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

目录

1 拼音

xīn shēn jí bìng

2 英文参考

psychosomatic disorder

3 概述

心身疾病亦称心理生理疾病。指那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如气喘、高血压、皮肤过敏、胃溃疡等疾病与心理因素都有很大关系。

20世纪初,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等阐述了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自30年代以来,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开展了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的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一门研究心理和身体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疾病与健康影响的跨越心理学和医学的专门学科——“心身医学”。

心身疾病,日本称为“心身症”,美国称为“心理生理疾患”。

1971年日本精神身体医学会提出的心身疾病的定义:躯体症状为主,在诊断和治疗中,心理因素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疾病。

1977年美国的“心理生理性疾患”的定义:这类疾病不仅表现器官功能障碍,还有病理形态变化,而且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并导致气管和内脏组织进一步病理变化,使之恶化。

4 心身疾病的病因

社会因素及个体心理因素(如心理活动中的冲突、紧张、不良习惯、人格特征等)在心身疾病发生过程中是主要病因,也可是重要诱因(另有病因),在疾病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包括症状加重、病程延长、预后不良等)。心身疾病必须有躯体症状及与此相关的体征。严格地说,那些由心理社会因素为诱因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与内脏机能的紊乱,只能叫作心身症或心理生理反应,它主要表现为某一器官或组织的功能性改变,临床上它仅是以躯体症状或主诉为主的一组症侯群,而无相应体征,这些反应往往是可逆的,可塑性强,临床诊断中常与心身疾病发生混淆。关于心身疾病的概念仍存在一些不同的界说,有人认为心身疾病应包括那些具有明显躯体症状的器官性神经症,也有人认为心身疾病指心理因素、素质因素、躯体因素交互作甩所致的躯体疾病等。从中医学的传统认识来看,心身疾病相当于由情志因素引起的各种脏腑气血病变,属于“神”伤“形”的范畴。通常以“内伤七情”概称之。对这类疾病,《内经》中有较系统的论述,其后历代医家均有所发展,宋代陈无择提出著名的“三因论”,明确地把“七情”定为内伤疾病的主因,此后这一类疾病成为相对独立的病症在众多医书中辟有专论。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