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经性皮肤显痕

目录

1 拼音

xún jīng xìng pí fū xiǎn hén

2 英文参考

Skin color change along thechannels

3 注解

循经性皮肤显痕为经络现象之一。指在激发因素作用下,沿经络循行路线发生的以皮肤色泽变化为特征的功能性皮肤病理变化现象。[1]

循经性皮肤显痕指在一定刺激条件下,沿经络循行路线发生的以皮肤色泽变化为特征的功能性皮肤病理变化现象。用温热、艾灸、针刺、电针或电脉冲等方法刺激一定的穴位,在某些人身上可以透发出循经分布的、呈带状的各种皮肤显痕,如循经性白线、红线、皮下出血线或皮丘带等。

50年代,法国Elandin氏曾报道循肝、脾、肾三经走行的白色痕迹,1972年日本前田实在氏也报道了一例循经性白色显痕,并称之为“机尾云”现象。我国自1975年至1980年期间,也有18例此类现象的报道。如北京曾报道一例感传显著的患者,先后用电脉冲、电针、针刺及艾灸等方法刺激心包、大肠等经的井穴和原穴,两年内数次观察均可诱发出暗红色的循经出血带。在刺激穴位时诱发出来的皮丘带,与荨麻疹皮肤组织反应相似,走行路线也与古典经脉基本一致。循经出现的这些皮肤反应有的细如丝线,有的则宽达1~2cm;短的仅出现于经脉的某一部分,长的则可通达全程。这些皮肤反应多伴随感传出现,可持续几十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有人可多次重复。根据实际观察研究,循经出现的红线、皮疹,丘疹带和出血带等都是由于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或通透性改变所致,说明与植物神经及其介质的调节有关。

因循经性皮肤显痕可由刺激穴位诱发,也是一种能够“看得见”或“摸得着”的循经现象,为植物神经中枢和大脑皮层参与经络的形成过程提供了依据。

4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7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