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4 血虚而致的一种虚热·血虚发热
血虚发热亦称血虚热[1]。见《内外伤辨惑论》。指血虚而致的一种虚热[1]。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有辨耳,……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多由吐衄便血或产后崩漏等失血所致,亦可因饮食劳倦等内伤脾胃,逐渐发展而成[1]。
症见肌热面红,燥渴,甚则烦躁,睡卧不安,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等[1]。
《证治汇补·发热》:“血虚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然亦有阳虚而阴走者,不可徒事滋阴。”
《明医杂著·医论》:“凡妇人产后阴血虚,阳无所依,而浮散于外,故多发热。治法用四物汤补阴血,而以炙干姜之苦温从治,收其浮散之阳,使归依于阴。”
5 小儿血虚引起的发热·血虚发热
血虚发热专指小儿血虚引起的发热[1]。其症午后热甚,烦躁不安,两颐淡红,面唇淡白,毛发枯黄,形瘦神疲,大便艰涩难出,脉来大而无力[1]。治疗宜补血以退热[1]。用四物汤,热甚另加生地(《幼科铁镜》)[1]。
6 参考资料
治疗血虚发热的方剂
- 虚热煎
川芎6克黄耆15克炮姜1.5克功能主治:治产后血虚发热。用法用量:水煎,入童便75毫升,和匀服之,立...
- 人中白丸
研为细末,用百部熬膏为丸。功能主治:治虚痨病,血虚发热,咽燥口渴,睡卧不安。用法用量:男服12克,女...
- 二连四物汤
汤(内用生地黄)加黄连、胡黄连(真者)。主妇人血虚发热,口舌生疮,经闭,妇人或因伤酒,或因产亡血,或...
- 血虚柴胡汤
āng《症因脉治》卷一:组成:柴胡、黄芩、广皮、甘草、人参、黄耆、当归、白芍药。主治:内伤血虚发热。...
- 四物和真汤
地、白术、陈皮、香附、干姜、炙甘草。主治:产后血虚发热。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
- 更多治疗血虚发热的方剂
治疗血虚发热的中成药
- 丹栀逍遥片
:疏肝健脾,解郁清热,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弱,血虚发热,两胁作痛,头晕目,月经不调等症,用法与用量:...
- 人参归脾丸
,惊悸不寐;或心脾伤痛,嗜卧少食;或忧思伤脾,血虚发热;或肢体作痛,大便不调,或经候不准;或瘰疬流注...
- 归脾丸
,惊悸不寐;或心脾伤痛,嗜卧少食;或忧思伤脾,血虚发热;或肢体作痛,大便不调,或经候不准;或瘰疬流注...
- 妇科白凤口服液
与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次。注意:感冒发热者勿服。规格:每瓶装10ml贮藏:密封,置阴凉干...
- 调经补血丸
次1丸,水丸一次4~6粒,一日3次。注意:感冒、发热者忌服。规格:大蜜丸每丸重4.5g;水丸每粒重0...
- 更多治疗血虚发热的中成药
血虚发热相关药物
- 丹栀逍遥片
】疏肝健脾,解郁清热,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弱,血虚发热,两胁作痛,头晕目眩,月经不调。【用法与用量】...
- 夜宁糖浆
用量】口服,一次40毫升,一日2次。【禁忌】外感发热患者忌服。【注意事项】1.糖尿病患者慎用。2.本...
- 夜宁颗粒(冲剂)
量】开水冲服,一次20克,一日2次。【禁忌】外感发热患者忌服。【注意事项】1.糖尿病患者慎用。2.本...
- 当归养血口服液
【注意事项】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有出血现象者慎服。3.本品宜饭前服...
- 复方和血丸
【注意事项】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3.本品宜饭后服用。4.高血压、心...
- 更多血虚发热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血虚发热
- 《明医杂着》:[卷之六]附方
茎痒痛等症。即八珍汤加黄、肉桂各一钱。四物汤治血虚发热,或寒热往来,或日晡发热,头目不清,或烦躁不寐...
- 《张氏医通》:[卷十六祖方]四物汤(局方)
痰。及呕逆少食便溏者禁用。增损四物汤(局方)治血虚发热。食少便溏。四物汤去地黄。加人参、甘草、炮姜。...
- 《古今医鉴》:[卷之十二]产后
榔、三棱、玄胡索、泽泻、血竭,水煎服。一、产后血虚发热,咳嗽吐痰,喘满,心慌、口干,宜用茯苓补心汤加...
- 《寿世保元》:[卷七]虚劳
。惊悸不宁。或心脾伤痛。嗜卧少食。或忧思伤脾。血虚发热。或肢体作痛。大便不调。或经候不准。晡热内热。...
- 《口齿类要》:附方并注
痿软,自汗盗汗,便血诸血失暗,水泛为痰之圣药,血虚发热之神剂。熟地黄(八两,作膏)山茱萸肉干山药(各...
- 更多古籍中的血虚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