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注解
胁下痛 证名。季肋部疼痛。肝经气滞血瘀及痰饮内停皆可引致胁下痛。《灵枢·本脏》:“肝偏倾,则胁下痛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参见两胁痛、两胁下痛、留饮各条。
治疗胁下痛的穴位
- 食窦
已即吐,噎膈,胃炎,腹胀,水肿,腹胀,黄疸,脾泄下注,大便失禁,胸满气喘,胁痛不止,腹水,肝区疼痛...
- 命关
已即吐,噎膈,胃炎,腹胀,水肿,腹胀,黄疸,脾泄下注,大便失禁,胸满气喘,胁痛不止,腹水,肝区疼痛...
- 胸乡
支气管哮喘等。出处:《针灸甲乙经》:胸乡,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者中。穴名解:胸即胸部,乡指居处,穴在...
- 利机
中极、阴交、石门、期门,有调达肝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痞满。关元配心俞,温补心阳,治心悸。关元配肾俞、...
- 阳纲
食不下,脘腹膜胀,黄疸,消渴,不嗜食,身热,胁肋痛,肠鸣,泄泻,腹痛,胁痛,脘腹胀痛,肠鸣泄泻,现...
- 更多治疗胁下痛的穴位