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菊上清丸

目录

1 拼音

xiōng jú shàng qīng wán

2 英文参考

xiongju shangqing pill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xiongju shangqing wa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芎菊上清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中成药芎菊上清丸的主要成分为川芎、菊花、黄芩、栀子、蔓荆子、黄连、薄荷、连翘、荆芥穗、羌活、藁本、桔梗、防风、甘草、白芷[1]。具有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的功效。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芎菊上清丸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芎菊上清丸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4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芎菊上清丸

4.1 组成

黄芩360g,栀子、炒蔓荆子、连翘、荆芥穗、桔梗、防风各90g,黄连、薄荷、羌活、藁本、甘草、川芎各60g,白芷240g,菊花720g[2]

4.2 制法

上药为细末,水泛为丸[2]

4.3 用法用量

每服6g,温开水送下,日二次[2]

4.4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表,散风止痛[2]。主治肺胃热盛,感冒风寒而致的头痛目眩,鼻塞不通,耳鸣齿痛,咽喉不利[2]

4.5 附注

本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加减而来[2]

5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之芎菊上清丸

5.1 组成

生大黄6两,生栀子6两,川芎6两,防风6两,桔梗6两,白菊花6两,黄芩6两,荆芥3两,滑石4两,生甘草9两,薄荷3两,黄柏9两。

5.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水为丸,如绿豆大。

5.3 功能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之芎菊上清丸主治上焦火盛,偏正头疼,鼻塞耳鸣,头面发热。

5.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白开水送下。

5.5 用药禁忌

寒症忌用。

6 芎菊上清丸的药典标准

6.1 品名

芎菊上清丸

Xiongju Shangqing Wan

6.2 处方

川芎20g、菊花240g、黄芩120g、栀子30g、炒蔓荆子30g、黄连20g、薄荷20g、连翘30g、荆芥穗30g、羌活20g、藁本20g、桔梗30g、防风30g、甘草20g、白芷80g

6.3 制法

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6.4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水丸;味苦。

6.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韧皮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黄芩)。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多破碎,完整者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壁厚,有大的圆形纹孔,胞腔棕红色(栀子)。宿萼表皮非腺毛2~3细胞,顶端细胞的基部稍粗,壁有疣状突起(炒蔓荆子)。木纤维鲜黄色,成束,较细长,壁稍厚,纹孔明显(黄连)。内果皮纤维上下层纵横交错,纤维短梭状(连翘)。果皮石细胞淡黄棕色或淡黄色;多成片,细胞界限不明显,垂周壁稍厚,深波状弯曲,纹孔稀疏(荆芥穗)。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直径约30μm(防风)。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花粉粒类圆形,直径24~34μm,外壁有刺,长3~5μm,具3个萌发孔(菊花)。

(2)取本品5g,研细,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备用,药渣挥去溶剂,加稀盐酸1ml与乙酸乙酯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菊花对照药材0.5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弃去滤液,药渣挥去溶剂,加稀盐酸0.5ml与乙酸乙酯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15:1:1: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鉴别](2)项下的备用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1g,加乙醚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3g,研细,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30mg,加甲醇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药材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5)取本品4g,研细,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少量乙醇溶解,加中性氧化铝1g,拌匀,干燥,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2g,内径为1cm)上,以乙醇3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必要时加热至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6)取(鉴别](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芷对照药材1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0.5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欧前胡素对照品、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6.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6.7 含量测定

取本品6g,研细,过四号筛,取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盐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25ml,密塞,称定重量,浸泡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00W,频率40kHz) 4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上述溶剂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加盐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6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2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2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展距约8cm,取出,晾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扫描法)进行荧光扫描,激发波长λ=366nm,测量供试品荧光强度的积分值与对照品荧光强度的积分值,计算,即得。本品每1g含黄连以盐酸小檗碱(C20H17NO4·HCI)计,不得少于0.97mg。

6.8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6.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6.10 注意

体虚者慎用。

6.11 贮藏

密闭,防潮。

6.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7 芎菊上清丸中药部颁标准

7.1 拼音名

Xiongju Shangqing Wan

7.2 标准编号

WS3-B-0069-89

7.3 处方

川芎20g 菊花240g 黄芩120g 桅子30g 蔓荆子(炒)30g 黄连20g 薄荷20g 连翘30g 荆芥穗30g 羌活20g 藁本 20g 桔梗30g 防风30g 甘草20g 白芷80g

7.4 制法

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7.5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水丸;味苦。

7.6 鉴别

取本品 2g,                                                     照柱色谱法(附录Ⅵ C)试验,加在已处理好的氧化铝柱(内径约1.5cm,200~300目, 中性氧化铝 5g,干法装柱)上,用无水乙醇30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蒸发皿中,蒸干, 残渣加乙醇1ml 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50mg,加甲醇 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补加甲醇5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 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Ⅳ B) 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 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6:3:1.5:1.5:0.5) 为展开剂,置 氨蒸气饱和的层析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7.8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 ,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7.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6g,一日2 次。

7.10 注意

体虚者慎用。

7.11 贮藏

密闭,防潮。

8 芎菊上清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8.1 剂型

大蜜丸

8.2 拼音名

Xiongju Shangqing Wan

8.3 标准编号

WS3-B-2128-96

8.4 处方

川芎10g 菊花120g 黄芩60g 白芷40g 桔梗15g 栀子15g 连翘15g 防风15g 蔓荆子(炒)15g 荆芥穗15g 黄连10g 甘草10g 羌活10g 薄荷10g 藁本10g

8.5 制法

以上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150~ 16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8.6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甘、微苦。

8.7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类圆形,直径24~34μm,外壁有刺, 长3~5μm,具3个萌发孔。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

8.8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8.9 功能与主治

清热,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热,头痛鼻塞。

8.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8.11 注意

体虚者酌减。

8.12 规格

每丸重 9g

8.13 贮藏

密封。

9 芎菊上清丸(大蜜丸)药品说明书

9.1 药品类型

中药

9.2 药品名称

芎菊上清丸

9.3 药品汉语拼音

9.4 药品英文名称

9.5 成份

9.6 性状

9.7 作用类别

9.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怕风发热,偏正头痛,鼻塞,牙疼。

9.9 规格

每丸重9克

9.10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9.11 禁忌

9.12 不良反应

9.13 注意事项

1.体虚者慎用。

2.有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的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4.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9.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9.15 药理作用

9.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10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