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血胸 (最后修订于2009/1/8 2:48:06)[共1791字]
摘要:
胸膜腔积聚血液称血胸,同时积聚血液和空气者称血气胸。在胸部创伤病员中血胸很常见。出血可来自肋间血管、胸廓内血管、肺裂伤或心脏和胸内大血管创伤。血胸的数量取决于血管破口的大小,血压高低和出血持续的时间,肺组织出血大多数由于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胸膜和肺所引致。由于破裂的血管小,肺循环血压低,出血处常能被血块所封闭而自行停止,一般出血量不多。肋间动脉或胸廓内动脉破裂,由于体循环动脉血压高,出血不易自行停止,出血量较多。心脏或胸内大血管如主动脉及其分支,上、下腔静脉和肺动静脉破裂,出血量大,伤情重,病人常在短时间内因大量失血死于休克。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迟发性血胸34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迟发性血胸的病因和出现时间,降低死亡率,预防并发症。方法对271例血气胸患者中,34例迟发性血胸受伤原因、机制、出血时间、合并症及X线片、治疗方法和结果综合分析。结果(1)迟发性血胸占血气胸患者的12.5%,多于伤后2~21天出现,出现前有诱因,有胸外伤及可疑者最好X线片随访2~3周;(2)迟发性血胸多为少量积液,年龄大、耐受性高者相对多,出血来源主要是肺挫伤,且肺挫伤和迟发性血
- 第四节 创伤性血胸
第四节 创伤性血胸 胸膜腔内积血谓之血胸。创伤性血胸的发生率在钝性伤中约占25%~75%,在穿透性伤中约占60%~80%。出血的来源较常为肋骨骨折断端出血经壁层胸膜上的刺破口流入胸膜腔,以及肺破裂或裂伤出血。由于肺循环的压力仅为体循环的1/5~1/6,一般出血缓慢,加之损伤局部的肺泡萎陷以及血胸(或血气胸)引起的肺受压,可使肺裂口变小和通过肺血管的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故出血可自行停止,尽管较大的
- 特发性血胸误诊1例分析
自发性血胸又称特发性血胸,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需及时诊断,紧急处理。现将特发性血胸误诊1例资料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8岁,因间断性右侧胸痛2个月,加重伴头晕1天,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1天7pm体育运动后3h,突然感觉胸部疼痛、头晕,晕厥两次,神志不清,10min后清醒,右胸胀痛,心慌,气短,大汗淋漓,唇甲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血压60/40mmHg,心音有力,HR120次/m
- 老年迟发性血胸临床治疗(附28例报告)
外伤性迟发性血胸系指胸部外伤48h后发现的胸腔积血。因该病发作迟,症状出现晚,临床上往往被忽视,以至于出现凝固性血胸、胸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1,2]。老年人因生理解剖特点在发生胸外伤时常有其特殊性,而且延迟性血胸的发病率较高。我院自2000~2004年收治56岁以上老年迟发性血胸28例,占同期血胸的22.2%(126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8例
- 外伤性迟发性血胸的护理
【关键词】外伤性迟发性血胸外伤性迟发性血胸是指外伤48h后发生的胸腔积血[1]。因其发作迟、症状出现晚,如临床认识不足,易被忽视,以至于出现凝固性血胸、胸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我科2006年2月~2007年7月共收治胸部外伤后迟发性血胸患者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0例,其中男28例,女2例。伤后入院时间15min~1天。伤后确诊时间48h~15天,平均
- 创伤性血胸
概述胸膜腔内积血谓之血胸。创伤性血胸的发生率在钝性伤中约占25%~75%,在穿透性伤中约占60%~80%。出血的来源较常为肋骨骨折断端出血经壁层胸膜上的刺破口流入胸膜腔,以及肺破裂或裂伤出血。由于肺循环的压力仅为体循环的1/5~1/6,一般出血缓慢,加之损伤局部的肺泡萎陷以及血胸(或血气胸)引起的肺受压,可使肺裂口变小和通过肺血管的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故出血可自行停止,尽管较大的肺裂伤出血量可较
- 平惊悸衄吐下血胸满瘀血脉证第十三
此恐惧之脉,忧迫所作也。 惊生病者,其脉止而复来,其人目睛不转,不能呼气。 寸口脉紧,趺阳脉虚,胃气则虚。 寸口脉紧,寒之实也。寒在上焦,胸中必满而噫。胃气虚者,趺阳脉浮,少阳脉紧,心下必悸。何以言之?寒水相搏,二气相争,是以悸。脉得诸涩濡弱,为亡血。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 亡血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则寒栗而
- 2007年考研西医综合新增点详解
变三、诊断受伤史临床表现:疼痛、骨擦音、骨摩擦感和肋骨异常动度X线胸片检查:显示骨折部位、数目、移位程度及有无合并损伤防止漏诊:肋软骨骨折、“柳枝骨折”、骨折无错位、肋骨重叠,均不易发现注意合并伤:血胸、气胸、锁骨或肩胛骨骨折,胸内脏器,颅脑、腹部、脊柱和骨盆等合并伤。四、治疗治疗原则:止痛、固定和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止痛:止痛剂、肋间神经阻滞或痛点封闭固定:多条带胸布、弹性胸带固定、半环式胶布固
- 肺动静脉畸形致自发性血胸1例报告
【关键词】肺动静脉畸形;自发性血胸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0岁。因“突发呼吸困难伴右侧胸痛3h,晕厥1次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肝炎、结核、心脏病病史。体检:T36℃,P138次/min,R26次/min,BP80/5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急性痛苦貌,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口唇无紫绀。颈软,颈
-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卷中]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按胸满。是瘀血中一证。不宜于篇题中有此二字。从删为是。)按惊悸心疾。血心之所主。此其所以合为一篇欤。寸口脉动而弱。〔赵〕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不役形不劳心。则精气全。而神明安其宅。苟有所伤。则气虚而脉动。动则心悸神惕。精虚则脉弱。弱则怔忡恐悸。盖惊自外物触入而动。属阳。阳变则脉动。悸自内恐而生。属阴。阴耗则脉弱。是病宜和平之剂。补其精气。镇其神灵。尤当处之以静也。〔朱〕因物所感则为惊。神虚怵
- 《医宗金鉴》:[卷二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泻心汤方
升,煮取一升,顿服之。@@@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注】表实无汗,胸满而喘者,风寒之胸满也;里实便涩,胸满烦热者,热壅之胸满也;面目浮肿,胸满喘不得卧者,停饮之胸满也;呼吸不快,胸满太息而稍宽者,气滞之胸满也。今病人无寒热他病,惟胸满、唇痿、舌青、口燥、漱水不欲咽,乃瘀血之胸满也。唇、舌、血华之处也,血病不荣,故痿瘁色变也
- 《医宗金鉴》:[卷二]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惊自外至者也,惊则气乱,故脉动而不宁;悸自内惕者也,悸因中虚,故脉弱而无力。@@@师曰: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注】浮脉主阳主表,若目睛清洁,主阳表病也;目睛晕黄,主血脉病也。盖以诸脉络于目,而血热则赤,血瘀则黄。今目睛黄晕,知其衄未止也;若黄晕去,目睛慧了,知其衄已止,故曰:衄今止也。@@@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注】衄血阳络伤也,下血阴络伤
- 《金匮玉函经二注》:[卷十六]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第十六
独生乎。故曰死也。若得卧者。如内经于司天与阳明厥逆诸条。悉有喘咳身热呕吐血等证。未常言死。盖阴未绝也。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衍义〕酒性太热。客焉不散。则肝气不清。胃气不守。乱于胸中。中焦之血。不布于经络。聚而汹汹。因热射肺为咳。从其咳逆之气溢出也。此伤胃致吐血者。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衍义〕成
-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脉证十二条、方五首
尺中自浮。未上。有必字。脉经云。问曰。病衄连日不止。其脉何类。师曰。脉来轻轻在肌肉。尺中自溢。注。一云。尺脉浮。以下与本文同。)〔尤〕尺脉浮。知肾有游火。目睛晕黄。知肝有蓄热。衄病得此。则未欲止。盖血为阴类。为肾肝之火热所逼。而不守也。若晕黄去。目睛且慧了。知不独肝热除。肾热亦除矣。故其衄今当止。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尤〕血从阴经。并冲任而出者。则为吐。从阳经并督脉而出者。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三]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注】心气有余,热盛也,热盛而伤阳络,迫血妄行,为吐、为衄。故以大黄、黄连、黄芩大苦大寒直泻三焦之热,热去而吐衄自止矣。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病患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注】表实无汗,胸满而喘者,风寒之胸满也;里实便涩,胸满烦热者,热壅之胸满也;面目浮肿,胸满喘不得卧者,停饮之胸满
- 《金匮方歌括》:[卷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歌见长沙方歌括。)治火邪者。此汤主之。桂枝甘草生姜大枣蜀漆牡蛎龙骨孙男心典禀按。举火邪冠于方首。示人治血先治火也。又恐治火专主寒滞之品。故拈出此方《金匮方歌括》清陈念祖公元1644-1911年
-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眠。5.病患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6.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7.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8.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9.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栗而振。10.病患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
- 《脉经》:[卷八]平惊悸衄吐下血胸满瘀血脉证第十三
微则不能食,此恐惧之脉,忧迫所作也。惊生病者,其脉止而复来,其人目睛不转,不能呼气。寸口脉紧,趺阳脉浮,胃气则虚。寸口脉紧,寒之实也。寒在上焦,胸中必满而噫。胃气虚者,趺阳脉浮,少阳脉紧,心下必悸。何以言之?寒水相抟,二气相争,是以悸。脉得诸涩濡弱,为亡血。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亡血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则寒栗而振。问曰
- 《医宗金鉴》:[卷二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半夏麻黄丸方
半夏麻黄等分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 《医宗金鉴》:[卷二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赤小豆当归散
(方见狐惑)@@@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注】详见『伤寒·辨脉篇』内,不复释。@@@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按】此方是治火逆惊狂者,与首条之脉动惊病不合,必是错简。《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 《高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心下之标病。言悸而惊在其中者。从本之义也。至本方之妙。千古无人揭出。不妨因子之问而细剖之。麻黄空细如毛。性极疏泄。用于桂甘姜枣之中。乘辛暖甘浮之化。又得杏仁之清利以为使。则疏泄之性。从上外向。故能由胸达表以为汗。此麻黄、大青龙二汤之正用如此。若夫监以辛降平逆之半夏。敛以酸收下走之白芍。又得茯苓之淡渗以为使。则又使疏泄之性下向。而利膀胱渗化之机。此小青龙一汤。为下焦之变用。又如此。至于本方。脉则以
- 《金匮要略心典》:[卷下]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弱则为悸者。因弱而为悸。病自内生。其动而且弱者。则内已虚。而外复干之也。师曰。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尺脉浮。知肾有游火。目睛晕黄。知肝有蓄热。衄病得此。则未欲止。盖血为阴类。为肾肝之火热所逼而不守也。若晕黄去。目睛且慧了。知不独肝热除。肾热亦除矣。故其衄今当止。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血从阴经并冲任而出者则为吐。从阳经并督脉而出者则为衄。故衄病
- 《金匮方歌括》:[卷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方]赤小豆当归散
(见狐惑。)治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此主之。男元犀按。肝为血海。气通胞中。主宣布之权。虚则失其权矣。曰先血后便者。肝失其统。不能下宣。致胞中之血渗入肛门也。近血者。胃接二肠。胞与肠前后。此之最近也。若胃肠受湿热。致伤其气。必通于胞中。而迫血妄行。赤小豆入心清热。解脏毒。当归入肝补虚散郁。能宣其血入于经隧也。《金匮方歌括》清陈念祖公元1644-1911年
- 《金匮要略浅注》:[卷七]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第十六
)动即为惊。(悸自内惕。气怯则脉弱。)弱则为浮。(外有所触。内不自主。则脉动而弱。有惊与悸而并见者。有惊与悸而各见者。)此言惊属外一边。悸属内一边。惊悸并见。为内已虚而外复干之也。师曰。(衄为清道之血。从督脉由风府贯顶下鼻中。其所以上越而妄出者。由肝肾之郁热逼也。若其人)尺脉浮。(则知肾有游火矣。)目睛晕黄。(则知肝有蓄热矣。肝肾之火上冲。则)衄未止。(若)晕黄云。目睛慧了。(肝肾之热俱除。故)
- 《金匮方歌括》:[卷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方]柏叶汤
治吐血不止者。此汤主之。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千金。加阿胶三两。亦佳。歌曰吐血频频不肯休。(久吐不止。凡一切寒温补泻之药服之殆尽矣。)马通升许溯源流。(热气伏藏于阴分。逼血妄行不止。马属火。取其通之同气以导之。)干姜三两艾三把。(二味温散。宣发其热使行阳分。则阴分之血无所逼而守其经矣。)柏叶行阴三两求。(柏叶抑前方歌括之小注颇详。毋
- 《医宗金鉴》:[卷三藏府经络先后第一]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第十二
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浮」〔沉〕弦者,衄;脉「沉」〔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欬者,必吐血。【按】脉沉当是「脉浮」,脉浮当是「脉沉」,文义始属,当改之。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如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按】此条注详见『伤寒·辨脉篇』内,故不复释。心气「有余」〔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按】心气「不足」二字,当是「有余」二字,若是不
- 血胸
【概述】胸膜腔积聚血液称血胸,同时积聚血液和空气者称血气胸。在胸部创伤病员中血胸很常见。出血可来自肋间血管、胸廓内血管、肺裂伤或心脏和胸内大血管创伤。血胸的数量取决于血管破口的大小,血压高低和出血持续的时间,肺组织出血大多数由于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胸膜和肺所引致。由于破裂的血管小,肺循环血压低,出血处常能被血块所封闭而自行停止,一般出血量不多。肋间动脉或胸廓内动脉破裂,由于体循环动脉血压高,出血不易
- 外伤性迟发性血胸30例诊治体会
【关键词】胸部损伤;迟发性血胸;治疗 【中图分类号】R665 外伤性迟发性血胸系外伤48h后发现的胸腔积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25%~167%[1]。因该病发作迟,症状出现晚,如临床医师认识不足,容易被忽视,以至于出现凝固性血胸、胸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外伤性迟发性血胸30例,占同期血气胸98%,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 外伤性迟发性血胸30例诊治体会
【关键词】胸部损伤;迟发性血胸;治疗 外伤性迟发性血胸系外伤48h后发现的胸腔积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25%~167%[1]。因该病发作迟,症状出现晚,如临床医师认识不足,容易被忽视,以至于出现凝固性血胸、胸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外伤性迟发性血胸30例,占同期血气胸的98%,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
- 外伤性迟发性血胸30例诊治体会
【关键词】胸部损伤;迟发性血胸;治疗外伤性迟发性血胸系外伤48h后发现的胸腔积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25%~167%[1]。因该病发作迟,症状出现晚,如临床医师认识不足,容易被忽视,以至于出现凝固性血胸、胸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外伤性迟发性血胸30例,占同期血气胸的98%,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23
- 创伤性膈疝误诊为胃扩张及血胸分析
进行诊断。结果动态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良好手段。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以降低误诊率。 关键词膈疝创伤性血胸胃扩张误诊 创伤性膈疝比较少见,但因延误诊断及漏诊而造成死亡者并不少见。现将我院发现的病例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例1,男,43岁,2个月前从施工卡车上摔下,伤后左上腹疼痛伴有胸闷、气短。近日来我院请专家会诊。患者来之前行CT检查,但未明确诊断。查体:左下胸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 急性血胸罕见CT表现1例
胸背部刀刺伤,胸痛、呼吸不畅急诊入院。查体:P104次/min,R28次/min,BP97/52mmHg。CT扫描:纵隔窗示右侧胸沿胸膜面多个结节状与丘状密度增高影向肺野突出,CT值约78Hu,右纵隔增宽,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紧贴纵隔,与大血管分界不清,气管及食道均有轻度受压,纵隔无明显偏移,胸壁结构完整,胸椎及肋骨未见骨质吸收、破坏。肺窗示右肺下叶边缘模糊之片絮状影。CT诊断:右侧胸腔急性血胸
- 尿毒症患者发生血胸的护理
透后次日行热敷2次/d,每次30min~1h,以扩张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提高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穿针部位的修复力,并可止疼、消肿。注意观察血压,谨防血压过低而影响内瘘发育。 2.7心理护理由于患者血胸是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引起的,患者产生了对手术医师的不信任,针对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及家属做了大量思想工作,患者同意行锁骨下动静脉探查、血肿清除术,出于对我科医护人员的信任,患者情绪逐渐稳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致血胸并猝死1例
胸区、上腹部撕裂样、刀割样疼痛;(3)有发热,血象白细胞偏高;(4)有肺结核病史并无正规诊治;(5)既往无高血压病史。由于以上几点使早期诊断有误。通过本病例,我们可得到的经验有:(1)临床上有胸痛、血胸表现,特别是左侧血胸者,应注意有无动脉夹层瘤破裂的可能。(2)老年病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加之老年人多数对疼痛不敏感,所以临床主动脉夹层发生时症状不典型,易发生漏诊和误诊,故迅速排查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胸部损伤187例临床分析
,年龄8~79岁,其中20~45岁145例(占77.5%)。1.2损伤分类本组中闭合性损伤169例,开放性损伤18例。肋骨骨折181例,其中右侧86例,左侧75例,双侧20例。胸壁软组织挫伤72例。本组发生气胸69例,血胸50例,血气胸35例,双侧血气胸9例,合并症76例,其中合并休克者35例。1.3治疗163例气胸、血胸、血气胸病人中,行闭式引流96例,1次或再次胸穿32例,未行胸穿或闭式引流
- 《医宗金鉴》:[卷三金匮要略存疑]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十二
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 胸部肺实质闭合性外伤的CT诊断
【摘要】 本文报告肺实质损伤100例。将其CT表现主要归纳为:(1)肺内表现:创伤性湿肺、肺挫伤、肺撕裂伤、肺内血肿四种类型。(2)肺外表现:单纯性血胸、血气胸、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四种类型。并就其CT表现及病理基础做了简要分析,指出对于肺实质损伤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的必要性。【关键词】胸部创伤肺实质损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胸部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均有发生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可能性。至于肺
- 肋骨骨折伴膈肌损伤的X线检查漏诊原因分析
伤,6例为车祸撞伤,均以急性外伤就诊,肋骨均为多发性骨折。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伴膈肌损伤11例,占84.6%;右侧多发性肋骨骨折伴膈肌损伤2例,占15.4%。1例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伴左侧膈肌损伤;1例血胸、脾破裂并左肾挫裂伤(后行胸腹部CT检查);1例左侧第9~11肋骨骨折、T12~L1压缩性骨折及L1左侧横突骨折;2例形成外伤性膈疝。1例误诊为血气胸而漏诊膈肌损伤;1例误诊为横膈膨出而漏诊;1例为
- 高位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关键词】静脉置管;颈内静脉;临床应用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有多条途径,唯有颈内静脉标志相对明显,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血胸、气胸等并发症较锁骨下静脉穿刺少,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2007年1月以来,我院对18例病人实施了高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8例,年龄6~80岁。置管时患者取平卧位,肩下垫薄枕,头颈置于中位。操作者用左手食指于右胸锁乳突肌内缘环壮软
- 胸部外伤中CR片与普通X线应用对比
我院是一所交通及公安法医指定的急救综合性医院。在近年中积累了大量胸部创伤病历,其中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及可以胸部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胸外科疾病,包括肋骨骨折、气胸、血胸、血气胸及肺挫伤等。X线胸片对胸部创伤的各种改变大都能够显示,但传统X线胸片易受投照因素的影响,其清晰度及对比度较差,某些胸部外伤例如肋骨骨折,特别是膈下肋骨骨折容易漏诊,而CR是数字化摄影,其图像可以调节,对胸部创伤的诊断有很大的
-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目旬,不得眠。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则寒粟而振。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
- 《金匮方歌括》:[卷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方]泻心汤
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此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歌曰火热上攻心气伤。(即心气不足。)清浊二道血洋洋。(火逼血从浊道出则为吐。血从蔚按。火邪盛而迫血。则错经妄行。血为心液。血伤无以养心。致心阴之气不足也。故曰心此一《金匮方歌括》清陈念祖公元1644-1911年
- 《金匮方歌括》:[卷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方]半夏麻黄丸
治心下悸者。此丸主之。半夏麻黄(各等分。)上二味末之。炼蜜为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歌曰心(下)悸都缘饮气维。夏麻等分蜜丸医。一升一降存其意。神化原来不可知。尤在泾云。半夏蠲饮气。麻黄发阳气。妙在作丸与服。缓以图之。则麻黄之辛甘。不能发越善变《金匮方歌括》清陈念祖公元1644-1911年
- 《医宗金鉴》:[卷二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黄土汤方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中黄土半筋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 《医宗金鉴》:[卷二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桂枝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牡蛎(熬)五两龙骨四两大枣十二枚蜀漆(洗去腥)三两右为末,以水一斗三升,先煮蜀漆,减一升,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按】此方是治寒水心下悸者,与首条之脉弱悸病不合,必是错简。《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 《金匮方歌括》:[卷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方]黄土汤
治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亦主吐衄。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上七味。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歌曰远血先便血续来。半斤黄土莫徘徊。术胶附地芩甘草。三两同行血证该。(不仅治下王晋三云。金匮以下血先血后便为近血。明指脾络受伤。日渗肠间。瘀积于下。故大便未之胶远血干姜《金匮方歌括》清陈念祖公元1644-1911年
- 《医宗金鉴》:[卷二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柏叶汤方
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集解】程林曰:『神农经』云:柏叶主吐血,干姜止唾血,艾叶止吐血。马通者,白马尿也,凡尿必达洞肠乃出,故曰通,亦微温止吐血。四味皆辛温行阳之品,使血归经,遵行隧道,而血自止,故吐血不止,以柏叶汤主之也。@@@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按】心气「不足」二字,当是「有余」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必是传写之□。
- 胸骨伤
胸骨伤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包括胸肋部的肋骨伤折。常因跌打,压撞所伤。症见局部疼痛,甚至不能直立挺胸,尤其在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胸闷,呼吸短促。骨折处可有凹陷、突起及骨声;如出现气、血胸及内脏损伤时,可见有咯血、呼吸困难、昏厥等。治宜手法复位,及伤处固定,可内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肿痛减轻后,改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后期恢复时,可服补肾壮筋汤、小活络丹,并用五加皮汤外洗,同时配合
- 自发性血气胸9例临床分析
g/L,李凡他试验阴性[1]。11am急查血常规报告:Hb88g/L。修正诊断:(1)左侧自发性血气胸;(2)失血性休克。立即转外科做急诊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出暗红色的积血2500ml。3讨论自发性血胸为非创伤性的空气和(或)血液在胸膜腔内的蓄积,有如下特点:(1)绝大多数患者年龄较轻,在30岁以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5:1[1],原发病少。中老年人特发性血胸多有原发病,一般为慢性阻塞性肺疾
- 胸腔引流管阻塞原因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胸腔引流;阻塞;对策 凡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急慢性脓胸及各种原因所致食管、支气管瘘以及开胸术后患者均应放置胸腔引流管。如护理不当,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其中胸腔引流管堵塞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分析探讨胸腔引流管堵塞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排除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6年8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98例,男性79例,女性19
- 胸骨骨折7例诊治体会
各类胸外伤患者392例,其中有胸骨骨折者7例(占1.79%)。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18~67岁。其中车祸伤3例,挤压伤2例,钝器打击伤1例,高处坠落伤1例。骨折位于胸骨体上段(包括柄体结合部)5例,胸骨体下段1例,胸骨柄1例。横断型骨折5例,斜型1例,粉碎型1例。骨折有移位者5例,无移位者2例。单纯胸骨骨折1例,合并肋骨骨折6例,连枷胸2例,血胸3例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