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yáng chí
2 英文参考
Yángchí TE4[中国针灸学词典]
yángchí[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4 经穴名·阳池
穴位 | 阳池 | ||
汉语拼音 | Yangchi | ||
罗马拼音 | Yangchih | ||
美国英译名 | Yang Pond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TE4 | |
日本 | 4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TR4 | |
富耶氏 | TR4 | ||
德国 | 3E4 | ||
英国 | T4 | ||
美国 | TB4 |
阳池为经穴名(Yángchí TE4)[1][2]。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别阳[1][1]。属手少阳三焦经[1][2]。阳池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1][2]。阳为阴之对,池即水池,此穴在腕背陷中,经气至此如水之入池,故名阳池[2]。阳池穴主要用于头项及局部疾患等:如头痛,项强,耳聋,口干,喉痹,臂肘疼痛不能举,腕痛无力,臂肘疼痛,疟疾,消渴,目赤肿痛,腕痛,目红肿,腕痛无力或红肿不可屈伸,手腕折伤,前臂及肘部疼痛,肩痛,颈痛,烦闷,热病无汗,疟病寒热,现代又多用阳池穴治疗感冒,扁桃体炎,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目红肿痛,手腕部损伤,颈肩部疼痛,流行性感冒,风湿病,糖尿病等。
4.1 阳池的别名
别阳(《针灸甲乙经》)。
4.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过于阳池,阳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为原。
4.3 穴名解
阳为阴之对,池即水池,此穴在腕背陷中,经气至此如水之入池,故名阳池[2]。
阳,指手背及手少阳。陷者为池。此穴在手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之凹陷中,在背为阳,其处凹陷如池,为手少阳脉气所过之原穴,犹如水之停积于池也。《针灸甲乙经》有:“在手表腕上陷中”,因名阳池。[3]
4.4 特异性
阳池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
4.5 所属部位
腕部[4]
4.6 阳池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阳池穴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5]。
阳池穴位于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2]。伏掌取穴[2]。
阳池穴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处[1]。
阳池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阳池穴在腕部的位置
阳池穴在腕部的位置
阳池穴在腕部的位置(肌肉)
阳池穴在腕部的位置(骨骼)
4.7 阳池穴的取法
阳池穴位于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2]。伏掌取穴[2]。
俯掌,沿第4、5掌骨间向上至腕背侧远端横纹处的凹陷中,横平阳溪、阳谷;或于尺侧腕关节部,指总伸肌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肌腱之间处取穴[6]。
快速取穴:抬臂垂腕,背面,由第4掌骨向上推至腕关节横纹,可触及凹陷处即是阳池穴[7]。
4.8 阳池穴穴位解剖
阳池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腕背侧韧带、三角骨(膜)。有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皮肤由前臂后皮神经和尺神经的手背支双重分布。皮下筋膜致密,手背静脉网的尺侧部和小指的指背静脉渐汇成贵要静脉的起始部。深筋膜增厚并形成韧带。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过深筋膜,在小指伸肌和指伸肌腱之间,直抵三角骨面。以上二肌(腱)均包裹有腱鞘,由桡神经支配。
4.8.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腕背侧韧带→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桡腕关节[2]。
皮肤→皮下组织→伸肌支持带[8]。
4.8.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尺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腕背侧动脉分布[8]。
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和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1]。
4.9 阳池穴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
阳池穴有舒筋、通络、解热作用[2]。
阳池穴为三焦经的原穴,能祛除三焦热邪,振奋三焦元气,治疗三焦热盛,循经上扰所致的头面五官病及热邪伤阴之消渴等[9]。
阳池穴系三焦经之原穴,有宣肺解表、开窍聪目、舒筋利节之功,主治肩背痛,腕痛,疟疾,耳聋,消渴[3]。
4.10 阳池穴主治病证
阳池穴主要用于头项及局部疾患等:如头痛,项强,耳聋,口干,喉痹,臂肘疼痛不能举,腕痛无力,臂肘疼痛,疟疾,消渴,目赤肿痛,腕痛,目红肿,腕痛无力或红肿不可屈伸,手腕折伤,前臂及肘部疼痛,肩痛,颈痛,烦闷,热病无汗,疟病寒热,现代又多用阳池穴治疗感冒,扁桃体炎,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目红肿痛,手腕部损伤,颈肩部疼痛,流行性感冒,风湿病,糖尿病等。
阳池穴主要用于头项及局部疾患等:如头痛、项强、耳聋、口干、喉痹、臂肘疼痛不能举等[2]。
阳池穴主治腕痛无力,臂肘疼痛,耳聋,疟疾,消渴等[1]。
阳池穴主治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疟疾、消渴、腕痛[8]。
阳池穴主治耳聋,目红肿,喉痹,口干;腕痛无力或红肿不可屈伸,手腕折伤,前臂及肘部疼痛,肩痛,颈痛;消渴,烦闷,热病无汗,疟病寒热[6]。
现代又多用阳池穴治疗感冒、扁桃体炎、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2]。
五官科疾病:耳聋、目红肿痛,喉痹。
运动系统疾病:手腕部损伤,前臂及肘部疼痛,颈肩部疼痛。
其他疾病:流行性感冒,风湿病,糖尿病等。
4.11 刺灸法
4.11.1 刺法
直刺0.3~0.5寸[6][8][1][2],深刺可透大陵[6],局部有酸胀感[6],可扩散至中指[6];或向左、右平刺,针感可扩散至整个腕关节,可治腕关节疾病[6]。
平刺0.5-1.0寸,向左向右平刺,局部酸胀,可扩散至整个腕关节。
4.11.2 灸法
4.12 阳池穴的配伍
阳池配外关、曲池,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痉挛或麻痹。
4.13 特效按摩
用中指指腹按摩阳池穴,可改善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褥期出现的手脚冰凉状况[7]。
4.14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阳池主之。
《针灸大成》:主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肩臂痛不得举。
《类经图翼》:主治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举。
4.15 阳池穴研究进展
4.15.1 增强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
针刺阳池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9]。
4.15.2 加快心率
给犬的“阳池”注射乙酰胆碱,可引起心率加快,如事先针刺“内关”,则可加强此效应[9]。
4.15.3 避孕
阳池穴与垂体一性腺功能有关,特别是与性腺、卵巢功能有关,有避孕作用[9]。
5 推拿穴位名·阳池
①位于腕背尺骨下端桡侧,掌背横纹上1寸许的凹陷处[1]。见《小儿按摩经》。用掐法或揉法,有降逆、清脑、止头痛等[1]。
②位于前臂背侧,离掌根三寸处[1]。《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掌背穴图》:“在掌根三寸是。治风痰,头痛。”
③位于掌侧腕横纹的靠桡侧一边[1]。见《幼科推拿秘书》。治头痛,风寒无汗,肢冷等症[1]。
6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9.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87.
-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4]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6.
-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87.
-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 [8]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2.
-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87.
古籍中的阳池
-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一]阴阳别论第七篇
真藏之阴,则为别阴;无柔和之阴,见结搏之阳,则为别阳。别阴别阳,非阴阳之常,乃阴阳之别。常则和,别则...
- 《经穴汇解》:[卷之四]手部第八
炳。医统。大成作液门下一寸拘矣。阳池(灵枢)一名别阳(甲乙)腕上。陷者之中也。为原。(灵枢)手表上。...
- 《医学纲目》:[卷之八·阴阳脏腑部]穴法上
陷者之中也,为原。〔《铜人》〕云∶阳池二穴,一名别阳。在手表腕上陷中,手少阳脉之所过也,为原。刺入二...
- 《医学入门》:[内集·卷一经络]经穴起止
失忘。余同大陵。二十三穴手少阳,关冲液门中渚旁,阳池外关支沟正,会宗三阳四渎长,天井清冷渊消泺,会肩...
- 《针灸集成》:[卷四]手少阳三焦经
心后痛针此立愈(通玄赋)五指不便取中渚(灵光赋)阳池在手表腕上陷中自本节后骨直对腕中针二分留六呼灸三...
- 更多古籍中的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