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手术前及手术后护理常规

目录

1 拼音

xīn xuè guǎn shǒu shù qián jí shǒu shù hòu hù lǐ cháng guī

2 注解

3 操作名称

心血管手术前及手术后护理常规

4 术前准备

1.手术前,抽血作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作青霉素或先锋霉素、普鲁卡因皮内过敏试验。

3.皮肤准备:①皮肤准备时间、用物、方法参见皮肤准备相关常规。②胸部正中切口备皮范围:上自颌下、颈前至双侧肩部;下达脐部;前胸至左右腋中线,包括双侧腋窝,剃去腋毛。③体外循环手术应同时准备双侧腕部及双侧腹股沟部(包括会阴部)皮肤。④备皮后由护士长检查皮肤准备是否符合要求。

4.手术前应对患者做好下列工作以取得主动配合:①了解患者思想情况并告之施行何种手术,给予鼓励和安慰,以减轻思想顾虑。②对手术后的卧位、饮食、输液、给氧、疼痛、测压管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心包与胸腔引流、留置尿管、术后活动及术后限制摄入液量的重要性等,均应予适当介绍。③患者入院后必须禁烟,可减少痰量预防感染,训练有效的咳痰方法,说明手术后咳痰的重要性。④手术前2~3d开始,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排尿、排便。

5.手术前应特别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手术前日洗澡并更换清洁内衣。

6.手术前晚,常规给口服催眠药;按医嘱灌肠(用肥皂水溶液或生理盐水)。

7.手术前12h开始禁食;术前4h应同时禁饮。

8.手术日晨测体温,腋温超过37.5℃或女患者月经来潮时应与医师联系,取消手术。

9.手术日晨,按医嘱注射麻醉前用药,并将患者的X线片、病历、术中所需物品交与手术室护士。

10. ICU应备好下列物品:①急救药品: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活性药等,必要时备呼吸中枢兴奋剂。②抢救器材: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包、开胸心脏按压包、静脉切开包、胸腔穿刺包等。③各种仪器:心电与压力等多功能监护仪、中心静脉压测量装置、心脏除颤器、体外心脏起搏器与临时起搏电极、呼吸机、输液泵及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机等。

5 术后管理

1.心血管术后患者,应进入ICU给予严密监护直至病情平稳。

2.患者返回ICU时应做到:

(1)协同护送医师将患者搬至床上,取平卧位;各种引流瓶置于床旁。

(2)检查呼吸机应用参数,启动呼吸机,将呼吸机接头与气管插管相连接并固定牢固;行两肺听诊,及时发现与纠正气管插管的移位。

(3)连接心电电极,启动监护仪,持续进行心电监测。

(4)有桡动脉或股动脉压力监测者,应将换能器与监护仪连接,校正零点,监测直接动脉压;无直接动脉压监测者,应行持续间接动脉压监测。

(5)校正中心静脉压测压板零点,测中心静脉压。

(6)固定心包、胸腔及纵隔引流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与量。

(7)用约束带将患者四肢固定,预防自行拔管,约束带的松紧度应适宜。

3.麻醉清醒后且血压平稳者可改为斜坡卧位;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者取V字型体位;取大隐静脉供冠状动脉搭桥者应抬高下肢。

4.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四肢运动有无异常,1/h,并做好记录直至病情平稳。

5.呼吸系统监护

(1)应用呼吸机患者,按机械通气护理常规护理。

(2)经气管插管行气管内吸痰,每30-60min一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前给予100%氧气吸入1min,吸痰时间<20s,避免加重缺氧。拔除气管插管后,应给予超声雾化吸入,1/4h;鼓励与指导患者作深呼吸和咳嗽,并拍击背部,协助排痰;必要时用鼻导管行气管内吸痰。记录痰的颜色、性质及量。

(3)拔除气管插管后,可选用鼻塞、鼻导管或塑料面罩给氧,氧流量3-8L/min,至无缺氧现象、病情稳定时停用。经常检查鼻塞、鼻导管是否通畅,每天更换鼻导管2次。肺动脉高压和紫绀型心脏病患者术后早期不可中断吸氧。严密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与幅度,注意有无呼吸困难、气短及发绀等异常情况。

(4)气管切开患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

6.循环系统监护

(1)术后持续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至病情平稳。

(2)持续监测直接动脉压,观察其波形、数值及脉压,并定时记录;必要时应测量间接动脉压以作对照,至病情平稳。血压过高或过低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应由专一静脉通道输入,严格控制药液的浓度与滴入速度,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待血压稳定后,应根据医嘱逐渐减量。停药后,仍应持续监测血压数小时,确无异常时,方能撤去输液瓶中剩余之药液,此时血压监测可改为每1~2h一次。对加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液体,应悬挂小牌,注明药名、剂量与浓度。

(4)准确测量中心静脉压,1/h。置有左房测压管及Swan-Ganz导管的患者,应重点监测左房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顿压,1/h。其中任何一项压力异常均表示病情发生变化,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5)观察口唇、甲床、四肢末梢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度及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1/h。

(6)对术后应用起搏器的患者,应观察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并按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护理。

7.留置尿管至患者病情稳定且能自行排尿为止。严密观察尿量、尿色、比重和pH值,并予以记录,1/h。留置尿管超过1周者,应定期给予膀胱冲洗,1/6h。

8.术后持续监测体温变化,当肛温38℃时,即应给予头部置冰袋;高达38.5℃时,除头部外还应在腋下、腹股沟处置冰袋或给予乙醇、温水擦浴。对周围循环差、体温低于35℃的患者,应给予热水袋保温。

9.心包、纵隔、胸腔引流监护

(1)引流管应置入水封瓶内液面下2~3cm。

(2)保持引流通畅,观察瓶内水柱波动的幅度;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与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观察引流液量,1/h,如引流量超过3~5ml/(kg·h)(儿童)或150~200ml/h(成人)且连续2h,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如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停止,应注意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征象。

(4)防止引流管堵塞、屈曲或松脱。

(5)更换引流瓶内液体时,应夹闭引流管,严防气体进入胸腔。

10.出入液量监护

(1)准确计算单位时间内应补充的液体量,使液体均匀输入体内,防止输液过多、过快或过少。

(2)应用三通接头时,要正确掌握药液输入的方向。

(3)准确记录出入量,每8h小结,24h总结液体出、入量1次,至病情稳定,保持出入液量平衡。

(4)静脉输液管道应妥善固定以防接头脱落,并应防止管道阻塞。

11.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气管插管期间应行口腔护理,3/d,拔管后应协助患者刷牙漱口,2/d。

12.气管插管拔除及肠蠕动恢复后可进流质饮食,以后根据病情逐渐改为半流食、普食,鼓励患者多进高营养食物。对术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应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进食后,应注意观察腹部情况,有腹胀者应适当减少进食量或禁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

13.观察患者排便情况,术后3d未排便者,可酌情给予开塞露或缓泻剂,必要时给予灌肠。心功能不全者应卧床排便。

14.加强皮肤护理,病情允许时,翻身1/2h。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病情不允许翻身时,应使用气垫床,臀及背部两侧交替垫起;足跟和外踝垫以海绵。

15.加强心理护理。应尽量减少ICU内声光对患者的刺激,以避免体外循环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对置有气管插管不能进行言语交流的患者,护士应细心地观察其神态,并通过手势和书写文字与其进行交流,满足需求,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6.对心血管手术后患者,应严防院内感染,尤其是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