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目录

1 拼音

xīng hóng rè

2 英文参考

scarlet fever[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rosalia[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carlatina[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1]。以发热、咽炎及皮疹为特征。凡能产生红疹毒素的链球菌均可引起猩红热[1]。本病多发于儿童,特别可以在托幼机构和小学校园流行;本病患者为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冬春季节多发[1]

猩红热属于我国乙类传染病,要报告疫情,患者需要隔离[1]

4 猩红热的病原学

为不同型的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由于病菌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为80型(type),各型可产生相应特异性抗体,没有交叉免疫。致热毒素有A、B、C三种,感染其中一种后,再遇到其它任一种,仍可发生第二次或第三次猩红热,但这种机会很少。

5 猩红热的病理改变

病原菌及其毒素等产物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和化脓性变化,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致热毒素引起发热和红疹。主要病理变化是皮肤真皮层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表皮有炎性渗出,毛囊周围皮肤水肿、上皮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丘疹样鸡皮疹,恢复期表皮角化、坏死,大片脱落。少数可见中毒性心肌炎,肝、脾、淋巴结充血等变化。

6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寒战、发热,体温一般为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有发生惊厥或谵妄者。患儿全身不适,咽痛明显,影响进食。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渗出物。舌质红,乳头红肿如扬莓,称杨莓舌。颈部及颌下淋巴腺增大,有触痛。

皮疹于发病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腹股沟及颈部,24小时内遍及全身。皮疹为弥漫猩红色约针头大的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如寒冷时的鸡皮样疹,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面颊部潮红、无丘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为口周苍白圈。于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横行"帕氏征",(Pastia's sign)。口腔粘膜亦可见粘膜疹,充血或出血点。出疹期仍发热。

病程第一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肢体与手足掌。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足可能大片脱皮,呈手套袜套状。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遗留色素沉着。

皮肤转白试验是通过皮内注射致热毒素抗体,观察患儿皮疹是否为致热毒素所致。狄克(Dick)试验是注射致热毒素,检测体内有为普通型,但临床轻重悬殊,尤其有了特效青霉素的治疗,猩红热的表现发生很大变化,严重感染极少发生。

7 猩红热的临床分型

7.1 轻型

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征性症状,有低热1~2天或不发热,皮疹极不典型,可仅限于腋下、腹股沟,疹稀少且色淡,1~2天即退。无杨莓舌。发病1周后,在面额部、耳壳、手足指趾端发现轻微脱屑或脱皮,此时才考虑猩红热的诊断。由于容易漏诊,未能进行充分治疗,继发肾炎的可能性反而较多。

7.2 中毒型

突然体温升高达40.5℃以上,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惊厥、呕吐、头痛常见,咽部及软腭充血严重,并有红斑疹,扁桃体有脓性渗出物,或形成坏死、溃疡,出现伪膜样损害。皮疹很快出现,常有较多瘀点。若不及时治疗可合并脓毒症状,咽部周围脓肿形成、扁桃体溃疡,感染可扩展至中耳、乳突、上颌窦;淋巴结明显肿大或发生蜂窝织炎;更严重者为败血症、休克,亦可继发迁徙性化脓病灶。

8 猩红热的并发症

猩红热可并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炎、风湿热。

9 猩红热的诊断

典型病例诊断较简单,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确诊需咽拭培养A组β溶血性链球菌阳性。无足够抗体。由于毒素不止一种,其诊断意义有限。

9.1 典型临床表现

猩红热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感染性表现与中毒性表现;感染性表现主要是急性起病的发热、咽痛、头痛,扁桃体肿大,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点片状渗出物覆盖,容易拭去;中毒性表现为皮肤黏膜疹,皮疹为猩红热重要表现,一般在发热2天后,皮疹从耳后、上胸部开始,迅速向全身扩散,典型皮疹为在普遍充血的皮肤上散布针尖大小的密集充血性红疹,压之退色;在皮肤皱褶部位(如腕关节部位、腋窝、腹股沟等)皮疹密集伴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口周皮肤苍白形成所谓“口周苍白圈”;患者有“草莓舌”或“杨梅舌”表现[1]

9.2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1]

10 需与猩红热鉴别的疾病

许多病原感染可引起咽炎,也有很多病出现皮疹或猩红热样皮疹,临床都应注意鉴别。如病毒性咽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喉;出疹性疾病麻疹、风疹、药疹、夏季痱子;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川畸病等。

11 猩红热的治疗方法

11.1 对症治疗

患者需要休息,隔离;体温高可适当补液[1]

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较大儿童用温淡盐水含漱;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皮肤保持清洁,可予炉甘石洗剂以减少瘙痒。

11.2 抗菌治疗

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成人每日400万~800万单位,儿童10万~20万单位/kg,分次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地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由于我国临床分离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明显,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呋辛(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者除外)也可选用,成人还可选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儿童患者疗程10~14天,成人可在热退后3天停药[1]。为彻底清除细菌,儿童抗菌治疗时间应在10~14天(不短于10天)[1]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一般注射青霉素G,疗程7~10天,停药后做咽培养。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口服,或头孢菌素类药物,疗程不得少于7天。重者可静脉给药或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

12 猩红热的预防

目前猩红热没有自动免疫制剂,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隔离患儿,至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应服复方新诺明或注射青霉素预防。带菌者应接受10天青霉素治疗。

13 猩红热的预后

猩红热早发现,早用青霉素治疗能很快治愈。重症病人及伴有严重化脓病灶者已很少见到,但猩红热恢复后变态反应性的肾炎或风湿热仍有发生。

14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7-5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