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肾丸

目录

1 拼音

xīn shèn wán

2 概述

心肾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

3 《医方大成》卷四方之心肾丸

3.1 组成

牛膝(酒浸)、熟地黄、肉苁蓉(酒浸)各二两,鹿茸(酒炙)、附子(炮)、五味子、人参、远志(甘草水浸)、黄芪(蜜炙)、茯神、山药(炒)、当归(酒浸)、龙骨(煅)各一两,菟丝子(酒浸,蒸,碾成饼)三两[1]

3.2 制法

上药为细末,用浸药酒煮薄面糊为丸,梧桐子大[1]

3.3 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至七十丸,空腹枣汤送下[1]

3.4 功能主治

《医方大成》卷四方之心肾丸功能养心肾,补气血[1]。主治水火不济,恍惚多忘,心忪盗汗,夜梦惊恐,目暗耳鸣,悲忧不乐,腰膝缓弱,四肢酸痛,精滑梦遗,小便数而赤浊[1]

4 《医方大成》卷四引《究原方》之心肾丸

4.1 组成

牛膝(去苗,酒浸)2两,熟地黄(洗,再蒸)2两,苁蓉(酒浸)2两,鹿茸(燎去毛,好酒涂炙)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五味子(去枝)1两,人参(去芦)1两,远志(去苗,甘草水煮,捶去骨)1两,黄耆(蜜炙)1两,白茯神(去木)1两,山药(炒)1两,当归(去芦,酒浸)1两,龙骨(煅)1两,菟丝子(酒浸、蒸,碾成饼)3两。

4.2 功效主治

《医方大成》卷四引《究原方》之心肾丸功在养心神,补气血,生津液,进饮食,安神定志。主治水火不既济,恍惚多忘,心忪盗汗,夜梦惊恐,目暗耳鸣,悲忧不乐,腰膝缓弱,四肢痠疼,小便数而赤浊,精滑梦遗。

4.3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枣汤送下。常服。

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浸药酒,煮薄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究源方》之心肾丸

5.1 处方

牛膝(去苗,酒浸)熟地黄(洗,再蒸)苁蓉(酒浸)各60克 鹿茸(燎去毛,好酒涂炙)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去枝)人参(去芦)远志(去苗,甘草水浸,捶,去骨)黄耆(蜜炙)白茯神(去木)山药(炒)当归(去芦,酒浸)龙骨(煅)各30克 菟丝子(酒浸,蒸,碾成饼)90克

5.2 制法

上为细末,用浸药酒煮薄面糊为丸,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究源方》之心肾丸功在养心神,补气血,生津液,进饮食。治水火不既济,恍惚多忘,心忪盗汗,夜梦惊恐,目暗耳鸣,悲忧不乐,腰膝缓弱,四肢瘦痛,小便数而赤浊,精滑梦遗。

5.4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腹时枣汤下。

5.5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究源方》

6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续方》之心肾丸

6.1 组成

菟丝子(淘,酒蒸,擂)2两,麦门冬(去心)2两。

6.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续方》之心肾丸主治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心下烦热,怔忡不安,或口干生疮,目赤头晕,小便赤浊,五心烦热,多渴引饮,及精虚血少,不受峻补者。

6.4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食前用盐场送下;熟水亦得。

7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经验良方》之心肾丸

7.1 组成

苍术1斤(白酒糟3斤淹2宿,去糟),肉桂2两,川椒4两(盐炒,去盐),吴茱萸4两,茴香2两(同茱萸炒),川楝子4两(用苍术糟半斤炒,去糟用)。

7.2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7.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经验良方》之心肾丸主治男子白浊,小便多滑;妇人血冷。

7.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盐汤、温酒送下。

8 《杏苑》卷七之心肾丸

8.1 组成

酸枣仁1两,白茯苓2两,破故纸2两,益智仁1两,大茴香5钱,牡蛎1两,人参1两,白术3两。

8.2 制备方法

上(口父)咀,为细末,盐、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8.3 主治

《杏苑》卷七之心肾丸主治心肾虚损,小便白浊,溺出髓条。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盐汤送下。

9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