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鼓腹胀

目录

1 拼音

xuè gǔ fù zhàng

2 英文参考

tympanites with blood stasi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血鼓腹胀为病证名[1]。指鼓胀之由于瘀阻血络起者[1]。《症因脉治》卷三:“血臌腹胀之症,腹胀不减,肚大紫筋,腿足或见血缕,小便反利,大便或黑,血在上则漱水多忘,血在下则小腹闷痛。”多因七情失调,或过食辛辣,血热妄行,不归故道,停积于中,或跌仆损伤所致[1]。治疗宜红花桃仁汤、桃仁承气汤等方[1]

4 关于腹胀

腹胀指腹部胀满不适,或腹部胀大[2]

《诸病源候论·腹胀候》:“腹胀者,由阳气外虚,阴气内积故也。阳气外虚,受风冷邪气,风冷,阴气也。冷积于腑脏之间不散,与脾气相壅,虚则胀,故腹满而气微喘。”

《张氏医通·腹满》:“腹胀诸证,虽属寒者多,属热者少,然世治胀,喜用辛温散气之药……有气虚不能裹血,血散作胀,必其人大便不坚,或时结时溏,溏则稍减,结则渐加,小便清利,甚则浑白如泔,其脉缓大而滞,气口益甚,慎不可用辛温耗气之药,宜四君子去白术加木香、泽泻、当归、芍药,以固其气中之血。有血虚不能敛气,气散作胀,必其人烦热便燥,小便黄数,其脉浮数而弦,人迎尤甚,慎不可用苦寒伤胃之药,宜四物汤去地黄加黄芪、肉桂、甘草、煨姜,以和其血中之气。外因六气成胀,藿香正气散。内因七情成胀,沉香降气散。忧思过度,致伤脾胃,心腹膨胀,喘促烦闷,肠鸣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而滴,局方七气汤。浊气在上,则生膜胀,生姜泻心汤加木香、厚朴。脾胃不温,不能腐熟水谷而胀,附子理中汤。肾脏虚寒,不能生化脾土而胀,济生肾气丸。”

食积、虫积、痰饮等亦可导致腹胀[2]

5 关于血鼓

血鼓为鼓胀之一[3]。《石室秘录·内伤门》:“血臌之症,其由来渐矣。或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忧郁而血结不行,或风邪而血蓄不发,遂至因循时日,留在腹中,致成血臌。”《血证论·血臌》:“血臌之证,胁满,小腹胀满,身上有血丝缕,烦躁漱水,小便赤,大便黑,腹上青筋是也……单腹胀者为血臌。”治宜活血行瘀,健脾利湿,可用消瘀荡秽汤,抵当丸,分消汤加当归、芍药、红花、丹皮,去白术、茯苓等[3]。如内热目黄,皮肤黄,宜用茵陈汤合化瘀汤[3]。本证可见于门脉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及某些腹腔内肿瘤并发腹水等病症[3]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9.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47.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