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心实热为病证名。指心经实热[1]。《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实者,手少阴经也,病苦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名曰心实热。”治宜清心泻火[1]。
4 参考资料
治疗心实热的方剂
- 沙参散
羚羊角屑1两,子芩1两。功效:泄热安心。主治:心实热,惊悸喜笑,心神不安。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
- 茯神煮散
2铢,大枣20个,淡竹茹(鸡子大)1枚。主治:心实热,口干烦渴,眼卧不安。用法用量:以帛裹方寸匕,...
- 大定志丸
法:上为末,粟米饭为丸,如弹丸大。功能主治:心脏实热,狂言妄语,心神不宁。用法用量:每服1丸,沙糖新...
- 清脉汤
、旋覆花、生地黄各等分。主治:小肠实热。身热,手足心热,汗不出,心中烦满,结塞不通,口疮,身重。用法...
- 姜蜜饮
蜜1合,糯米半合(淘净细研)。功能主治:胃中实热,吐逆心烦,不下食饮。用法用量:和匀,入新汲水1盏调...
- 更多治疗心实热的方剂
治疗心实热的穴位
- 厉兑
,配五行属金,金为土之子,“实则泻其子”,凡胃经实热证,泻本穴引火下行,以泻经热,治疗头面五官病及热...
- 鱼际
汗出。《黄帝内经灵枢·厥病》: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
- 膀胱
为中极,合穴为委中。扩展:膀胱病:膀胱病有虚寒和实热等不同病机。临床多见湿热蕴结、肾阳不足、气化失司...
- 皮部
不利,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治宜和解枢机。太阴皮部“关蛰”:关...
- 液门
外经”,故本穴多用于三焦热盛等头面五官病及相关的实热性疾病。液门穴有清热泻火、安神定志之功,治咽痛、...
- 更多治疗心实热的穴位
治疗心实热的中成药
- 十全大补膏
服,一次10~15g,一日2次。注意:外感末愈、实热内盛者不可用,忌食生冷油腻。贮藏:密封。十全大补...
- 清火片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注意:无实热者及孕妇慎用。贮藏:密封。清火片说明书:药品类型...
- 十全大补糖浆
项: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2.外感风寒、风热,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3.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4....
- 十全大补片
项:1.忌食生冷、油腻食物。2.外感风寒、风热,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3.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4....
- 滋肾宁神丸
与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2次。注意:属痰火实热者忌服。规格:每瓶装10g贮藏:密封。广东省药品...
- 更多治疗心实热的中成药
心实热相关药物
- 鹿鞭补酒
儿童禁用。【注意事项】1.忌油腻食物。2.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3.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
- 西汉古酒
儿童禁用。【注意事项】1.忌油腻食物。2.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3.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
- 鹿尾鞭酒
儿童禁用。【注意事项】1.忌油腻食物。2.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3.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
- 锁阳固精丸
孕妇忌服。【注意事项】1.忌油腻食物。2.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3.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心...
- 宁心补肾丸
用。【注意事项】1.忌生冷、油腻食物。2.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3.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高血压、糖...
- 更多心实热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心实热
- 《普济方》:[卷十六心脏门]心实(附论)
夫心实热。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阴实者。手少阴经也。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痛。以前经俱俱实方...
- 《圣济总录》:[卷第四十三心脏门]心实
者,心实也。上气胸中满膨膨,与肩相引。扁鹊曰,心实热,则喘逆胸凭仰息,此手少阴为热所加,故为心实之...
- 《太平圣惠方》:[卷第四]治心实泻心诸方
热,满汗出,衄血,其脉洪实相搏者,是其候也。治心实热,惊悸喜笑,心神不安,泄热安心沙参散方。沙参(...
- 《外台秘要》:[卷第十六]心实热方三首
千金泻心汤。疗心实热。或欲吐。吐而不出闷喘急头痛方。小麦(三升)香豉(一升绵裹)石膏(一斤碎绵裹)...
- 《推拿抉微》:[第一集·认症法]以目诊病说
钱氏曰∶目内色赤者心实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实热,淡青者肝虚热。黄者脾实热,微黄者脾虚热。白而泪...
- 更多古籍中的心实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