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概述
血寒经迟为病证名[1]。出《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血寒经行后期[1]。
4 血寒经迟的病因
血寒经行后期多因经产之时,感受寒凉,寒邪乘虚侵入胞官,血为寒滞,运行失常所致[2]。
5 血寒经迟的症状
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绞痛,得热痛减,面色青白,形寒畏冷[2]。
6 血寒经迟的治疗
治疗宜温经行滞[2]。方用温经汤(《金匮要略方论》):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人参、肉桂、吴茱萸、丹皮、阿胶、半夏、麦门冬、生姜)[2]。若见经血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热喜按,面色㿠白,头晕气短,腰酸乏力等,则为冲任虚寒,血行无力所致,宜温经养血,方用大营煎[2]。
7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血寒经迟
- 《妇人规》:[下卷产后类]产后发热
加升麻一钱。补阴益气煎(见热入血室)理阴煎(见血寒经迟)正柴胡饮(见《新方八阵·散阵》)凡外感风寒,...
-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经脉类]血寒经迟(八)
由内而伤,或至血逆,或为疼痛,是又寒滞之证,非血寒经迟之谓也,当详辨之。凡阳气不足,血寒经迟者,色多...
- 《妇人规》:[上卷经脉类]血寒经迟
由内而伤,或至血逆,或为疼痛,是又寒滞之证,非血寒经迟之谓也。当详辨也。凡阳气不足,血寒经迟者,色多...
- 《妇人规》:[上卷经脉类]辨经色
,无不皆然。学人于此,最有不可忽者。理阴煎(见血寒经迟)理中汤(见血虚经乱)归脾汤(见经不调)四味回...
- 《妇人规》:[上卷胎孕类]恶阻
异功散加干姜也。温胃饮(见血虚经乱)理阴煎(见血寒经迟)立斋曰∶半夏乃健脾化痰滞之主药也。脾胃虚弱而...
- 更多古籍中的血寒经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