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仁斋直指》卷十一:养心汤
2.1 处方
黄耆(炙)白茯苓 茯神 半夏曲 当归 川芎各15克 远志(取肉,姜汁淹,焙)辣桂 柏子仁 酸枣仁(浸,去皮,隔纸炒香)北五味子 人参各7.5克 甘草(炙)12克
2.2 制法
上为粗末。
2.3 功能主治
治心虚血少,惊惕不宁。
2.4 养心汤的用法用量
2.5 备注
心主血而藏神。心经气血不足,无以养神,则神不安,故见惊悸不寐。治当益气养血,补心宁神,方中参、耆以补心气,芎、归以养心血,二茯、远志、柏仁、枣仁、五味以宁心安神,更用半夏曲和胃化痰以助运,辣桂辛散以制酸收,甘草调和诸药,共成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
2.6 摘录
《仁斋直指》卷十一
3 张伯臾方:养心汤
3.1 处方
朝鲜白参12克(另煎冲),山萸肉12克,瓜蒌12克,熟附片6克(先煎),薤白6克,红花6克,麦冬18克,当归18克,半夏9克,黄连3克,生川军9克(后下)。
3.2 功能主治
3.3 养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4 摘录
张伯臾方
4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
4.1 方名
养心汤
4.2 组成
炙黄耆1钱,茯神8分,川芎8分,当归2钱,麦冬1钱8分,远志8分,柏子仁1钱,人参1钱半,炙草4分,五味10粒(1方有元肉6枚)。
4.3 主治
产后心血不定,心神不安。
4.4 养心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4.5 附注
《胎产指南》有枣仁。
5 《医统》卷七十
5.1 方名
养心汤
5.2 组成
当归身1钱,生地黄1钱,熟地黄1钱,茯神1钱,人参1钱半,麦门冬1钱半,五味子15粒,柏子仁8分,酸枣仁8分,甘草(炙)4分。
5.3 主治
体质素弱,或兼病后思虑过多而不寐者。
5.4 养心汤的用法用量
5.5 附注
《证治宝鉴》无柏子仁。
6 《医级》卷八
6.1 方名
养心汤
6.2 组成
人参、黄耆、茯苓、茯神、当归、川芎、柏子仁、枣仁、远志、甘草。
6.3 功效
培中益气,养肝脾,通肾气,宁心神。
6.4 主治
心气不足,神志不安。
6.5 加减
7 《直指》卷十一
7.1 方名
养心汤
7.2 组成
黄耆(炙)半两,白茯苓半两,茯神半两,半夏曲半两,当归半两,川芎半两,远志(取肉,姜汁淹焙)1分,辣桂1分,柏子仁1分,酸枣仁(浸,去皮,隔纸炒香)1分,北五味子1分,人参1分,甘草(炙)4钱。
7.3 主治
7.4 养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食前服。
7.5 加减
加槟榔、赤茯苓,治停水怔悸。
7.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7.7 各家论述
《医方考》:《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故用人参、黄耆、茯神、茯苓、甘草以益气;又曰:静则养脏,燥则消亡,故用当归、远志、柏仁、酸枣仁、五味子以润燥;养气所以养神,润燥所以润血;若川芎者,所以调肝而益心之母;半夏曲所以醒脾而益心之子;辣桂辛热,从火化也,《易》曰:火就燥,故能引诸药直达心君而补之,《经》谓之从治是也。
7.8 附注
《古今医鉴》有生地黄一钱。
8 《摄生众妙方》卷七
8.1 方名
养心汤
8.2 组成
酸枣仁(去壳,炒)1钱,人参3钱,当归(酒洗)8分,白茯苓(去皮)8分,茯神(去木)5分,生甘草2分,大黄连(酒炒)5分,麦门冬(去心)7分,白芍药(酒炒)7分,黄柏(酒炒)8分,远志(甘草水煮,去骨)5分,橘仁(去白)8分。
8.3 主治
勤政劳心,痰多少睡,心神不足。
8.4 养心汤的用法用量
上用水1钟半,加莲肉4个(去心),煎至7分,食远服。
9 《玉案》卷四
9.1 方名
养心汤
9.2 组成
玄参1钱,白术1钱,麦门冬1钱,当归1钱,白芍1钱,生地1钱,川芎8分,天麻8分,紫石英8分,柏子仁8分,枣仁8分,陈皮8分。
9.3 主治
9.4 养心汤的用法用量
加灯心30茎,水煎服。
10 《外科图说》卷一
10.1 方名
养心汤
10.2 组成
人参、神曲、白茯苓、赤苓、半夏、黄耆、肉桂、远志、五味、川芎、甘草、当归、枣仁、柏子仁、熟地。
10.3 主治
痈疽疔肿。
10.4 养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内服。
11 《古今医鉴》卷八
11.1 方名
养心汤
11.2 组成
人参、山药、茯神、麦门冬、当归身、白芍、石莲肉、远志、酸枣仁、鸡头实、莲花须、子芩(酒洗)。
11.3 主治
11.4 养心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11.5 加减
气虚,加黄耆、白术;血虚,加熟地;遗久气陷,加川芎、升麻,去子芩。
11.6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11.7 各家论述
《古今名医方论》引吴于宣:是方人参、茯神以神养心,枣仁、归、芍以母养肝,山药、门冬、黄芩以清养肺,莲须、芡实、石莲、远志以涩养精而升之,于是神明之君主泰然于天钧之上矣。此养心之旨也。
12 《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12.1 方名
养心汤
12.2 组成
天冬、麦冬、菖蒲、远志、白术、熟地、人参、茯神、牛膝、当归、黄耆、木通。
12.3 主治
健忘,或上盛下虚。
13 《医林绳墨大全》卷四
13.1 方名
养心汤
13.2 组成
黄连、白茯苓、茯神、麦冬、当归、芍药、甘草、远志、陈皮、人参、柏子仁、半夏、五味子、川芎、肉桂、莲肉4个(去心)。
13.3 主治
痰多少睡,心神不足。
13.4 养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4 《济阳纲目》卷五十四
14.1 方名
养心汤
14.2 组成
黄耆2钱半,白茯苓2钱半,茯神2钱半,酸枣仁(炒去油)2钱半,人参2钱半,远志(去心)2钱半,五味子2钱半,辣桂2钱半,甘草(炙)4钱。
14.3 主治
心血虚少,神气不安,令人惊悸怔忡。
14.4 养心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14.5 加减
停水怔忡,加槟榔、赤茯苓。
14.6 制备方法
上锉。
15 《寿世保元》卷五
15.1 方名
养心汤
15.2 组成
人参、麦门冬(去心)、黄连(微炒)、白茯苓(去皮)、白茯神(去木)、当归(酒洗)、白芍(酒炒)、远志(去心)、陈皮、柏子仁、酸枣仁、甘草各等分。
15.3 主治
劳心,痰多少睡,心神不定。
15.4 养心汤的用法用量
加莲肉5个(去心),水煎,温服。
15.5 制备方法
上锉。
16 《回春》卷四
16.1 方名
养心汤
16.2 组成
辰砂(另研末,调入服)、远志(去心)、酸枣仁、石莲肉、芡实、莲心、天门冬、桔梗(去芦)、麦门冬(去心)、车前子、龙骨各等分,甘草减半。
16.3 功效
滋阴降火。
16.4 主治
阴虚火动而遗精者。
16.5 养心汤的用法用量
加灯心20寸,水煎服。
16.6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古籍中的养心汤
- 《保婴撮要》:[卷十]惊悸
用温胆汤加辰砂、远志之类。若思虑便动,虚也,用养心汤。时作时止,痰也,用茯苓丸。触事易惊,心胆虚怯...
-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头面疮
饮冷者为实热,用导赤散心。发热饮汤者属虚热,用养心汤。左腮属肝经,或颈项劲强者为实热,用柴胡清肝散...
- 《保婴撮要》:[卷三]惊痫
用五色丸为主,仍参以各经之药。心痫属血虚者,用养心汤;发热饮冷为实热,用虎睛丸;发热饮汤为虚热,用...
-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二杂症门上]惊悸
血不止,前证复作,先以加味逍遥散热退经止,又用养心汤治之而痊。一妇人惊悸怔忡无寐,自汗盗汗,饮食不...
- 《胎产心法》:[卷之下]怔忡惊悸并虚烦烦躁论
转而不能动,诊其脉动而弱者,宜养血佐以安神药,养心汤主之。素壮火盛者,兼服安神丸。如虚烦不眠,亦心...
- 更多古籍中的养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