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的超声诊断技术

目录

1 拼音

xiōng mó qiāng de chāo shēng zhěn duàn jì shù

2 名称

胸膜腔的超声诊断技术

3 适应证

胸膜腔的超声诊断技术适用于:

1.胸腔积液  见于胸膜渗出或继发于肺、纵隔或全身性疾病,肿瘤转移,及创伤所致的血胸。少量积液位于肋膈角或肺下,多量则压迫肺组织。纤维素性、出血性或化脓性渗出,可导致胸膜增厚、粘连,进而形成局限性(包裹性)积液,亦可在积液中形成分隔。

2.胸膜增厚  正常胸膜菲薄,在渗出性胸腔积液、血胸或脓胸时可导致胸膜增厚,厚度不一,可达5~10mm,范围大小不等;无胸腔积液时,轻度增厚容易遗漏。

3.胸膜肿瘤  胸膜原发性肿瘤以胸膜间皮瘤为主。胸膜转移性肿瘤常来源于肺癌或乳腺癌等。局限性胸膜间皮瘤可能为良性或恶性,呈孤立的肿瘤突出于胸膜表面。弥漫性胸膜间皮瘤广泛分布于胸膜壁层及脏层。胸膜显著增厚,伴浆液性、血性胸腔积液,肺组织常受压而萎缩。转移性胸膜肿瘤则显示大小不等的结节自胸膜向胸腔内隆起,合并胸水时病灶易于显示。

4 禁忌证

无特殊禁忌证。

5 准备

明确超声检查重点  首先,复习胸部X线片,CT、MRI片,明确超声检查重点。超声检查胸部需要高度依赖肋间扫查方法,消除骨骼、脂肪、肌肉的干扰,以利病变清晰显示,提高诊断率。

6 方法

6.1 1.胸腔积液

(1)由腋中线,肋膈窦的最低位开始扫查,发现胸腔液性无回声区后,依次检查各肋间找到积液的边缘部位。确定积液的范围和无回声区的最大径。

(2)如果可能,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在背部肩胛线和腋中线之间做矢状切面扫查,在中胸部水平横切面扫查。

(3)液性区内有无漂浮的点状、条索状回声及蜂窝状回声,有无分隔或异常肿块。

(4)大量积液时肺实变——肺组织受压的程度。

(5)转动体位观察液体有无移动,确定其为游离性或包裹性。

(6)大致估计积液的多少。

(7)胸腔穿刺引流的超声定位,选择最宽无回声区部位,避开压缩的肺组织。常选用腋后线和肩胛线之间较低位置为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8)引流后用超声观察治疗效果。

6.2 2.胸膜增厚

(1)利用左右两侧对称部位比较扫查,观察胸膜有无增厚。胸膜在胸壁与肺强回声之间呈增厚的中等回声或低回声。

(2)增厚的胸膜可呈局限性或弥漫性。

(3)测量增厚程度、部位、范围。

(4)观察呼吸时与肺有无粘连。

6.3 3.胸膜肿瘤

(1)胸膜有无隆起的实质性类圆形结节团块。

(2)良性肿瘤表面一般较平整,恶性肿瘤多不规则。

(3)内部回声多较均匀,弱回声多见;较大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有液化区。

(4)恶性间皮瘤多呈广泛胸膜增厚,并可达膈上而包裹肺,故需扩大扫查范围。

7 注意事项

1.胸腔积液注意事项

(1)超声发现肺下或肋膈角积液较X线、CT更为灵敏,但判断积液的性质和病理意义较困难。

(2)利用体位改变、胸水移动改善超声窗,超声窗较小时采用小凸阵探头扫查更利于检出。

(3)胸腔积液穿刺超声定位点的确定,应注明体位、进针角度和深度,防止误伤肝、脾、肾、横膈。液体较少时宜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极少量的胸腔积液或叶间积液,超声定位困难者不宜穿刺抽液。

(4)脓胸常显示为含液病变区,内有微细的点状或斑片状回声或分隔,或伴有胸膜增厚,声像图不典型者常使超声定性诊断发生困难。

(5)癌性胸膜炎的穿刺抽液,穿刺点选择胸膜正常或平整的部位,避开胸膜的隆起或增厚部位。

(6)胸水引流每次不超过500~1000ml,患者如有出冷汗、血压下降等表现应立即中止抽液,平卧,必要时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

2.胸膜肿瘤注意事项

(1)肺胸超声检查一般应在X线、CT或MRI检查后进行。

(2)根据CT或X线胸片提示的病变部位,选择适宜的体位和重点扫查的范围。

(3)肋间扫查需重视手法,沿肋间滑行及移动探头多方向扫查,宜充分利用呼气、吸气状态观察,有助于病变显示。

(4)肋间隙较窄影响小病灶的检出,要充分利用体位如展开手臂、双手抱头等。使肋间隙增宽可改善小病灶的显示。

(5)胸膜与肺外周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有无呼吸移动性。显著浸润时鉴别诊断有困难。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