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

目录

1 拼音

xì jūn xìng shí wù zhòng dú

2 英文参考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

细菌性食物中毒(bacterial food poisoning)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1]。其中进食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亦称感染性食物中毒,病原体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嗜盐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进食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称毒素性食物中毒,由进食含有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杆菌及肉毒杆菌等细菌毒素的食物所致。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常潜伏期短,起病很急,容易集体发病,发病者多有共同进餐史;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污染的菌种比较多,常见如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等[1];肉毒杆菌所致食物中毒具有独特临床表现[1],不包括在本条内容内。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为:①在集体用膳单位常呈爆发起病,发病者与食入同一污染食物有明显关系;②潜伏期短,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肉毒中毒则以眼肌、咽肌瘫痪为主;③病程较短,多数在2~3日内自愈;④多发生于夏秋季;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临床上分为胃肠型与神经型。临床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排水样便,可带少量粘液,重者可休克。本病全国均有流行,集体发病,及时治疗疗效佳。病死者多为病情重,伴有脱水、休克而未及时入院治疗者。因此及时诊断治疗是关键。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发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需要报告疫情,并寻找污染源,进行处理[1]

4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起病急,腹痛、呕吐、腹泻,便次每日数次至20-30次不等,多呈水样便、血水便(副溶血弧菌),可带少量粘液。

部分畏寒、发热、乏力。

重者脱水、酸中毒、休克。

5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

5.1 流行病学史

多在夏秋季节,有进食不洁饮食史,同餐者有类似发病,潜伏期大多在数小时之内[1]

发病前24小时内曾进食可疑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同食者于短期内同时或先后发病,于1~2天内达高峰,多在夏秋季发生。

5.2 典型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有发热表现,由于污染细菌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剧烈腹泻可导致严重脱水、肌肉痉挛等,一般不发热;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多因进食海产品而致,腹部阵发性绞痛、典型大便为洗肉水样、可有发热;沙门菌食物中毒多在进食皮蛋后发生,除腹痛腹泻外,发热较为明显。[1]

5.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大多白细胞轻中度增加;水样大便为主,显微镜检查可能有少量红白细胞[1]

取可疑食物及吐泄物培养,生长同一种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变形桿菌、大肠桿菌、产气荚膜桿菌、腊样桿菌等,或获得葡萄球菌肠毒素。

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作凝集反应,效价递增4倍以上,或单次恢复期血清效价高于1:80~1:60。

6 鉴别诊断

细菌性食物中毒需要注意与其他腹泻相鉴别,包括细菌性痢疾、霍乱等[1]

7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治疗

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不用抗菌药物[1]

7.1 对症治疗

呕吐腹泻明显、脱水严重者,可静脉或口服补液,可选用口服补液盐(使用方法同霍乱补液)、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氯化钠等,注意纠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

7.2 抗菌治疗

轻症患者一般不用抗菌药物,腹泻严重、大便为黏液血便者,可选择复方磺胺甲噁唑或磺胺嘧啶1g,每日2次;或诺氟沙星0.2g,每日2次,或左氧氟沙星0.4g,每日1次,疗程3~5天[1]

7.3 疗效评价

治愈:症状消失,血象正常,粪便常规检查或隔日培养1次,连续两次阴性。

好转:症状体征减轻。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大便细菌培养阳性。

8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编委会主编.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