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辞典》:杨梅树皮
2.1 出处
《纲目》
2.2 拼音名
Yánɡ Méi Shù Pí
2.3 来源
为杨梅科植物杨梅树皮,春初,剥取树皮。
2.4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杨梅’条。
2.5 化学成份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②《纲目》:"煎水漱牙痛,服之解砒毒,烧灰油调,涂汤火伤。"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退目翳,止泻痢。"
2.8 杨梅树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7钱;浸酒或入丸剂。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2.9 注意
《泉州本草》:"孕妇忌服。"
2.10 附方
①治休息痢、泄泻日久不止:杨梅树皮五至七钱。水煎,分作三次,每次加白糖三钱调服,一日一剂。(《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②治菌痢:鲜杨梅树皮、叶共一两,鲜南天竹五钱,橘子皮一钱半。将上药切碎,共放入砂锅内,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滤取药液,在药渣中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合并两次药液为一日量。每次服100毫升,每天服三次。亦可将一日量浓缩为60毫升,每次服20毫升。(《全展选编·传染病》)
③治跌打扭伤肿痛:杨梅树皮二两,百两金一两,烧酒一斤,同浸十天备用。用时以酒搽擦伤处。
④治眼生星翳:㈠杨梅树皮二至四两。水煎,去滓,放面盆内,熏患眼,一日一次。㈡杨梅树皮适量。洗净切碎,加食盐少许,捣烂,做成如铜钱大的小讲,敷于手腕动脉处,约经一小时取下。
⑤治齿痛:杨梅树皮(或根)五至七钱。加清水煎汁,去渣,以汁煮两个鸭蛋,及至蛋熟,先食蛋,后饮汁。(③方以下出《扛西民间草药验方》)
⑥治臁疮:杨梅树皮三两。捣烂煮水洗。(《贵州民间方药集》)。
⑦治砒中毒,心腹绞痛,欲吐不吐,面青肢冷:杨梅树皮煎汤二、三碗,服之。(《易简方》)
2.11 摘录
《*辞典》
古籍中的杨梅树皮
-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杨梅
新三。中砒毒∶心腹绞痛,欲吐不吐,面青肢冷。用杨梅树皮,煎汤二、三碗,服之即愈。(王硕《易简方》)风...
- 《急救便方》:[救诸毒]解砒毒
即解。又方,无花果五钱研末,冷水调下,即活。又杨梅树皮煎汤,二三盏服之。又方,用黑铅磨水灌之。又方,...
- 《验方新编》:[卷十三跌打损伤]伤损缩筋年久不愈
杨梅树皮,晒干研末,和顶好酒蒸熟调敷,用布扎好,每日一换,不过三五次即愈,屡试如神,不可轻视。又方∶...
- 《济世神验良方》:咽喉门
乳漱之。或滴入鼻内,再频饮夏枯草汤。急救喉痹方杨梅树皮向东者,去粗皮为末,或皂角末,俱吹入鼻中,喷嚏...
- 《古今医鉴》:[卷之九]咽喉
如牙关不开,先用开关散搐鼻,嗅涕即开。开关散用杨梅树皮,向东者晒干,去粗皮为末,吹鼻中,喷嚏为验。金...
- 更多古籍中的杨梅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