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瘥

目录

1 拼音

xīn chài

2 注解

心瘥为古病名[1]。指食入易消的疾患[1]。又称饮瘥、食瘥、肚瘥。《证治准绳·杂病》:“心瘥,亦痰饮所致,俗名饮瘥。有胃口热,食易消,故瘥。《黄帝内经素问》谓之食瘥,亦类消中之状,俗名肚瘥。痰气,宜小半夏茯苓汤加枳实一钱;胃中热,宜二陈汤加黄连一钱,或五苓散去桂加辰砂。亦有病瘥呷姜汤数口,或进干姜剂而愈,此膈上停寒,中有伏饮,见辛热则消。”

参见消中、中消:

消中为病证名[2]。出《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即中消[2]。见《杂病源流犀烛·三消源流》。其症多食善饥,口干饮水,大便硬,小便如泔[2]

中消为病名[3]。又称消中、痟中、消脾[3]。《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消渴论》:“中消者胃也,渴而饮食多,小便黄。”本病以善饥多食,形体消瘦为主要症状,或见小便甜,或因脾胃燥热所致[3]。治宜清胃泻火,滋阴润燥[3]。用白虎汤、抽薪饮、黄连猪肚丸、生地八物汤、调胃承气汤等方[3]。或因命门火衰,火不归元,游于胃而成中消者,宜八味丸[3]。可见于甲亢、糖尿病等[3]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6.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