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规检查

目录

1 拼音

xuè yè cháng guī jiǎn chá

2 英文名

general examination of blood

3 正常值

白细胞计数(WBC): 新生儿:20×109/L 2岁:11×109/L 成人:(4~1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中性粒细胞(N):0.50~0.70(出生后2天~2岁0.31~0.40)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 直接计数:(50~300)×106/L

嗜碱性粒细胞(B):0.0~0.01 直接计数:(20~50)×106/L

淋巴细胞(L):0.20~0.40 直接计数:(1.684±0.404)×109/L

单核细胞(M):0.01~0.08 直接计数:(0.196±0.129)×109/L

未成熟细胞:0.03~0.10

血红蛋白(Hb): 新生儿:180~190g/L 成人: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红细胞计数: 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4 化验结果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某些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再障,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放射治疗,肿瘤化疗及某些药物(磺胺、氯酶素等)反应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中性粒细胞(N):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广泛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

增加: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某些血液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减少: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B):

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锌中毒等.。

淋巴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某些慢性感染等。

减少:细胞免疫缺陷病,放射病。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

增加: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斑疹伤寒,疟疾,重症结核,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网状细胞肉瘤等。

未成熟细胞:

增加:白血病,骨转移性肿瘤等。

血红蛋白(Hb):

增加:失水,腹泻,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增多症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呈相对性Hb增高。

减少:贫血,失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红细胞计数:

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浓缩,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各种原因所致贫血,白血病,勾虫病,急慢性失血等。

血小板计数: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后,骨折,急性出血,大手术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病,急慢性骨髓炎,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某些恶性肿瘤(如何杰金病、淋巴瘤等),血小板减少症恢复期(反跳性升高)及剧烈活动后等。

降低: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再障,骨髓移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重症缺铁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Evan氏综合征,巨脾症,脾功能亢进症,脾肿瘤,Gaucher氏病,Letterer-Siwe氏病,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某些细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疟疾,DIC,肝病,尿毒症,血管源性肿瘤,大量输入库血,新生儿溶血,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子痫,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抗肿瘤药及其他骨髓抑制药物反应,放射病及放射治疗等。

5 化验取材

血液

6 化验方法

血液常规检查

7 化验类别一

血液检查

8 化验类别二

血液常规检查

9 参考资料

《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