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眼部用药法 (最后修订于2012/7/31 16:38:42)[共609字]
摘要:操作名称眼部用药法适应证1.治疗眼部疾病。2.散瞳检查眼底。禁忌证青光眼禁用阿托品。用品及准备治疗盘:滴眼药瓶、眼用油膏(按医嘱指定)、无菌玻璃棒、无菌干棉球罐及污棉球罐及污棉球罐各1,治疗碗内盛0.5%碘伏及小毛巾1块。方法及内容备物品至床前,向患者作解释。1、滴眼药法 ①用干棉球轻拭患眼分泌物,吸干眼泪,嘱患者向上注视,分开眼睑,滴入药液1-2滴,提起上眼睑,然后轻轻覆盖眼球;②嘱患者闭眼3min,并以棉球压迫泪囊部。2、眼膏用法 ①将无菌玻璃棒擦干,检查是否光滑完整,以其一端蘸取油膏少许备用;②以拇指及示指分开上下眼睑,暴露下结膜囊,嘱患者向上看,另手持玻璃棒与睑裂平行(右眼用左手,左眼用右手),放于下穹隆部,将上、下睑闭合,旋转玻璃棒并自颞侧轻轻抽出,使油膏涂于下结膜囊内;③轻柔眼睑3min,切立即睁开,用棉球擦拭去外溢油膏。注意事项1、用药前须仔细查对瓶签、姓名及左、右眼,检查药物有无变色、沉淀,注意玻璃棒有无破损,无误后方可用药。2、为每个患者用眼药前,均使用0.5%碘伏擦拭手指或浸手。3、滴药或冲洗,一般先右眼后左眼,以免用错药;如左眼病较轻,应先左眼......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用药法象》
《用药法象》 药学著作。一卷。金·李杲撰。据《本草纲目序例》称,此书在《珍珠囊》的基础上,增加了用药凡例,诸经响导及纲要治法等内容。原书已佚。但其内容保留于《汤液本草》上卷中。作者:
- R-MP用药法对老年MM患者疗效显著
中国医药报讯 日前在维也那召开的第12届欧洲血液学年会上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包括来那度胺(lenalidomide)等三种药物的联合用药法(R-MP)可显著提高新诊断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率。 由意大利Torino大学进行的这项Ⅰ/Ⅱ期研究旨在评估来那度胺、美法仑(melphalan)和泼尼松(prednisone)(R-MP)联用的效果。53例患者(平均年龄71岁)接受至少
- 第四节 论胎前用药法
丹溪曰:胎前当清热养血。产妇因火逼动胎,逆上作喘急者,急用条芩香附之类,为末调下,条芩水中取沉者为佳。黄芩安胎,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气实者宜清热养血,气滞者宜理气安胎气,虚者宜补)天行不息,所以生生而无穷,芐北尉子治血行气,有补阴之妙,命名益母,以其行中有补也,故曰:胎前无滞,产后无虚,难产可煎作膏。条芩白朮乃安胎之圣药,俗以黄芩为寒而不用,反谓温热药能养胎,殊不知胎孕宜清热养血,使血循经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第七节·六经用药法
(附三焦用药法)太阳宜汗。轻则杏、苏、橘红。重则麻、桂、薄荷。而葱头尤为发汗之通用。【秀按】木贼草去节烘过。发汗至易。浮萍发汗。类似麻黄。当选。少阳宜和。轻则生姜、绿茶。重则柴胡、黄芩。浅则木贼、青皮。深则青蒿、鳖甲。而阴阳水尤为和解之通用。阳明宜下。轻则枳实、槟榔。重则大黄、芒硝。滑则桃杏、五仁。润则当归、苁蓉。下水结则甘遂、大戟。下瘀结则醋炒生军。下寒结则巴豆霜。下热结则主生军。应用则用。别
- 《银海指南》:[卷二]用药法
夫病有虚实寒热之殊,故药有补泻温凉之别。若虚中挟实,实中挟虚,寒因热化,热因寒化,上寒下热,上热下寒。其症种种不同,则临证用药之法,不可不知。昔韩懋之嫂口舌唇皆疮,或至封喉,下部虚脱,白带如注,医或投凉剂解其上,则下部疾愈甚。或投热剂,及以汤药熏蒸其下,则热晕欲绝。懋曰∶此亡阳症也,以盐煮附子为君,制以薄荷防风,佐以姜桂芎归,水煎后,入井冰冷与之,未尽剂即少瘥。或问其故曰∶真对真,假对假。上乃假热
- 《神仙济世良方》:[下卷]人久坐必使行动然后用药法
吕祖择,如人久坐,则血滞疏,久卧则肉痿而骨缩,必使之行走于途中,而后以药继之也方用∶当归一两白芍三钱黄一两甘草一钱陈皮五分防风五分半夏一钱。水煎未补余果老大仙曰∶此方妙绝。《神仙济世良方》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上]论用药法
辨,病既深矣,药何疗焉!繇是医者必须舍短从长,去繁就简,卷舒自有,盈缩随机,斟酌其宜,增减允当,察病轻重,用药精微,则可谓上工矣。凡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又有阴阳配合(掌禹锡等按蜀本注云∶“凡天地万物皆有阴阳,大小各有色类,寻究其理,并有法象。故毛羽之类,皆生于阳而属于阴。鳞介之类,皆生于阴而属于阳。所以空青法木,故色青而主肝。丹砂法火,故色赤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六正骨兼金镞门(附论)]伤破肚皮用药法
如伤孔大,肚肠与脂膏俱出,放入内,则用缝。如孔小,只有膏出,先用清心药与服,用手擘去膏,不用缝,此膏出者已无用了,不可复入肚中,反成祸,只可擘去不妨。此是闭肉,但放心去之。肚肉被伤者,专用退利,大小肠不可待秘,恐成重患。《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白喉全生集》:用药法
。扫去痰涎。而后可以服药。至轻证初起。则吹药一二次即愈矣。并无庸服药也。故吹药尤炼之宜精。备之宜豫。一白喉不无传染。非因热证而传染者。即为热证。因寒证而传染者。即为寒证也。宜视人之秉赋强弱。气血虚实用药。一患白喉者。必兼感杂证。若有万难兼理者。只治白喉证。不理杂病。而杂病亦自可愈。何也。病未有不相因者也。即或白喉已愈。而杂病未愈。或白喉已愈。而杂病又生。则在医者变而通之。神而明之。古方俱在。不能备
- 《尤氏喉科秘书》:用药法
内用此方煎药,此分虚实火尤为确。珍珠散龙骨(一钱,)珍珠(一钱)儿茶(五分)海螵蛸(一钱)参三七(二钱)没药乳香(去油,各五分)降香节(一钱,忌用铁器)象皮(一钱,炙脆)朱砂(五分)冰片(一厘)各为法制细末,将新棉花如指大,捻成团,蘸药塞患处,以指按之,勿动,二三次即止。一治牙菌,用口疳药吹之,兼用煎剂。一治穿牙疔毒,未破为疔,用金丹,略加碧丹吹之,内服凉血降火解毒消疔之剂。已破为毒,用口疳药,
- 《疡医大全》:[卷六]论疮疡寒热逆从用药法
尝见治寒以热,而寒弥甚,治热以寒,而热弥炽,何也?假如心实生热者,当益其肾,肾水滋,热自除。肾虚生寒者,补益其心,心火降,寒自退。此所谓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也。又寒因热用,热因寒用,要在通其理而已。又闻微者逆之,甚者从之,盖治寒以热,必凉药以行之;治热以寒,必温药以导之,此亦欲其药性之调和也。其间有正有权者,因病有微甚,微者逆治,理之正也。甚者从治,理之权也。《疡医大全》清顾世澄公元
- 《异授眼科》:用药法
治眼之法,用药最难,大热则发,大寒则凝,所以冰片禁用,黄连少用。外点之药,须以消熔敛光为主,内服之药,须以发散破气为先。初发者降火消风,久病者荡翳发光。若骤补骤泻者,皆能损目,毋欲速,毋放肆,慎之。《异授眼科》
- 《女科经纶》:[卷五产后证上]产后腹痛分证用药法
《家居医录》曰∶产后腹痛,恶露既去而仍痛,四神散调补之,不应,八珍汤。若痛而恶心,或欲作呕,六君子汤。若痛而泄泻,六君子汤送四神丸。若胸膈饱闷,或恶食吞酸,或腹痛,手不可按,此是饮食所伤,用二陈加白术、山楂消导之。若食既消而仍痛,或按之不痛,或更加头痛,烦热作渴,恶寒欲呕等证,此是中气被伤,宜补脾胃为主。若发热腹痛,按之痛甚,不恶食,吞酸,此是瘀血停滞,失笑散消之。若止是发热头痛,或兼腹痛,按之却
- 《女科经纶》:[卷五产后证上]产后伤食停滞分证用药法
薛立斋曰∶前证若宿食停滞,六君子加枳实、神曲。若因肉食,加山楂。若因鱼,加陈皮。其物既消而仍痞,或反作痛作呕,此脾胃受伤,六君子。或咽酸嗳腐,加炮姜。作泻加升麻,不应,佐四神丸,或间用补中汤。慎斋按∶以上二条,序产后有伤食之证也。产后气血已虚,胃中元气甚弱,凡饮食偶有所伤,必难运化,而成痞闷,诚不止面毒也。但北方以面为饭,南方风俗,三朝洗儿。有食面之例,产妇恃健,伤之者多,此稽中举此为言也。故丹溪
-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八正骨兼金镞科]伤破肚皮用药法
如伤孔大,肚肠与脂膏俱出,放入内则用缝。如孔小,只有膏出,先用清心药与服,用手掰但放《世医得效方》天历元年危亦林公元1328年-1337年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五燥病药
。仲景人参白虎汤为主药。下燥则结。景岳济川煎为主药。肠燥则隔食。五仁橘皮汤为主药。筋燥则痉挛。阿胶鸡子黄汤为主药。阴竭阳厥。坎气潜龙汤为主药、阴虚火旺。阿胶黄连汤为主药。生津液以西参、燕窝、银耳、柿霜为主药。养血则归身、生地、阿胶、鸡血藤胶。益精则熟地、杞子、龟胶、鱼鳔、猪羊脊髓。在用者广求之。此总论凉燥温燥实燥虚燥用药之要略也。《重订通俗伤寒论》清俞根撰,近代徐荣斋重订。公元1644-1911年
- 《济阴纲目》:[卷之八胎前门·上]论胎前用药法
丹溪曰∶胎前当清热养血(气实者,宜清热养血;气滞者,宜理气安胎;气虚者宜补)。产妇因火逼动胎,逆上作喘急者,急用条芩、香附之类,为末调下。条芩水中取沉者为佳。黄芩安胎,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天行不息,所以生生而无穷。茺蔚子治血行气,有补阴之妙,命名益母,以其行中有补也。故曰胎前无滞,产后无虚。难产可煎作膏。条芩、白术乃安胎之圣药,俗以黄芩为寒而不用,反谓温热药能养胎。殊不知胎孕宜清热养血,使血
- 《女科折衷纂要》:[胎前门]胎前用药法
丹溪曰∶胎前当清热养血,孕妇因火逼动胎逆,上作喘急,用条芩、香附之类为末调下(条芩水中沉者为佳)。黄芩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天行不息,所以生生而无穷。茺蔚子治血行气,有补阴之妙,命名益母,以其行中有补也。故曰胎前无滞,产后无虚(难产可煎作膏),条芩、白术乃安胎之圣药。俗以黄芩为寒而不用,反为温热药能养胎,殊不知胎孕宜清热养血,使血循经而不妄行,乃能养胎怀孕。嗜物乃一脏之虚,如爱酸物乃肝脏不能养
- 《外科理例》:[卷一]疮肿寒热用药法三十四
尝见治寒以热。而寒弥甚。治热以寒。而热弥炽。何也。假如心实生热者。当益其肾。滋。热自除。肾虚生寒者。当补其心。心火降。寒自退。此所谓寒之而热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也。又寒因热用。热因寒用。要在通其理类而已。又闻微者逆之。甚者从之。盖治寒以热。必凉而行之。治热以寒。必温而行之。此亦欲其调和也。其间有正有权者。盖病有微有甚。微者逆治。理之正也。甚者从治。理之权也。《外科理例》明·嘉靖二年汪机公元13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三暑病药
泄之重剂。暑秽尤为繁重。辄致闷乱烦躁。呕恶肢冷。甚则耳聋神昏。急用芳香辟秽药。轻则葱、豉、菖蒲、紫金片锭。重则蒜头绛雪。而鲜青蒿、鲜薄荷、鲜佩兰、鲜银花。尤为清芬辟秽之良药。外用通关取嚏。执痧挑痧诸法。急救得法。庶能速愈。暑风多挟秽浊。先郁肺气。首用辛凉轻清宣解。如芥穗、薄荷、栀皮、香豉、连翘、牛蒡、栝蒌皮、鲜茅根、绿豆皮、鲜竹叶等品。均可随证选用。身痛肢软者。佐络石、秦艽、桑枝、蜈蚣草、淡竹茹
- 《妇人规》:[下卷子嗣类]用药法(药食二)
凡男女胎孕所由,总在血气。若血气和平壮盛者,无不孕育,育亦无不长。其有不能孕者,无非气血薄弱;育而不长者,无非根本不固。即如诸病相加,无非伤损血气,如果邪逆未除,但当以煎剂略为拨正,拨正之后,则必以调服气血为主,斯为万全之策。所以凡种子丸散,切不可杂以散风、消导及败血、苦寒、峻利等药。盖凡宜久服而加以此类,则久而增气,未有不反伤气血,而难于孕者也。再若香附一物,自王好古曰“乃妇人之仙药,多服亦能走
- 《医经国小》:[卷之一本草第一]用药法象(一首)
者方剂分两。与今不同。如咀者。锉若麻豆大是也。云一升者。今之大一盏也。云铢者。六铢乃一分。即二钱半。云三两者。今之一两。二两者。今之六钱半也。君臣佐使从其制。主病为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服药有法及有期。病在上。不厌烦而少。病在下。则顿而多。病在上。先食而后药。病在下。先药而后食。病在四肢。宜饥食。而服药在旦。病在骨髓。宜饱食。而服药在夜。升降浮沉补泻之。如肝胆之病。以辛味补之。咸泻气。温补
- 《医学心悟》:[卷二]复论阳明本证用药法
阳明有经、有腑。阳明经病,发热头痛,目痛鼻干,唇焦漱水,宜解肌,葛根汤;阳明经病传腑,蒸热自汗,口渴饮冷,白虎加人参汤,此散漫之热,可清而不可下;阳明腑病,热邪悉入于里,其证潮热谵语,腹满便闭,宜攻之,调胃承气汤,此结聚之热,徒清无益也夫病当用承气,而只用白虎,则结聚之热不除;当用白虎而遽用承气,则散漫之邪复聚而为结热之证。夫石膏、大黄,同一清剂,而举用不当,尚关成败,何况寒热相反者乎?甚矣!司命
- 《疡医大全》:[卷三十三痘疹部(下)]精炮制用药法
聂九吾曰∶凡用寒凉药品,除阳证伤寒,热积痢证,及诸实热等证外,其余若用之降炎上之火,用之清血分之火,俱有寒因热用之义,须根据酒炒酒制之法,最为紧要。同一寒药也,根据法用之则取效,不根据法用之则为害。若痘疮中前后所用解毒诸寒药,皆因毒火燥血而用,入血分以凉血活血者,是以芩、连、栀、柏、花粉、大黄等味,必用酒拌湿炒燥;牛蒡子必炒香研碎,当归、生地、白芍、红花、紫草、牡丹皮、地骨皮之类,必以酒临时洗用
- 《玉机微义》:[卷三十四头痛门]诸经内外头痛用药法
之诸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诸气虚头痛人参黄为主为主者主治也兼见何证以佐使药治之此立方之大法也气血俱虚头痛者于调中益气汤中少加川芎蔓荆子细辛其效如神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痰厥头痛药也青空膏乃风湿热头痛药也羌活附子汤厥逆头痛药也如湿气在头者以苦吐之不可执方而治按此论头痛至为详悉首言伤寒内伤头痛历引内经以明湿热寒湿偏头痛真头痛厥逆头痛等证细分六经用药之法后世无以加矣《玉机微义》元明徐彦纯公元1271-1644年
- 《本草蒙筌》:[总论]用药法象
形金木水火土真假轻枯虚薄缓浅假,宜治上。色青赤黄白黑深浅重润实浓急深真,宜治下。性寒湿温凉平急缓其中平者宜治中,余随脏。味辛酸咸苦甘浓薄腑所宜处。体虚实轻重平枯润《本草蒙筌》明陈嘉谟公元1368-1644年
- 《神仙济世良方》:[下卷]论因病患之意用药法
华真人曰∶医者,意也。因病患之意而用之,一法也;病症之意而用之,一法也;因时令之物投吾药见弓生疫或思而昴日星君择,通神之治不可思议,而测度之以人谋也。或剖腹以洗肠,或决窦以出鸟雀,此之《神仙济世良方》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一风病药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自外而入。先郁肺气。肺主卫。故治风多宣气泄卫药。轻则薄荷、荆芥。重则羌活、防风。而杏、蔻、橘、桔。尤为宣气之通用。且风郁久变热。热能生痰。故又宜用化痰药。轻则蜜炙陈皮。重则栝蒌、川贝。及胆星、竺黄、蛤粉、枳实、荆沥、海粉之属。而竹沥、姜汁。尤为化痰之通用。但风既变热。善能烁液。故又宜用润燥药。轻则梨汁、花露。重则知母、花粉。而鲜地、鲜斛。尤为生津增液之良药。至主治各经风药。
- 《本草便读》:用药法程
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然后可定其升降浮沉。以类相从之用。凡用药当知有相反相畏相恶相使相须之别。惟相反不可合投。其余即无从顾虑。故特将相反之药。列于药品之末。然后可知药之宜忌。凡用药须知制炒之法。各有所宜。如酒炒则升提。姜炒则温散。用盐可入肾而软坚。用醋则注肝而收敛。童便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去燥性而和中。乳能润枯生血。蜜能甘缓益元。土炒藉土气以补中州。面煨抑酷性勿伤上膈。黑豆甘草汤浸。并能解
- 专家把脉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同样十分普遍。他就当前比较常见的一些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现象进行了分析、“诊断”。症状1:使用不对证“发烧用清开灵针,感染用双黄连粉针,这似乎已经是某些中医和西医师不成文的用药法则。这种不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机械地以药对症的用药方法,是导致‘医源性’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的原因之一。”鲁卫星指出,这相当于将中医的热证与西医的感染性炎症划等号,但在临床上,这个等号并不完全成立
- 乳腺癌眼部转移的诊治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眼部转移部位及治疗效果。方法5例乳腺癌眼部转移患者,眶内转移1例,眼球后壁转移4例,经CT、MRI、B超或病理检查确诊,并行全身化疗。结果眼内转移的4例患者经全身化疗1~6个周期后眼部局部病灶达完全消失(CR)3例,稳定(SD)1例。其中眶内转移的患者行局部肿物摘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眼部转移,术后复发,经4个周期化疗后肿物消失。结论全身化疗对乳腺癌眼部转移的患者有较明确
- 浅析新《处方管理办法》在我院的实施
【摘要】目的建立医院处方评价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自新《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后,结合实际工作,从人员素质、工作责任意识等各方面,制定我院处方评价制度,对比《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前后,处方的书写规范与合理用药。结果随着新《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和落实,药学专业人员将担负起监督、指导正确使用药品和合理用药的重任,这对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结论药师审核处方的职责将成为药学领域中新
- 飘逸用药法
飘逸用药法是指医者用药时信手拈来,不拘一格,洒脱自然,效如浮鼓,透露出飘逸脱俗,与众不同的风格,看似漫无目的,其实蕴含丰富中医学理论的用药方法。 已故甘肃凉州名医席梁丞先生治疗婴幼儿小便不通,取母乳一杯,加入葱白一寸,煎沸分两次喂服,并嘱其母用口吸吮患儿心窝前后各一处,两手、足心各一处。外用妇女耳屎少许塞入患儿尿道口,上面覆盖半个花椒壳。内服兼外治后约一小时,其小便即通,此法屡治屡效。医者匠心
- 基层医院白内障“助残复明”手术的康复指导
此为麻醉药品药效消退所致,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术后回病房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可坐起,但动作要轻稳,不要揉眼、挤眼。避免咳嗽、打喷嚏以防眼内出血、切口裂开等并发症。4出院前康复教育4.1眼部用药指导(1)受术患者均为当日住院,第2天出院前换药,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情况,如角膜水肿、浑浊时,前房有闪光者,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加地塞米松2mg,每日1次。根据术眼情况分别指导患者局部用药次数和
- 儿童瞬目症临床观察
结膜炎者予以妥布霉素滴眼液每日3次点眼。结膜结石明显突出于结膜面者需在表麻下剔除。浅层点状角膜炎者,予以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3次,部分加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每日3次点眼。睑内翻与倒睫者行手术矫正。因长期眼部用药不当引起的停用其药物,酌情予以维生素类药物。 2结果 本组86例病例经过7~28天的治疗,72例(87.3%)治愈,12例(13.7%)好转,2例(2.3%)无效。无效者为不配合治疗,仍每天看
- 《华佗神方》:[卷九]九○四一·华佗治碱水入目神方
以清水洗涤眼部自愈。若用新鲜牛乳点之,尤效。《华佗神方》汉华佗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 王宇真等:维吾尔医药资源及药物学说简介
防病治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植物、动物、矿物防病与治病的实践经验和生产技术,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维吾尔民族文化特色的药物学。历代不同时期的维吾尔药物学除了论述药物的药性理论、临床功效、主治病症、用药法则、炮制和制剂方法外,还包括药物的来源、产地、栽培、采集以及形性品质、真伪鉴别等生产方面的知识。l药物资源维吾尔药是维吾尔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也是能否保证维吾尔医疗效的重要标志。丰富的天然资源又
- 眼部化妆方法有哪些?
外眼角的部位,不少人习惯用红、棕、蓝、紫四色。一般的眼型,应在眼周附近上、下眼睑处涂抹深一些,内、外眼角处稍浅一些,在上眼睑中间和眉弓上要揉抹得似有若无的浅淡,要求柔润,深浅合适,不显痕迹,以表现出眼部的立体感。 (2)描画眼线:指用眼线笔在上、下睑缘画出一条明显的黑线,使黑眼珠显得更加明亮有神,这条线称之为眼线。画眼线是为了美化和突出眼睛,同时可以通过画眼线的技巧,修正改变眼睛的形状。同样长的
- 《医家心法》:[卷一]二十五方分图
\r木主病变见五症用药之法图\ps100a2.bmp\r足厥阴肝足少阳胆木主病变见五症用药之法。肝与胆自病为正邪。用逍遥散泻木中之木。之心病为实邪。用七味饮泻木中之火。之脾病为微邪。用小柴胡汤泻木中之土。之肺病为贼邪。用左金丸泻木中之金。之肾病为虚邪。用滋肾生肝饮泻木中之水。\r火主病变见五症用药之法图\ps100a3.bmp\r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火主病变见五症用药之法心小肠自病为正邪。用归脾汤泻
- 爱尔凯因眼部过敏1例
,睑球结膜重度充血,轻度水肿,角膜无异常,余未见异常。即刻给予冷敷,氯苯那敏4mg口服,艾氟龙滴眼液点左眼每天4次,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涂左眼每天3次,约10h后症状有所减轻,4d后痊愈。 讨论 眼部用药过敏多表现在眼部,如眼睑红肿,痒感,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损伤等,重者还可引起全身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爱尔凯因滴眼液主要成分为盐酸丙美卡因,起效快,效果好,对角膜损伤小,副作用小,超敏反应少,
- 《医宗己任编》:[卷一]二十五方分图
\r木主病变见五症用药之法图\ps100a2.bmp\r足厥阴肝足少阳胆木主病变见五症用药之法。肝与胆自病为正邪。用逍遥散泻木中之木。之心病为实邪。用七味饮泻木中之火。之脾病为微邪。用小柴胡汤泻木中之土。之肺病为贼邪。用左金丸泻木中之金。之肾病为虚邪。用滋肾生肝饮泻木中之水。\r火主病变见五症用药之法图\ps100a3.bmp\r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火主病变见五症用药之法心小肠自病为正邪。用归脾汤泻
- 《汤液本草》:[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用药酒洗曝干
黄芩、黄连、黄柏、知母,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腾也。咽之下、脐之上,须酒洗之。在下生用。大凡生升、熟降。大黄须煨,恐寒则损胃气。至于川乌、附子须炮,以制毒也。黄柏、知母,下部药也,久弱之人,须合用之者,酒浸,曝干,恐寒伤胃气也。熟地黄,酒洗亦然。当归,酒浸,曝,发散之意也。《汤液本草》元王好古公元1298年
- 医院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应用新药品种不断增多,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药方法日趋复杂化,引起药物的毒副反应也相应有所增加。为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合理用药,药师应担负起进入临床促进合理用药的责任。药师在整个临床用药过程中是药品的提供者和合理用药的监督者,因此在合理用药中担负着重要任务。药师不仅应具有足够的药学知识和技术,还要具有与病人沟通的能力,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药师的职能也从保障治疗、及时提
- 眼部带状疱疹的诊治体会
局限在黏膜与皮肤交界处如睑缘处,多发生于下睑,“水疱较小、散在分布,“疱内液体相对清亮透明,约1周内干凅结痂,脱落后不留下痕迹,但易复发[1],容易鉴别。(2)治疗方面:全身用药积极抗病毒、预防感染,大量B族维生素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有髓神经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以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2];注射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及干扰素、部分有条件者可注射恢复期全血或血清以增强患者自
- 洛美沙星眼药水治疗眼部感染104例
[摘要] 目的:观察洛美沙星眼药水治疗眼部细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166例,男性91例,女性75例,年龄37a± s16a(18~65a);结膜炎92例,角膜炎74例;洛美沙星组(104例,男性54例,女性50例),用0.3%洛美沙星眼药水;氧氟沙星组62例(男性35例,女性27例),用0.3%氧氟沙星眼药水,均6次.d-1,每次1滴,7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作结膜囊分泌物或角膜刮出物培养,观察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四湿病药
、丁、桂。所谓湿者燥之也。湿热宜芳淡以宣化之。通用如蔻、藿、佩兰、滑通、二苓、茵泽之类。重则五苓、三石。亦可暂用以通泄之。所谓辛香疏气。甘淡渗湿也。惟湿火盘踞肝络。胆火内炽。血瘀而热。与湿热但在肺脾胃气分者迥异。宜用苦寒泻火为君。佐辛香以通里窍。如栀、芩、连、柏、龙荟、清麟丸等。略参冰、麝、归须、泽兰。仿当归龙荟丸法。始能奏效。《重订通俗伤寒论》清俞根撰,近代徐荣斋重订。公元1644-1911年
- 《伤寒六书》:[伤寒证脉药截江网卷之五]论伤寒用药法则
承气,不能制定发狂。非枳、桔,不能除痞满。非陷胸,不能开结胸。非羌活冲和,不能治四时之感冒身疼。非人参败毒,不能治春瘟。非四逆,不能救阴厥。非人参白虎,不能化斑。非理中、乌梅,不能治蛔厥。非桂枝、麻黄,不能除冬月之恶寒,热随汗解。非姜附汤,不能止阴寒之泄利。非大柴胡,不能去实热之妄言。阴阳咳嗽,上气喘急,用加减小青龙,分表里而可汗下。此伤寒用药之大法也。《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368-1644年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一总赋]用药法
夫用药之法,贵乎明变。如风会有古今之异,地气有南北之分,天时有寒暑之更,禀赋有浓薄之别,受病有新旧之差,年寿有老少之殊,居养有贵贱之别。用药之际,勿好奇,勿执一,勿轻妄,勿迅速。须慎重精祥,圆融活变。不妨沉会以期必妥,药于是乎功成。昔先贤未有发明,后学因而弗讲,其误世也不既多乎。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病有宜寒剂者,以热剂为响导之兵。病有宜热剂者,以寒剂为类从之引。病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
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淫之正病。亦属四时之常病。选药制方。分际最宜清析。举其要而条列之。《重订通俗伤寒论》清俞根撰,近代徐荣斋重订。公元1644-1911年
- 《女科经纶》:[卷五产后证上]产后呃逆分证用药法
薛立斋曰∶前证属胃气虚寒之恶候。如用丁香散未应,急投参附汤,亦有生者。若产后呃逆,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如寒者,丁香、姜、桂。热者,宜干柿、竹茹。虚者,宜人参、附子。实者,宜香附、橘皮。误施则有噬脐之悔。慎斋按∶以上二条,序产后有呃逆之证也。经云∶病深者,其声哕。哕即呃逆也。诸病见之为恶候,况产后犯此。有虚无实,有寒无热矣。立斋必兼热实论,殊谬。若古方治产后呃逆,又兼败血瘀停胃逆,用丁香豆蔻散,煎桃仁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六火病药
气血之先。而其根本所在。即道经所谓丹田。《难经》所谓命门。《内经》所谓七节之旁。中有小心。阴阳阖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百体皆润。此中一线未绝。则生气一线未亡。非解剖法所能知。非显微镜所能窥。故古昔大医。诊病决死生者。不视病之轻重。而视元气之存亡。元气不伤。虽病甚不死。元气或伤。虽病轻亦死。而其中又有辨焉。有先伤元气而病者。此不可治者也。有因病而伤元气者。此不可不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