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盐性

目录

1 拼音

xǐ yán xìng

2 英文参考

halophilism

3 注解

细菌或真菌,在加入5 10%或更多的食盐浓度于培养基中才适于其生长发育时,这些生物称为喜盐性生物。海产于燥制品以及盐渍食品的淹制物品,或海洋微生物及空气微生物,常具有这种特性。但如果没有加入食盐同样也能够发育的生物,称为耐盐性(ha-loloerant)生物,或兼性喜盐性(facultative halophilic)生物,而单纯要求低渗电位条件者,则称为喜浓性生物。空气微生物八叠球菌属(Sarcina)或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某些种类等,就是前者的实例;而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则是后者的例子。专性喜盐性生物(obligatory halophile)的例子,如发光细菌的某些种类以及盐制品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alinaria),盐脱氧微球菌(Micrococ-cus halodenitrificans),肋生弧菌(Vibrio costicolus)等。关于喜盐性的机制,有各种学说。有一种主张,认为菌体内盐浓度明显地比溶质浓度低,或细菌体内也含有Cl-离子;另一方面,也有的研究结果,指出以微球菌属(Micrococeus)进行的实验中,菌体内含有多量的Na离子,但Cl-离子则与一般细菌相同,几乎未被吸收。这时对细胞内应与大量Na离子相对应的阴离子,则完全不清楚。例如,呼吸和脱氮强度,显然也具有5%以上的食盐浓度的极大值。但自菌体内溶解出来的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等,也与普通酶没有差异。在食盐作用下,其活性降低。如果磷酸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葡糖脱氢酶等不加入高浓度食盐,就不显示其高的活性。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