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英文翻译
purgative medicinal
解释:a category of medicinals that promote defecation or even cause diarrhea, not only for relieving constipation, but also for driving stagnant matter, excessive heat and retained fluid out of the body
4 中文解释
泻下药具有泻下通便、消除胃肠积滞、清导实热、攻逐瘀血、排除水饮等功效。临床用于大便不通、宿食停滞、瘀血停滞、实热内结、寒积或水饮停蓄等里实证;亦可用于某些实热证,高热不退、谵语发狂;或火热上炎,热邪壅盛,头痛、目赤、口疮、牙龈肿痛及火热炽盛引起的上部出血(衄血、吐血、咯血)等证,不论有无便秘,均可用苦寒攻下之品,清除实热,导热下行。泻下药根据其泻下作用的强度,可分为润下药、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叁类,以后者作用最强,攻下药次之,润下药缓和。凡属宿食停积,腹部胀满,大便燥结所致的里实证,当选攻下药主之,并配伍行气药类,帮助排便,如叁承气汤。凡属久病正虚、年老津枯或妊娠、产后血亏、亡血等所致肠燥便秘,当用润下药,配伍养阴益血之品,滋补肠燥,加强润下作用,补充律液不足,起到“增液行舟”的作用,如麻子仁丸、五仁丸等。峻下逐水药因作用猛烈,适用于水肿。痰饮积聚、喘满壅实以及血吸虫病晚期所引起的肝硬化腹水等证,如十枣汤、舟车丸等。
5 泻下药药理作用
据近代研究本类药物主要具有下列药理作用:
5.1 泻下作用:
本类药物虽成分有别,但均有较明显的泻下作用,都能通过不同的作用 机理刺激胃肠道粘膜使肠蠕动增加而致泻。如芒硝因含硫酸钠,在肠内不易被吸收,致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使肠容积增大,肠管扩张,机械性的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牵牛子固含牵牛子甙,在肠液中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壁,使肠液分泌增多并使蠕动增强而致泻;芫花中的芫花素刺激肠壁可引起剧烈的水泻;火麻仁则因含脂肪油可润滑肠道,加之脂肪油在碱性肠液中能产生脂肪酸刺激肠壁使蠕动增加促进排便。
5.2 利尿作用:
芫花、大戟和大黄均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大鼠灌服芫花煎剂可使尿量增 加;麻醉犬静注芫花煎剂,尿量亦可明显增加,大戟对大鼠实验性腹水模型亦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5.3 利胆作用:
大黄有清化湿热,退黄疽的功能。实验证明,大黄能促进胆汁分泌,以复方作用最突出,如茵陈蒿汤、胆道排石汤等。
5.4 抗感染作用:
甘遂、芫花、大戟和大黄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中的多种细菌有效,且对某些病毒、真菌以及有些致病性原虫均有抑制作用。
古籍中的泻下药
- 《本草征要》:[第四卷外治](三)矿物药
(见泻下药)《本草征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1644年...
- 《素问经注节解》:[外篇卷之五]至真要大论
上药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中药为臣,主养性以应人;下药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窃疑此必非神农语也。夫药...
- 《内经药瀹》:[卷五]六化下
之以甘甘胜咸所以防其过也必甘而苦者防咸之过而又以泻热气作实也热散于诸经以酸收之热结而不散以苦发之张...
-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八]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篇
而痛,上支两胁,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膈咽不通。厥阴之胜,风气胜也。风胜则耳鸣头眩,...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八]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而痛。上肢两胁。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膈咽不通。(此论三阴三阳主岁之气。淫胜而为民病...
- 更多古籍中的泻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