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xiè xiè ·gān qì yù jié zhèng
2 英文参考
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泄泻·肝气郁结证(diarrhea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1])又称肝郁泄泻[2]、七情泻(《景岳全书·泄泻》)。是指肝气郁结,以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2]。
4 泄泻·肝气郁结证的症状
泄泻·肝气郁结证患者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发时泄泻肠鸣,腹痛攻窜,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3][4]。
5 证候分析
肝气郁滞,横逆侮脾:七情所伤,情绪紧张之时,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侮脾,失其健运,故腹痛泄泻。肝失疏泄,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脉弦,是为肝旺脾虚之象。[3][4]
6 泄泻·肝气郁结证的治疗
6.1 治法
泄泻·肝气郁结证治宜抑肝扶脾[3]。
6.2 方药治疗
泄泻·肝气郁结证可用藿香正气散、七气汤、古萸连丸等方和中顺气[5]。
泄泻·肝气郁结证可用痛泻要方[备注]痛泻要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白术、白芍、防风、炒陈皮为主方进行治疗。方中白术健脾补虚;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3]
6.3 针灸治疗
治法: 疏肝理气,健脾止泻。
选穴: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穴和背俞穴为主。取脾俞、肝俞、中脘、天枢、期门、太冲、足三里、阳陵泉穴。
方义:肝俞、期门为俞募配穴,加肝之原穴太冲、胆之下合穴阳陵泉以疏泄肝郁之气,缓急止痛。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理气和胃,健脾止泻。
6.4 饮食疗法
6.4.1 推荐食材
泄泻·肝气郁结证患者建议食用香橼、佛手、荞麦、高粱米、白萝卜、柚子等[4]。
6.4.2 推荐食疗方
1.佛手粥(《百病饮食自疗》):佛手15g,苏梗15g,粳米30~60g。前两味水煎取汁,粳米淘净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兑入药汁共煮至熟,入白糖调味温服。早晚各一次。
2.柚皮粥(《常见病食疗食补大全》):鲜柚子皮1个,粳米60g,葱、盐、油各适量。将柚子皮放炭火上烧去棕黄色的表层并刮净,放入清水中浸泡1天,切块加水煮开,入粳米同煮作稀粥,加葱、盐、油调味服食。
3.香橼露(《本草纲目拾遗》):香橼500g,加水浸泡2小时,入蒸馏器内蒸2次,收集芳香蒸馏液。每服30mL,炖温服,日2次。
7 关于泄泻
泄泻(diarrhea[1][7])为病名[8]。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8],又称下利(汉唐时期)[3]。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3]。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3]。
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9][10]。
泄泻现常分为外感泄泻、内伤泄泻、久泻等进行辨治,详见泄泻条。
8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3]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1-155.
- ^ [4]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7-70.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
- ^ [6]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4-67.
- ^ [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15.
- ^ [9]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60.
- ^ [10]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67-69.
治疗泄泻·肝气郁结证的穴位
- 外劳宫
臂痛,胃痛,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指掌麻痹,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
- 落枕穴
臂痛,胃痛,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指掌麻痹,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
- 复溜
liūKI7)。出《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名复留。别名昌阳、伏白、外命。属足少阴肾经...
- 肠屈
拼音:chángqū英文:经穴别名·腹结:肠屈为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腹结。腹结为经...
- 太白
为经穴名(TàibáiSP3)。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别名大白。太白是足太阴脾经...
- 更多治疗泄泻·肝气郁结证的穴位
治疗泄泻·肝气郁结证的方剂
- 止痛饮
gyǐn《仙拈集》卷一:组成:生姜3钱,豆豉3钱,胡椒3钱。主治:泄泻,腹痛。用法用量:煎汤,热服。...
- 止泻调中汤
桂5分(去粗皮)。主治:痘六七日后泄泻不止,或十余日后泄泻,及痘后抽风兼泄泻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平胃四苓散
白术、白茯苓、泽泻、猪苓。主治:酒积,五更泄泻,中焦水饮痞塞混浊。加减:治酒积5更泄泻,应加干葛、黄...
- 驻精丸
壳用)各等分。功效:镇心安魂,涩肠胃,益气力,止泄泻。常服养神益力,轻身耐老,除百病。主治:泄泻,及...
- 参苓膏
为丸,如龙眼大。功能主治:大人、小儿脾胃虚冷,呕吐泄泻,及痘疹泄泻。用法用量:每服1丸,清米汤研化服...
- 更多治疗泄泻·肝气郁结证的方剂
治疗泄泻·肝气郁结证的中成药
- 葛根岑连丸
等。葛根岑连丸的功能主治:解肌,清热,止泻。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肛门灼热。葛根岑连丸的用法用量:...
- 肠康胶囊
,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7.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性病史者,患者泄泻后应去医院就诊。...
- 止泻利颗粒
与主治: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痢疾,久泻久痢,伤食泄泻等。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
- 小儿消食健胃丸
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苔厚恶食,大便泄泻。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周岁以内...
- 养胃片
痛。用于胃肠衰弱,消化不良,胸膈满闷,腹痛呕吐,肠鸣泄泻。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8片,一日2次...
- 更多治疗泄泻·肝气郁结证的中成药
泄泻·肝气郁结证相关药物
- 肠胃宁片
健脾益肾,温中止痛,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不调、五更泄泻、时带黏液,伴腹胀腹痛、...
- 固本益肠片
肠片汉语拼音:【成份】【性状】【作用类别】本品为泄泻类非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 理中丸(党参理中丸)
作用类别】本品为泄泻类非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
- 克泻胶囊
或臭如败卵夹有不化物、脘腹痞满、酸腐痞满、吞酸、呕吐。【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一次6粒,一日3次。【...
- 补脾益肠丸
肠丸汉语拼音:【成份】【性状】【作用类别】本品为泄泻类非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 更多泄泻·肝气郁结证相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