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简介
心脏创伤可由于开放性贯穿伤、非开放性钝伤和医源性损伤造成。这些损伤可引起心脏解剖结构的损害如穿破、撕裂、挫伤等,导致出血、心脏填塞、传导障碍、分流、瓣膜功能异常或异物残留等现象。由于心脏创伤大都是急性和严重的,X线检查必须迅速判明创伤的结果,以便及时处理。
3 开放性贯穿伤
包括子弹伤、刺伤、爆炸弹片伤等。患者死亡居多,如幸存者则可遗留间隔穿孔、瓣膜损害、动脉心腔瘘等变化,应着重于观察相应的血液动力学方面的X线变化,如有无分流、瓣孔返流、房室增大或肺血管改变等。除平片征象外必要时应作心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金属异物如弹片、弹头等比较常见,可残留于心腔、室壁、间隔的肌肉或心包腔内。除常规正侧位胸片外,应作多轴位透视及点片摄影,了解异物在心影内的位置和随心脏搏动的跳动情况。如切线位异物在心影边缘并随心搏动在固定范围内作来回或旋转式跳动,说明异物在心肌,如异物离心影边缘较远且跳动范围甚大者,则可能在心腔内。正确定位有助于异物摘除的处理。
4 非开放性损伤
由于交通或技术设备事故、高处跌落或殴斗所引起的心脏撞击、挤压、挫伤等可引起心脏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常伴有心包积血以致心脏填塞。X线检查首先应注意心影的外形和大小改变,搏动是否减弱。较少量积血在平片上不易发现,可作电视透视检查,能于左右心缘发现透亮的弧形心包脂肪线,与心影边缘之间出现一定的距离,心影边缘的搏动减弱或消失而该线则仍随心脏呈现搏动。超声检查亦有助于发现心包积血。由于间隔穿孔、瓣叶或腱索撕裂或乳头肌断离、动脉瘤或室壁瘤形成等情况所引起的改变需根据临床体征作相应的进一步检查。
5 医源性损伤
为诊断和治疗所需要的医疗技术操作对心脏所造成的损伤称为医源性损伤。这些操作包括心导管、心血管造影检查、安装起搏器、体外按摩、心脏外科手术等。心导管检查中可发生导管端穿破房或室壁、管端折断后落入心腔或血管腔、导管在心腔或管腔内打结等现象。在造影检查中由于导管端药柱喷射可损伤心壁,导致造影剂渗入心肌或心包腔内(X片-63),严重者可引起心脏填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时导管端可损伤动脉管口导致内膜撕裂、出血和管腔栓塞。起搏器的导线端亦可能穿破右心室壁。胸外心脏按摩时可因过度压迫心脏而发生损伤。心脏手术时可能损伤手术野附近的解剖结构,造成损伤性动脉瘤或瘘,瓣膜关闭不全等。上述各种医源性损伤,有的在操作中能即刻发现,有的则需在事后作进一步检查才能发现。
6 注意项
所谓的心肌损伤,多数是由于病毒性的心肌炎,或者是由于心脏的负荷加重,压力过大,所引起的心肌肥厚等现象,有可能是慢性高血压或者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如果只是单纯性的心肌炎导致的,应该及时的抗病毒治疗,同时配合营养心肌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