症,当清肺火,使不克肝,肝家无火消耗,于以养血无难矣。先服四物汤,加滋肾药,次服地黄汤,加养血药;再用地黄明目丸。不点。《眼科阐微》
- 《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养心安神膏
桔梗广陈皮川芎柏子仁连翘熟枣仁钗石斛远志肉(炒黑)天花粉蒲黄金铃子地骨皮淮山药五味子枳壳黄柏知母黑山栀生甘草木通泽泻车前子红花官桂木鳖仁羚羊角镑犀角(各一两)生龟板生龙齿生龙骨生牡蛎(各二两)生姜四两)凤仙草(一株)○两共享油十六斤。分熬去渣。合牛心油并熬丹收○再入寒水石金陀僧(各四两)芒硝朱砂青黛(各二两)明矾赤石脂赭石(各一两)牛胶(四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理瀹骈文》清吴师机公元1864年
- 《女丹合编选注》:[壶天性果女丹十则(一卷)]第一则·养真化气
上男女。”因此,蒙师逐一讲明女平交道诀。吾今业已了脱尘凡,救世之心未尝抛置,故将师授口诀,录之编后,以开后世诚念女子、了俗道姑,同登彼岸,共出迷津。上可以报师尊之遗意,下可以救孳海之女流耳!何以谓之养真?大凡女子之性必刚,女子之意必杂,女子之情易漓,女子之气易动,……种种尘心难于制伏,其体乌可长存,其功焉能有济?故起手之功,贵在养真。这真者,不是真实之真,不是真伪之真。女子之心,原是易动易灭。若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三厥阴经香港脚证兼治法]神应养真丹
治厥阴肝经为四气进袭肝脏,左瘫右痪,涎潮昏塞,半身不遂,手足顽麻,语言謇涩,头旋目眩,牙关紧急,气喘自汗,心神恍惚,肢体缓弱,上攻头目,下注脚膝,荣气凝滞,遍身疼痛。兼治妇人产后中风,角弓反张,堕车落马,打扑伤损,瘀血在内。当归(酒浸)天麻川芎羌活白芍药熟地黄(各等分,一法,无羌活,入木瓜、熟阿胶,等分)上为末,蜜丸,如鸡子黄大。每服一丸,木瓜、菟丝子浸酒下;脚痹,薏苡仁浸酒下;中风,温酒米汤下。
- 《外科理例》:[附方]神应养真丸
治厥阴经为四气所袭。脚膝无力。或左瘫右痪。半身不遂。手足顽麻。语言謇涩。气血凝滞。通身疼痛。当归(酒洗)川芎芍药地黄(酒蒸捣膏)羌活天麻木瓜菟丝子(酒制各等分为末。入地黄膏加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酒下。盐汤亦可。《外科理例》明·嘉靖二年汪机公元1368-1644年
- 从琼玉膏的历史沿革看中医膏方
文化的发展 中医膏方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遗产,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众多膏方中,琼玉膏也不例外。他从诞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可谓是膏方的活化石。他从一首临床治疗咳嗽的方剂发展成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益寿保健膏方,其中经历了很多的变化与发展。 琼玉膏最早记载于南宋洪遵的《洪氏集验方》,书中称方“引申铁瓮方。洪遵(1120—1174),字景严。该书干4于乾道六年(1170
- 膏方临床与运用
【关键词】膏方临床运用1膏方起源丸、散、膏、丹为中医传统医学之四大药物剂型,膏剂更是独具一格,有其专擅之处。李东垣云:“汤者荡也,散者散也,丸以缓调于中,胶则填精益气。诸膏能补气养血,包含着“救偏却病的双重关键。因病致虚,因虚致病,可用膏方调之;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的疾患,亦可用膏方来调养。所以膏方不同于其他补药、补方,其具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的特
-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培养中医领军人才
□邱德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孙光荣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关于事业、人才、教育三者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古人早有明训,宋人胡瑗曰:“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借用到亟待继承创新的中医学界,则可以说“致中医之兴者在人才,成中医之才者在教化。”毋庸置疑,中医人才的健康成长是中医药事业...作者:
- 《医宗金鉴》:[外科卷上头部]油风
【方歌】油风毛发干焦脱,皮红光膏痒难堪,毛孔风袭致伤血,养真海艾砭血痊。【注】此证毛发干焦,成片脱落,皮红光亮,疮如虫行,俗名鬼剃头。由毛孔开张,邪风乘虚袭入,以致风盛燥血,不能荣养毛发。宜服神应养真丹,以治其本;外以海艾汤洗之,以治其标。若耽延年久,宜针砭其光亮之处,出紫血,毛发庶可复生。方剂:神应养真丹组成:羌活木瓜天麻白芍当归菟丝子熟地(酒蒸,捣膏)川芎等分为末,入地黄膏,加蜜丸桐子大。每
- 《外科心法要诀》:[卷三头部]油风
,皮红光亮痒难堪,毛孔风袭致伤血,养真海艾砭血痊。\r油风图\p04-34a37.bmp\r【注】此证毛发干焦,成片脱落,皮红光亮,痒如虫行,俗名鬼剃头。由毛孔开张,邪风乘虚袭入,以致风盛燥血,不能荣养毛发。宜服神应养真丹,以治其本;外以海艾汤洗之,以治其标。若耽延年久,宜针砭其光亮之处,出紫血,毛发庶可复生。神应养真丹羌活木瓜天麻白芍当归菟丝子熟地(酒蒸,捣膏)川芎等分为末,入地黄膏,加蜜丸桐
- 单兆伟教授膏方处方思路解析
【摘要】膏方是中药常用剂型之一,长于治病与养身保健结合,是中国传统医药的瑰宝,在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由于药味较多,组方复杂等原因,膏方尚未得到应用和普及。笔者有幸随诊孟河名医单兆伟教授,得以亲见膏方疗效之神奇,故将单老膏方处方思路总结付梓,以期有更多的医者能掌握应用,使这一中医药传统精华更焕异彩。 【关键词】名老中医;膏方;处方思路 膏方又称膏剂、膏滋、煎膏剂等,是中医药传
- 陆真翘膏方治头痛验案三则
陆真翘是我国现代著名老中医之一,业医数十载,撰方精巧得当,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不断突破陈法,善治疑难杂病。其膏方在临床中的应用不断地给疑难病以生机。兹撷陆老治疗头痛医案三则,以飨读者。案1:李某,女,41岁。大失血后血压升高,每值夏冬两季发热头痛且晕,服药长则半月,短亦五六日始平复,初时发轻,现渐渐加重,平时左后脑痛,时有心慌,多梦扰乱,胁腹胀痛,腰楚等。饮食尚可,发时即减,大便常干燥1脉两尺俱弱
- 硝酸咪康唑乳膏达克宁乳膏的真伪分析
生产的硝酸咪康唑乳膏,现对抽验的3批标示该厂的样品进行真伪分析。1样品及试剂样品:030924598;040127802;030112617(标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硝酸咪康唑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00213-200204。试剂:无水乙醇、三氯甲烷、甲醇、正已烷、氨水均为分析纯。 2性状 正品与伪品均为白色均质软膏。 3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均符合规定。 4包
- 韩济生院士:真诚真情真本领
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们常常用这句话形容老骥伏枥者,但是通过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理学教授韩济生,我更感到韩院士“希望在自己的余生为社会多做些事情”的平凡话语透着更多的真诚真情真本领。 为师 每年的盛夏,都是研究生答辩比较集中的季节。听韩院士的学生讲,大到实验思路、图表设计,小到标点符号,每年每个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他都要仔细改够3稿。由于韩院士的学术交流活动较多,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