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呕

目录

1 拼音

xuè ǒu

2 英文参考

heamatemesi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定义

血呕为病证名[1]。是指呕吐食物混杂血液[1]

4 血呕的症状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心下满,食入即呕,血随食出,名曰血呕。”

5 血呕的病因病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此由瘀蓄冷血,聚积胃口之所为也。”

6 参见蓄热吐血

蓄热吐血为病证名[2]。见《金匮翼·诸血统论》。指火热蕴盛或瘀热内蓄所致的吐血[2]

此病证由热蓄血中,迫血妄行所致[2]。症见口鼻皆出,势如泉涌,膈上热,胸中满痛,脉洪大弦长,按之有力,精神不倦,或血是紫黑成块,或小腹满、小便不利,或喜忘如狂,身热屎黑等[2]。如蓄血喜忘如狂,身热屎黑者,瘀已甚也[2]。但小腹满,小便不利者轻也[2]

治疗宜清热破瘀为主,须用生地、赤芍、茜根、丹皮、制大黄、滑石、桃仁之属[2]。如简要济众方,从大便导之[2]。体虚者,用藕节茯苓饮等方[2]

7 关于呕吐

呕吐(vomiting[3])为病证名[4]。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呕吐是一个症状,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证[5]。所以任何病变,有损于胃,皆可发生呕吐[5]。前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其实呕与吐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一般并称为呕吐[5]。呕吐与干呕两者虽有区别,但在辨证治疗方面大致相同,所以合并在一起讨论[5]

呕吐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中,其中以胃肠道疾患最为常见,如急性胃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幽门梗阻、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食管癌、十二指肠壅滞症等,其他如神经性呕吐、内耳眩晕性呕吐,以及颅脑病变所致的呕吐,也均可参照辨证施治[6]

呕吐现常分为实呕(包括寒邪犯胃证、食积证、胃热证、外邪犯胃证、痰饮停胃证、肝气犯胃证、暑湿证等)、虚呕(包括脾胃气虚证、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呕吐条。

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8.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18.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5. ^ [5]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3-146.
  6. ^ [6]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6-5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