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薛己 (最后修订于2015/11/8 12:48:45)[共807字]
摘要:薛己(1487-1559年),明代著名医学家 。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世医出身,其父薛铠为邑中名医,薛己受家学薰染,承继医业。通内、外、儿、妇、口齿等科,尤精疡科。善以针灸治外科诸疾。生平著作甚多,如《外科枢要》、《内科摘要》、《校注妇人良方》等,还校补《痈疽神秘灸经》《十四经发挥》等。薛己尝先为太医院御医于南京,后入北京太医院,并官至奉政大夫、太医院使诸职。其学宗李杲脾胃之说,兼容各家之长,亦重肾阳、肾阴之调补真阳真阴,后天先天兼顾。著作甚丰,现存者有《内科摘要》、《女科撮要》、《外科枢要》、《外科经验方》、《疠疡机要》、《正体类要》、《本草约言》、《口齿类要》、《痘疹方论》及《薛氏医案》。其增补辑注他人之医著亦不少,如《名医杂著注》、《校注陈氏小儿痘疹方论》、《校注妇人良方》、《校注外科精要》、《校注钱氏小儿药证直诀》、《校补原机启微》等多种。《内科摘要》全文在线阅读:http://zhongyiguji.21tcm.com/329/neikezhaiyao/index.shtml《女科撮要》全文在线阅读:http://zhongyiguji.21tcm.......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薛己
薛己 明代医家(1487-1559年)。字新甫,号立斋,江苏吴县人。世医出身,其父薛铠为邑中名医,薛己受家学薰染,精于内、外、妇、儿诸科,名噪一时。尝先为太医院御医于南京,后入北京太医院,并官至奉政大夫、太医院使诸职。其学宗李杲脾胃之说,兼容各家之长,亦重肾阳、肾阴之调补真阳真阴,后天先天兼顾。著作甚丰,现存者有《内科摘要》、《女科撮要》、《外科枢要》、《外科经验方》、《疠疡机要》、《正体类要》
- 《薛案辨疏》
《薛案辨疏》 医案著作。明·薛己撰,钱临疏。本书将薛己医案中有关诊断、立论、用药等方面加以辨析、疏解,有助于读者领会薛案原意,了解薛氏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开阔临诊治病的思路。本书收入《国医百家》丛书中。作者:
- 《薛案辨疏》
《薛案辨疏》 医案著作。明·薛己撰,钱临疏。本书将薛己医案中有关诊断、立论、用药等方面加以辨析、疏解,有助于读者领会薛案原意,了解薛氏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开阔临诊治病的思路。本书收入《国医百家》丛书中。作者:
- 《薛氏医案》
《薛氏医案》 医学丛书。又名《薛氏医案二十四种》。明·薛己等撰,吴琯辑。初刊于明·万历年间。本书系薛己及其父亲薛铠所撰集校注的医书24种合刊而成。其中薛己所撰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心法》、《外科枢要》、《外科经验方》、《正体类要》、《口齿类要》、《疠疡机要》、《妇科撮要》。所注疏有王纶《明医杂著》,陈自明《外科精要》及《妇人大全良方》,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 《薛氏医案》
《薛氏医案》 医学丛书。又名《薛氏医案二十四种》。明·薛己等撰,吴琯辑。初刊于明·万历年间。本书系薛己及其父亲薛铠所撰集校注的医书24种合刊而成。其中薛己所撰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心法》、《外科枢要》、《外科经验方》、《正体类要》、《口齿类要》、《疠疡机要》、《妇科撮要》。所注疏有王纶《明医杂著》,陈自明《外科精要》及《妇人大全良方》,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 《痈疽神秘验方》
《痈疽神秘验方》 痈疽验方专书。一卷。明·陶华撰。约成书于15世纪中期。本书收载根据痈疽的若干兼证制定内服和外用方共70余首,多属秘方或经验有效之方。后薛己将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并附按语。现有《大成书局》石印本。作者:
- 《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
《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 医学丛书。明·黄承昊辑。作者将自著《医宗撮精》(一名《医宗摘要》)、《折肱漫录》二书合辑,并加评注以阐发原意。《医宗撮精》系将薛己《内科摘要》及其所注《名医杂著》纂录编成。《折肱漫录》,详该条。作者:
- 《女科撮要》
《女科撮要》 书名。五卷。明·薛己撰。刊于1548年。上卷列述经候不调、经漏不止等15类妇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下卷介绍保胎、小产等15类产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多系明以前妇产科著作之精萃论述和规范方药,其中亦不乏薛氏的独到见解。作者:
- 《正体类要》
《正体类要》 骨伤科专著。二卷。明·薛己撰。刊于1529年。上卷首载正体主治大法凡19条,次载作者扑伤、坠跌、金伤及汤火伤等类共64种病证的医案。每证1-3例不等;下卷为伤科所用方剂。全书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紧密。解放后有排印本。作者:
- 黄承昊
黄承昊 明代官吏。字履素,号闇斋,秀水(浙江嘉兴)人。官至福建按察史。因体弱遂留心医药。摘编薛己著述成《医案摘要》一书。晚年集平生收汇医学资料及心得,编成《折肱漫录》。作者:
- 《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
《医宗撮精、折肱漫录合刊》 医学丛书。明·黄承昊辑。作者将自著《医宗撮精》(一名《医宗摘要》)、《折肱漫录》二书合辑,并加评注以阐发原意。《医宗撮精》系将薛己《内科摘要》及其所注《名医杂著》纂录编成。《折肱漫录》,详该条。作者:
- 《疠疡机要》
《疠疡机要》 麻风专著。三卷。明·薛己撰。约刊于16世纪中叶。本书对麻风病的本症、变症、兼症与类症的辨证治疗等予以全面阐论和辨析。尤其可贵的是本书收载麻风病治疗验案较多论述病候,条目比较清晰。现有《薛氏医案》本。作者:
- 《女科撮要》
《女科撮要》 书名。五卷。明·薛己撰。刊于1548年。上卷列述经候不调、经漏不止等15类妇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下卷介绍保胎、小产等15类产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多系明以前妇产科著作之精萃论述和规范方药,其中亦不乏薛氏的独到见解。作者:
- 《保婴撮要》
《保婴撮要》 儿科著作。二十卷。明·薛铠撰。薛己增补。刊于1555年。前十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儿、儿科疾病诊法、小儿变蒸、五脏生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这十卷除临床医案部分为薛己补入外,均系薛铠原作。后十卷论述有关幼外科、皮科及痘疹等病证治及其医案,均为薛己所撰。书中不仅介绍了较丰富的治法,并收载了大量儿科医案,为本书的特色之一。现有多种明刻本及《薛氏医案》本。作者:
- 《正体类要》
《正体类要》 骨伤科专著。二卷。明·薛己撰。刊于1529年。上卷首载正体主治大法凡19条,次载作者扑伤、坠跌、金伤及汤火伤等类共64种病证的医案。每证1-3例不等;下卷为伤科所用方剂。全书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紧密。解放后有排印本。作者:
- 胡元庆
胡元庆 元代医生。鹤溪(今浙江青田)人。提出痈疽、疔疖系经血阻滞、气血不通所致,遂辑十二经通滞之穴,撰成《痈疽神秘灸经》一卷,后经明薛己校补行世。作者:
- 《外科枢要》
《外科枢要》 外科著作。四卷。明·薛己撰。刊于1571年。卷一载疮疡诊候辨证共21论;卷二-三以病证为纲,分论全身各部疮疡共30余病的证治,并附验案;卷四总列疮疡各证治疗方剂。现存三种明刻本等。现有《薛氏医案》本。作者:
- 《保婴撮要》
《保婴撮要》 儿科著作。二十卷。明·薛铠撰。薛己增补。刊于1555年。前十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儿、儿科疾病诊法、小儿变蒸、五脏生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这十卷除临床医案部分为薛己补入外,均系薛铠原作。后十卷论述有关幼外科、皮科及痘疹等病证治及其医案,均为薛己所撰。书中不仅介绍了较丰富的治法,并收载了大量儿科医案,为本书的特色之一。现有多种明刻本及《薛氏医案》本。作者:
- 《女科撮要》
《女科撮要》 书名。五卷。明·薛己撰。刊于1548年。上卷列述经候不调、经漏不止等15类妇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下卷介绍保胎、小产等15类产科疾病的证治和方药。多系明以前妇产科著作之精萃论述和规范方药,其中亦不乏薛氏的独到见解。作者:
- 《疠疡机要》
《疠疡机要》 麻风专著。三卷。明·薛己撰。约刊于16世纪中叶。本书对麻风病的本症、变症、兼症与类症的辨证治疗等予以全面阐论和辨析。尤其可贵的是本书收载麻风病治疗验案较多论述病候,条目比较清晰。现有《薛氏医案》本。作者:
- 《保婴金镜录》
《保婴金镜录》 儿科著作。一卷。不注撰人。成于明代,薛己注。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首载儿科面部色诊并治验30余则,次述小儿指纹诊法并治验10余则,末附儿科常用方剂60余首。本书对于小儿望诊论述较详。后收入《薛氏医案二十四种》中。现有明刻本及《薛氏医案》本。作者:
- 《外科枢要》
《外科枢要》 外科著作。四卷。明·薛己撰。刊于1571年。卷一载疮疡诊候辨证共21论;卷二-三以病证为纲,分论全身各部疮疡共30余病的证治,并附验案;卷四总列疮疡各证治疗方剂。现存三种明刻本等。现有《薛氏医案》本。作者:
- 《保婴金镜录》
《保婴金镜录》 儿科著作。一卷。不注撰人。成于明代,薛己注。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首载儿科面部色诊并治验30余则,次述小儿指纹诊法并治验10余则,末附儿科常用方剂60余首。本书对于小儿望诊论述较详。后收入《薛氏医案二十四种》中。现有明刻本及《薛氏医案》本。作者:
- 《妇人良方》
科著作。又名《妇人良方大全》、《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集要》。二十四卷。宋·陈自明撰于1237年。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分若干病证,加以论述。反映出作者丰富的妇科理论和经验。全书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此书后经明·薛己校注,名《校注妇人良方》,除增删了部分内容外,还逐
- 《天机启微》
《天机启微》 眼科著作。又名《原机启微》。二卷。元·倪维德撰,明·薛己校注。初刊于1370年。卷上论眼病病因及治则共18论;卷下论眼病制方之法,详述君臣佐使和正反逆从等配伍原则。所附46方,皆载炮制方法、方义及适应病症,此书按病因病机来分析眼病,将眼病分为淫热、风热、七情五贼、血凝、气散、热积之血等18类,又与人体功能及外部环境联系起来,审因论证,立法处方,十分详备。薛己将此书收入《薛氏医案》时
- 《口齿类要》
《口齿类要》 书名。一卷。明·薛己撰于1520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口齿科专著。书中论述了茧唇、口疮、齿痛、舌症、喉痹、喉间杂症等十二类口齿科疾病,并附若干辨证验案。对口齿各科疾病的认识颇有见地,如其论茧唇病时,强调“若患者忽略,治者不察,妄用清热清毒药,或用药线结去,反为翻花败症矣”。由此看出薛己在当时对唇癌一病已有较明确的认识。作者认为虽病在口齿,亦应从整体上进行论治,因此所载60多首方剂多供
- 《天机启微》
《天机启微》 眼科著作。又名《原机启微》。二卷。元·倪维德撰,明·薛己校注。初刊于1370年。卷上论眼病病因及治则共18论;卷下论眼病制方之法,详述君臣佐使和正反逆从等配伍原则。所附46方,皆载炮制方法、方义及适应病症,此书按病因病机来分析眼病,将眼病分为淫热、风热、七情五贼、血凝、气散、热积之血等18类,又与人体功能及外部环境联系起来,审因论证,立法处方,十分详备。薛己将此书收入《薛氏医案》时
- 《明医杂著》
《明医杂著》 综合性医书。六卷。明·王纶撰,薛己注。刊于1549年。此书系王氏医学杂著。前三卷医论部分,论述内科杂病以及妇产科、眼耳、鼻、齿等病证治。其中也分析了李杲、朱震亨治法及方论。末附元·滑寿《诊家枢要》;卷四风症;卷五小儿诸证及用药法;卷六附方。王氏原撰于1502年。目前流通本为《薛氏医案》本,由薛己另加注按,或附医案,内容颇有发挥。现存多种明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作者:
- 《妇人良方》
科著作。又名《妇人良方大全》、《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集要》。二十四卷。宋·陈自明撰于1237年。本书整理编辑了宋以前有关妇产科的著作。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等8门(薛己本多候胎门)。每门分若干病证,加以论述。反映出作者丰富的妇科理论和经验。全书共200余论,分述各病的病因、证候及治法,内容比较实用。此书后经明·薛己校注,名《校注妇人良方》,除增删了部分内容外,还逐
- 《口齿类要》
《口齿类要》 书名。一卷。明·薛己撰于1520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口齿科专著。书中论述了茧唇、口疮、齿痛、舌症、喉痹、喉间杂症等十二类口齿科疾病,并附若干辨证验案。对口齿各科疾病的认识颇有见地,如其论茧唇病时,强调“若患者忽略,治者不察,妄用清热清毒药,或用药线结去,反为翻花败症矣”。由此看出薛己在当时对唇癌一病已有较明确的认识。作者认为虽病在口齿,亦应从整体上进行论治,因此所载60多首方剂多供
- 《明医杂著》
《明医杂著》 综合性医书。六卷。明·王纶撰,薛己注。刊于1549年。此书系王氏医学杂著。前三卷医论部分,论述内科杂病以及妇产科、眼耳、鼻、齿等病证治。其中也分析了李杲、朱震亨治法及方论。末附元·滑寿《诊家枢要》;卷四风症;卷五小儿诸证及用药法;卷六附方。王氏原撰于1502年。目前流通本为《薛氏医案》本,由薛己另加注按,或附医案,内容颇有发挥。现存多种明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作者:
- 《痈疽神秘灸经》
《痈疽神秘灸经》 痈疽灸法专著。又名《痈疽神妙灸经》。一卷。元·胡元庆撰。撰年不详,后经明·薛己校补。是一部用灸法治疗外科痈疽病的专书。主要论述十四经脉中治痈疽的主要腧穴及其灸治方法,并附插图。后有《看内痈疽诀法》一文,颇有创造性见解。书中收载了不见于其他专著的若干灸疮秘穴,亦附有插图。现有日刻本。作者:
- 《医宗己任篇》
《医宗己任篇》 医学丛书。八卷。清·杨乘六辑,王汝谦补注。谓“以天下为己任”故题名“己任编”。全书辑评四种清代医著,即高鼓峰《四明心法》(又名《医家心法》)三卷;《四明医案》一卷;以及吕用晦《东庄医案》一卷,董废翁《西塘感症》三卷。本书在评注中指出高鼓峰等三位的学术渊源宗薛己、赵献可一派,重视脏腑辨证及肾命学说,有助于领会原著精神。现存六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作者:
- 《外科精要》
卷。刊于1263年。本书是在李迅、伍起予及曾孚先等人的外科学著作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整理而成。全书共60篇,重点叙述痈疽发背的诊断、鉴别及灸法、用药等,内容简要。作者认为外科用药,应根据经络虚实,因证施治,不可泥于热毒内攻,而专用寒凉克伐之剂。明·薛己曾对此书予以增损补注,并附若干验案,收入《薛氏医案》中。此外近代又有将本书改题《外科宝鉴》者。现存明刻本等。 ②清·冯兆张撰。见冯氏锦囊秘录条。作者:
- 《外科经验方》
《外科经验方》 外科方书。一卷。明·薛己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分述肿疡、溃疡、疔疮、乳痈、瘿疬、咽喉口齿、囊痈、下疳、痔疮、便毒、悬痈、臁疮、汤火疮、小儿丹毒诸病的一些外科验方。其内容与作者另外《外科心法》、《外科发挥》两部著作的内容互有参差,现存明刻本等。作者:
- 【仙方活命饮】
(附薛己治疡通方)治一切疮疡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又止痛消毒之圣药也。 【组成】穿山甲 白芷 防风 皂角刺 乳香 没药 当归尾 赤芍 花粉 贝母 陈皮 金银花 甘草 以上十三味,用酒一碗,煎数沸服。 【集注】罗谦辅曰:此疡门开手攻毒之第一方也。经云:荣气不从,逆于肉理,故痈疽之发,未有不从荣气之郁滞,因而血结痰滞蕴崇热毒为患,治之之法,妙在通经之结,行血之滞,佐之以豁痰理气解毒,是方穿山
- 眉发自落
。因为洋州骆谷子归寨使,遇一道流,自谷中出,不言姓名,授其方曰:皂角刺一二斤,为灰,蒸晒,研为末,食上浓煎大黄汤,调一钱匕。浃旬,鬓发再生,肌肤悦润,眼目倍明。得此方后,入山不知所之。《感应神仙传》薛己治一儒者,因饮食劳役,及恼怒,发脱落。薛以为劳伤精血,阴火上炎所致,用补中益气,加麦冬、五味,及六味地黄丸加五味,眉发顿生如故。一男子,年二十,巅毛脱尽,先以通圣散,宣其风热,(博按:原刻脱此句。)
- 《外科发挥》
《外科发挥》 外科著作。八卷。明·薛己撰。刊于1528年。书中简要论述了肿疡、溃疡、发背、脑疽、肺痈、肺痿、瘰疬、咽喉、杨梅疮等31类外科疾患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剂。每一类外科疾病的论述之后,均详细记述了作者治疗该病的验案,使全书有论有方而又有临床实践。文字简明,切于实用。现存明刻本、石印本和《薛氏医案》本。作者:
- 《敖氏伤寒金镜录》
《敖氏伤寒金镜录》 诊断学著作。简称《伤寒金镜录》。元·杜清碧撰于1341年。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其中以《摄生众妙方》刻本为精,讹误较少。全书叙述三十六舌,并附简图,每种病理舌均记载其所主证候,并介绍这些证候的治法和方药,或辨明类似证的轻重缓急、寒热虚实。不仅能辨伤寒外感病的传变,对于杂症、内伤病的虚实,亦
- 《敖氏伤寒金镜录》
《敖氏伤寒金镜录》 诊断学著作。简称《伤寒金镜录》。元·杜清碧撰于1341年。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其中以《摄生众妙方》刻本为精,讹误较少。全书叙述三十六舌,并附简图,每种病理舌均记载其所主证候,并介绍这些证候的治法和方药,或辨明类似证的轻重缓急、寒热虚实。不仅能辨伤寒外感病的传变,对于杂症、内伤病的虚实,亦
- 陈自明
中数证,则又险而难”,遂潜心研究妇人科,搜集医经及历代各家之说,参以己验著成《妇人大全良方》。此书自成体系,一名《妇人良方集要》或《妇人良方大全》,简称《良方大全》。全书廿四卷,始于调经而终以产后,凡八门而有二百六十余论。此书于后世妇人科影响甚深,明·熊宗立、薛己等人均曾予以增删注疏,分别撰成《妇人良方补遗大全》及《校注妇人良方》。自明另撰有《外科精要》三卷,于我国外科发展史上亦有一定地位。作者:
- 《钱氏儿科案疏》
《钱氏儿科案疏》 儿科医案著作。二册。宋·钱乙原作,近人张山雷疏注,何光华参补。本书内容大体分两部。其一为张山雷氏将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所录的儿科医案23则及医案中所用的方剂加以注释。其二为何光华补入万全、缪仲醇、江瓘、喻昌等人的儿科医案22则及其治疗方剂,并予以补注。卷末附薛己在《薛氏医案》中所摘录的钱乙儿科医案的评注,作为对照。现存1923年上海大东书局铅印本。作者:
- 周之干
周之干 明代医学家(约1508-1586年)。号慎斋。宛陵(今安徽宣城)人。中年因病自习医学,潜心研究《内经》,私淑张元素、李东垣,参以刘河间,后又就正于薛己之门,问难数月,豁然贯通。精通脉学,擅长于内伤证治。著《周慎斋三书》、《脉法解》,又有门人记录并由后人整理之《周慎斋遗书》、《慎斋医案》等传世。弟子有查了吾、胡慎柔等。作者:
- 《外科精要》
卷。刊于1263年。本书是在李迅、伍起予及曾孚先等人的外科学著作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整理而成。全书共60篇,重点叙述痈疽发背的诊断、鉴别及灸法、用药等,内容简要。作者认为外科用药,应根据经络虚实,因证施治,不可泥于热毒内攻,而专用寒凉克伐之剂。明·薛己曾对此书予以增损补注,并附若干验案,收入《薛氏医案》中。此外近代又有将本书改题《外科宝鉴》者。现存明刻本等。 ②清·冯兆张撰。见冯氏锦囊秘录条。作者:
- 《钱氏儿科案疏》
《钱氏儿科案疏》 儿科医案著作。二册。宋·钱乙原作,近人张山雷疏注,何光华参补。本书内容大体分两部。其一为张山雷氏将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所录的儿科医案23则及医案中所用的方剂加以注释。其二为何光华补入万全、缪仲醇、江瓘、喻昌等人的儿科医案22则及其治疗方剂,并予以补注。卷末附薛己在《薛氏医案》中所摘录的钱乙儿科医案的评注,作为对照。现存1923年上海大东书局铅印本。作者:
- 《外科心法》
《外科心法》 外科著作。 ①七卷。明·薛己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是以外科医论和医案为主的著作。卷一-二集录各家外科诊治大法;卷二-六多系作者治疗多种外科病证的医案;卷七总列以前各卷所用方剂并附经验方。现存明、清刻本及石印本。 ②十卷。清·黄黉辑。刊于1775年。系节录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一书,内容并无新的补充。现存初刻本、清刻本等。作者:
- 胁肋胀痛
胁肋胀痛 证名。胁肋部发胀作痛之证。见薛己注《明医杂著·痰饮》。由气郁痰凝、肝经虚寒、肝火犯肺、瘀血停滞等因所致。肝气郁结者,兼见胸闷纳减,胀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剧,治宜疏肝理气,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湿痰走注肝经者,兼见头目眩晕,肢体麻木不仁,治宜平肝豁痰,用导痰汤加白芥子或竹沥等药。肝经虚寒而见胁肋胀痛者,兼见气急、视物模糊、脉迟弱等证,治宜温肝散寒,用槟榔汤、补肝散等方。亦可由肝火犯肺或瘀
- 《医宗己任篇》
《医宗己任篇》 医学丛书。八卷。清·杨乘六辑,王汝谦补注。谓“以天下为己任”故题名“己任编”。全书辑评四种清代医著,即高鼓峰《四明心法》(又名《医家心法》)三卷;《四明医案》一卷;以及吕用晦《东庄医案》一卷,董废翁《西塘感症》三卷。本书在评注中指出高鼓峰等三位的学术渊源宗薛己、赵献可一派,重视脏腑辨证及肾命学说,有助于领会原著精神。现存六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作者:
- 《外科经验方》
《外科经验方》 外科方书。一卷。明·薛己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分述肿疡、溃疡、疔疮、乳痈、瘿疬、咽喉口齿、囊痈、下疳、痔疮、便毒、悬痈、臁疮、汤火疮、小儿丹毒诸病的一些外科验方。其内容与作者另外《外科心法》、《外科发挥》两部著作的内容互有参差,现存明刻本等。作者:
- 古代中医文献有无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记载?
合征病名的记载,但其相似症状可见描述,如《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曰: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劄也。”《幼科证治准绳·慢惊》描述:“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胃中有风,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复动摇不已,名曰慢惊。”《明·保婴摄要》薛己在惊搐目直中记载一小儿两目动札,手足发搐,用健脾祛风药治疗而愈。作者:不明
- 《外科心法》
《外科心法》 外科著作。 ①七卷。明·薛己撰,约撰于16世纪中期。本书是以外科医论和医案为主的著作。卷一-二集录各家外科诊治大法;卷二-六多系作者治疗多种外科病证的医案;卷七总列以前各卷所用方剂并附经验方。现存明、清刻本及石印本。 ②十卷。清·黄黉辑。刊于1775年。系节录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一书,内容并无新的补充。现存初刻本、清刻本等。作者: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