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2 注解
阳剌即“扬刺”,《黄帝内经太素》作阳刺,与“阴刺”对举。[1]
参见扬刺:
扬刺为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指正中刺一针,旁边刺四针而浅,可治疗寒气稽留面积广大而浅的病症。近代所用的梅花针,即衍生于这种多针浅刺法。[2]
3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阳剌
- 《医经原旨》:[卷四疾病第九]阴阳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于天气。(自...
- 《伤寒论辩证广注》:[卷之六]辩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此系仲景原文)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 《医宗金鉴》:[卷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阳明主里,内候胃中,外候肌肉,故有病经、病府之分。如论中身热烦渴,目痛鼻干不得眠,不恶寒,反恶热者...
-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十六·诊候之三]脉论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始正风八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八极即八方也八方...
- 《类经图翼》:[卷五经络(三)]诸部经络发明
和之纪,其主目。(运气十三。)任脉入目。督脉与太阳起于目内。其少腹直上者,上系两目之下。(俱经络二...
- 更多古籍中的阳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