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鼠李科植物翼核果的根及茎·《中医大辞典》·血风藤
3.1 血风藤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鼠李科植物翼核果Ventilago leiocarpa Benth.的根及茎[1]。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1]。
3.3 性味
甘、淡,微温[1]。
3.4 功能主治
功在养血祛风,舒筋活络[1]。主治贫血头晕,月经不调,风湿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腰肌劳损,跌打损伤[1]。
3.5 血风藤的用法用量
煎服:15~30g[1]。
3.6 化学成分
根含生物碱、黄酮苷、酚类、氨基酸、蒽醌[1]。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翼核果醌Ⅰ、翼核果素等[1]。
4 豆科植物密花豆或香花崖豆藤等的藤茎·《中医大辞典》·血风藤
血风藤为中药名,出自 《中药志》,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鸡血藤之别名[1]。
4.1 血风藤的别名
血风藤[2]
4.2 来源及产地
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Dunn或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exDiels等的藤茎,前者主产广西;后者主产江西[2]。
4.3 性味归经
4.4 功能主治
功在活血舒筋,养血调经[2]。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腰膝酸痛,肢体麻木、瘫痪,风湿痹痛[2]。亦治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2]。
4.5 血风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浸酒服[2]。
4.6 化学成分
香花崖豆藤的茎含无羁萜,3β-无羁萜醇,蒲公英赛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2]。
4.7 药理作用
5 鼠李科植物翼核果的根、茎·《*辞典》·血风藤
5.1 出处
《广西中草药》
5.2 拼音名
Xuè Fēnɡ Ténɡ
5.3 血风藤的别名
5.4 来源
5.5 原形态
木质藤本,高2~3米。根粗壮,外皮暗紫红色。茎多分枝,有细纵纹,幼枝绿色。单叶互生;革质;具柄;卵形或矩圆形,长4~8厘米,宽2~3.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稍作波浪形,两面绿色无毛,下面侧脉极明显。腋生聚伞花序或有时成顶生圆锥花序;花小,绿白色;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匙形;雄蕊5;子房2室,藏于5角形的花盘内。坚果球形,熟时红褐色,顶部有一鸭舌形膜质的薄翅,翅长3~5厘米。花期夏月。
5.6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沟边的疏林下或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5.7 化学成份
根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氨基酸、蒽醌。
5.8 性味
甘,温。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涩,温。"
②《广西中草药》:"味淡,性微温。"
5.9 功能主治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补气补血,舒筋活络。治气血亏损,月经不调,风湿筋骨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
②《广西中草药》:"补血祛风,强壮筋骨。治贫血,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
5.10 血风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5.11 摘录
《*辞典》
6 参考资料
用到中药血风藤的方剂
- 复方海蛇酊
g豆豉24g宽筋藤24g两面针24g桂枝24g血风藤24g千斤拔24g甘草24g黑老虎根24g大枣...
- 茜草通脉汤
风藤9克,川牛膝9克,茯苓12克,黄柏6克。功能主治:通络利湿,活血化瘀。主湿壅经络,瘀毒内阻,血...
- 熊油虎骨膏
俟将凝定再下香料细药:肉桂、公丁香、乳香、没药、血竭、儿茶各8两,樟冰、原麝各2两,预研净末,徐徐...
- 豹骨追风膏
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6页)。功能与主治:散风治血,活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关...
- 荣筋活络洗药方
:宣木瓜3钱,松节3钱,赤芍4钱,透骨草3钱,清风藤3钱,乳香2钱,红花2钱,全当归4钱,天仙藤3钱...
- 更多用到中药血风藤的方剂
用到中药血风藤的中成药
- 复方海蛇酊
g豆豉24g宽筋藤24g两面针24g桂枝24g血风藤24g千斤拔24g甘草24g黑老虎根24g大枣...
- 豹骨追风膏
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6页)。功能与主治:散风治血,活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手足麻木,关...
- 正清风痛宁
níng英文:概述:青藤碱亦称防己碱。是从中药清风藤中分离的一种吗啡烷型生物碱。针状结晶。青藤碱的来...
- 附桂紫金膏
8钱,骨皮8钱,蝉退8钱,腹皮8钱,红花8钱,清风藤8钱,川芎5钱,五加皮5钱,蛇退5钱。功效:暖腰...
- 云香精
、朱砂根、羊耳菊、枫荷桂、虎杖、双铁线、过江龙、风藤、穿壁风、鸡骨香、了刁竹、山豆根、细辛、薄荷脑、...
- 更多用到中药血风藤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血风藤
- 《滇南本草》:[第二卷]木通、风藤草
草,气味甘、苦,性平。主治一切风痒,筋骨疼痛,补血、和血、散血、疏风散热,一切疮疥,煎汤浴之最良。...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诸蔬部]白茄
叶,阴干,取三、四叶,煎浓汤,如此吃三、四次,其血即止,永不复发。此方,曾经邪犬咬过之人勿服。蒂治...
-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南藤
》曰∶甘。【主治】金疮痛。延年(《别录》)。主风血,补衰老,起阳,强腰脚,除痹,变白,逐冷气,排风...
- 《仁术便览》:[卷四杨梅疮]【三奇汤】
,服七贴。一方治鱼口疮初起肿痛。先服大黄末五钱,血竭末二钱,酒调服,下恶物。又服∶金银花草果大黄皂...
- 《外科启玄》:[卷之十二]疠风部
痰方乃骨痛肉不痛。其痛处水冷夜甚。不红是也。人参风藤角针蒺藜川芎花粉半夏(各一钱油炒)白术槟榔(各二...
- 更多古籍中的血风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