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拼音名
Xiónɡ Yóu
3 熊油的别名
4 来源
食肉目熊科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 Cuvier);马熊Ursus pruinosus Blyth;棕熊Ursus arctos L.,以脂肪入药。
5 生境分布
东北、西南。
6 性味
甘,寒。
7 功能主治
除风湿,缓筋急,补血杀虫。主治肿胀积聚,外用涂面上皯疱("疱")及臁疮。
8 熊油的用法用量
一日量3~9钱,每500克熊油入花椒粒同炼,涂擦或作酒剂服。配陈醋共捣烂,涂臁疮。
9 备注
熊油系将鲜熊油取出熬炼,去渣而得。取油之熊以秋末冬初猎得者较佳,因此时熊腹内油脂饱满,过时则油脂较少。
10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熊油的方剂
- 熊脂膏
拼音:xióngzhīgāo处方:熊油30克瓦松9克轻粉3克樟脑3克制法:上药各为末。功能主治:祛风...
- 熊油虎骨膏
gǔgāo《饲鹤亭集方》:方名:熊油虎骨膏组成:虎骨全副(捶碎),熊油10斤,当归8两,川芎8两,木...
- 蜗蜂丹
1钱。主治:秃疮。用法用量:将蜗牛捣烂,涂秃遍透;再将后3味研为细末,以猪油调敷,如用熊油调搽更妙。...
- 虎骨熊油膏
2两,母丁香2两,肉桂2两,虎骨1架,麝香2两,熊油5斤,蜈蚣10条,白花蛇1盘,细辛1两,白芍2两...
- 熊肉羹
xióngròugēng《饮膳正要》卷二:方名:熊肉羹组成:熊肉1斤。主治:中风手足不随;诸风脚气...
- 更多用到中药熊油的方剂
用到中药熊油的中成药
- 九味渣驯丸
驯膏315g麝香0.5g红花315g豆蔻315g熊胆1g榜嘎315g异叶青兰315g诃子(去核)3...
- 六味野牛血丸
血200g安息香100g丁香100g诃子100g熊胆5g麝香2g制法:以上六味除熊胆、麝香外,其余...
- 诃子吉祥丸
1.5g丁香5g红花15g朱砂2.5g虫草10g熊胆1.5g沙棘膏15g制法:以上十八味,除渣驯膏...
- 二十五味鬼臼丸
g硇砂20g榜嘎50g藏木香100g诃子100g熊胆2g胡椒30g喜马拉雅紫茉莉80g余甘子80g...
- 七味兔耳草散
221-95处方:诃子100g短穗兔耳草100g熊胆30g朱砂50g姜黄50g红花50g手参50g...
- 更多用到中药熊油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熊油
- 《外科启玄》:[卷之七]秃疮
生发也。治宜消风除湿。杀虫止痒。养血药服之。外以熊油膏涂之甚妙。《外科启玄》明申斗垣公元1604年...
- 《奇方类编》:[卷下小儿门]小儿白秃方
用鳝鱼一条,捣烂敷之甚效。又方坐熊油涂之,亦效。《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
-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熊
(《本经》上品)【释名】时珍曰∶熊者雄也。熊字篆文象形。俗呼熊为猪熊,罴为人熊、马熊,各因形似以为...
- 《证类本草》:[卷第十六]熊脂
熊脂味甘,微寒、微温,无毒。主风痹不仁筋急,五脏腹中积聚,寒热羸瘦,头...
-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素问
之教下也为句皆谓之三字下属为句失其指矣恬虚无恬元熊宗立本明道藏本均作恬澍案一切经音义十六引苍颉篇曰...
- 更多古籍中的熊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