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医学

目录

1 拼音

xīn shēn yī xué

2 英文参考

psychosomatic medicine

3 广义概念

心身医学是研究人类同疾病斗争中一切心身相关的现象。涉及医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其含义非常广泛,是当前国际上引人瞩目的新学科之一。

4 狭义概念

心身医学主要指研究心身疾病(简称心身症)——即“心理生理疾患”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治和预防的学科。

心身医学是研究精神和躯体健康相互关系的一个医学分支。研究心身疾病,即心理生理疾患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心身关系是医学中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早在公元前,中国医学家已提出“七情”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也论述了情绪与性格类型的致病作用。心身(psychosomatic)一词较早见于德国医师海因罗特(J.H.Heinroth,1818)所著有关睡眠障碍的文章。图克(D.H.Tuke,1872)将以往零星的有关精神对健康和疾病相关的观察写成一书,形成心身医学的基石。比较完整的体系建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在美国,心身医学始于1935年。邓巴(F.Dunbar)主张性格与疾病发生有关,并出版了《情绪与躯体变化》(1938)。翌年,创办《心身医学》杂志。美国心身医学会的成立(1944),奠定了美国心身医学的基础。韦斯(E.Weiss)和英格利希(Q.S.English)的《心身医学》(1950)出版,对欧美心身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苏联,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实验证实了心身的联系是通过大脑两半球高级神经活动实现的。贝可夫等研究了胃溃疡、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证实大脑皮层活动与内脏功能密切相关。

本世纪50年代以来,对心身医学的研究分为两个主要方向。亚历山大(F.Alexander)为代表的学派,从精神动力学观点研究心身疾病,认为未解决的、被阻抑在无意识中的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心身疾病的原因。他们还认为特殊的无意识的防御与退行的心理反应,导致相应的植物神经活动改变,影响特殊内脏器官,在某些易感者中最后产生器质性病理变化。另一个研究方向为心理生理学派。早期以沃尔夫(H.G.Wolff)为代表。他在情绪应激及正常情况下,用实验室和临床观察的方法,观察胃肠的分泌和运动,胃、肠及鼻粘膜的血管舒缩功能,发现在愤怒或仇恨时,血管和分泌活动均亢进;在忧郁或孤单时,上述生理活动抑制。他认为,这些生理和病理变化是心身疾病结构性改变的前驱。他支持不同的心理刺激能激发全身性非特殊性心理应激反应的理论。他以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去研究心理因素和情绪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并以数量表示研究中所观察到的变化。重视有意识的心理因素的作用;注意到信号刺激与信号加工之间、以及信号刺激与外周生理变化之间的作用机制,并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观察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沃尔夫提出的心理应激理论,应用于一系列躯体疾病的研究,对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5 心身医学的研究范畴

(不仅仅限于某一器官和系统的疾病本身,也不仅指疾病的病力学)它是研究疾病的倾向性、易患性、疾病的起因、预后、病前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前驱性特征,心身相关规律。(在概念、研究范围方面有广义、狭义两种观点,迄今仍有很大分歧)

6 中医学与心身医学

重视心、身两方面因素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内经》在这方面有颇为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它所奠定的“形神一体”的理论观点,始终是中医学实践的指导性原则,后经历代医家的发展,心身医学的理论认识及临证实践都积累了独具特色的丰富内容,这对当代心身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